按理说,文学即人学,是抒发性灵、愉悦身心一种途径,跟政治扯不上边的。可我们知道的事实是,文学和政治从来也没有从根本上分开过。甚至,今天我们见到的古老的文学,大多都有非常浓的政治色彩。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反倒催生了文学进一步发展,这又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大幸事。
幸与不幸,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粗略看一下中国的哲学史(这里的哲学跟政治有某些相似之处吧)和文学史,不难看出,二者还真有些说不清的血缘关系。如果说《尚书》距文学的标准还差一些的话,先秦的诸子散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奇葩。但推测当时的社会状况,各流派之间更多地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非刻意为文。现在之所以更多地当文学来读,是因为它们在阐明观点的同时,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究其因,不外是孔夫子说的那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两千年以前的人也明白,要想让人信服,单纯凭观点还不行,还得靠感染力,这感染就不得不依赖于文学,让人们在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就文学而论,还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汉代辞藻宏丽的大赋,也往往有一些讽喻穿插其中。像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不得不随政治摇摆。晋代崇尚清谈,更是阮藉、嵇康们的政治悲剧造成的。一个生活在严酷政治环境中的文学时代,往往是文学衰落的时期。于是,西晋及六朝几乎钻了文学的牛角尖,华丽的辞藻掩饰不住内容的贫弱。如果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诗”这样的诗句也能招致杀身之祸,也难怪清朝的学者只好钻进故纸堆中搞学问了。好在,继先秦散文之后,还有过唐代的文化复兴,让“文以载道”的观念时兴了一阵子。
世界文学中也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瑞典皇家学会把一九五零年和一九五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英国的罗素和邱吉尔。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二位是都是响当当的政治家,并不专攻文学。可以想见,即使是瑞典皇家学会的会员们,也并没有完全把政治和文学分离,那些表述政治观点的文章依然可以是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或许没有非常高的文学修养,也成就不了这两个伟大的政治家。从这个角度看,政治有时还可以在文学边缘徘徊呢!其实,还真是几句话,甚至深加探讨也还是说不清的问题。正如鲁迅评价《红楼梦》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当然,我的这些理解是简单和浮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学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从政治中脱离出来。但如果一味按政治的要求制约文学,又是最大的文化摧残,记忆犹新的“文革”时期就是典型的例证。不管怎么说,文学也还是要有观点的,既然有观点,就难免会感染上政治的色彩。拿政治的大棒威吓文学,必然扼杀文学的繁荣,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个性的文字不断涌现,不可能按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它。有风花雪月的心情文字,也有针砭时弊的独立见解。如果一触及政治就乱棍打死,这不独是文学的悲哀,也是政治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美国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期的文学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时美国已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充分的民主,但影响世界的文学大家诸如欧•享利、杰克•伦敦、马克•吐温却恰恰都以他们的讽刺作品著称于世,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政治宽容文学的最好的例子,也可以见出读者并不喜欢随风草式的政治类文学。这类文学的存在和繁盛,并没有动摇美国的政治制度。相反,政治家们可以从文学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保障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如果文学一味站在政治立场上为当政者歌功颂德,那可真成了文学、政治、社会的多重悲哀了。
我之所以会说上面这些,也是缘于我最近的一些遭遇。我走近网络文学不过半年的时间,看到这里表达的更多的是个性的心声,是人的真性情所在,即使写出社会存在的弊症,也往往是善意的。当然,毕竟是一家之言,难免会有一些偏激,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文学是自由的,政治却是敏感的。有两件事感触颇深的事有必要在这里一说。
一是我曾写过一篇《选头驴子做市长》的杂文,是受中央电视台一则短新闻的启发而成,目标自然是针对目前的选举制度。将其投到一家网站,编辑毫无理由地做退稿处理(没有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退稿意见),我愤而转投其它几家网站,结果有两家网站作为精华文章推荐出来。其中一位编辑推荐的理由是:“从一则新闻切入,对一体制的见解,洋洋洒洒的到位分析,使文为之一亮。”我猜测(因为没有理由,只好猜测)那位做退稿处理的编辑正是以相同的理由将这篇文章退回的,或许在他看来,政治意味太浓。毕竟,中国的选择制度就应该跟资本主义不一样,这篇文章也便有了破坏选举制度之嫌,推而广之,也就表现出了对伟大祖国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诸如此类。说心里话,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绝对是出于真诚和善意的,而且所述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一旦贴上了政治标签,就有些百口莫辨了。
再就是另一篇《当官的男人是b*子》。看题目就知道有些尖酸刻薄的个人情绪在里面,但文章内容也只是借这样一个题目表达出某类普遍存在的即使是短处也没有必要回避的现象,而且很多地方是引用的小姐的原话。作为文学作品,算不上是成功的,但作为一种警示,还是自鸣得意的。于是我将这篇文章投了五家文学网站,当然褒贬不一,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一位网站的老板半调侃(当然还是我的猜测)说:“不知不觉中,我也成b*子了:)”表现出对这类公开秘密的认同和对这类文章的认可。之后我将这篇文章发来烟雨,一文友的口气就强硬了许多:“混蛋!太没有公民道德了。老子就是做官的。你这篇文章会让多少共[chan*]党员寒心吗?”(原评如此,本人不承担语句不通方面的责任)之后更把我说成是李洪志,是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然挑衅。先不说我有没有这胆量,连这么想一想我都会觉得自己是荒唐的。我所说也只是存在的问题,如果仅仅因此就扣上如此大的政治帽子的话,那文学也就只剩下风花雪月和歌功颂德的口号了。甚至,连风花雪月也不该有,因为那些小资情调的东西毕竟也格调不高。于是乎文学完全沦为政治,作家便只有一个“梁效”。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因为这篇文章就能造出一个李洪志来,那国家可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而且,那些发这篇文章的网站和编辑们便是一起谋反的同党。看看,如果将政治置于文学之上,这文学还真是举步维艰,除非你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观点的作者和只会拍马逢迎的小人。
其实,文学永远也不会完全游离于政治之外,但也永远也不该戴上政治的紧箍咒。如果那样,即使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也不如唐僧的“唵呼嚕呼嚕”。好在,那样的紧箍咒只在神魔文学里念,如果现实中也有这样的紧箍咒,文学便永远也不能发展。
-全文完-
▷ 进入薄云残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