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师恩永远原上雪

发表于-2006年02月16日 晚上9:08评论-3条

白文章先生是我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先生十分的普通。除了教书而外,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个样子,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标标准准的农民。一样的种田、一样的收获,一样的满面灰尘、一样的满腿泥巴,一样的面朝黄土背对苍天、一样的披星戴月栉风沐雨。

先生教我的时间并不很长,是从四年级开始教我语文课的,直到小学毕业,也就是两年的光景。

但是,这么多年来,对于先生,我一直都在心底留存着一份感念,一直都不能忘却先生。不能忘却先生给与的教诲,不能忘记先生施与的恩情。

儿时的岁月是清贫的。从村南到村北,再从村北到村南;从村东到村西,再从村西到村东,虽然人人辛苦日日忙碌,但家家的生活却都是拮拮据据,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能让孩子坚持上几年学,对许多家庭来说,已经是件很不容易也很不简单的事情。所以,做为穷人家的孩子,我们从来都不会过分渴求什么,更不会过分奢望什么。

我家的生活也是一样。父母每花一分钱都要精心的打算细致的计划,把钱花到最需要花费的地方,用当地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儿上。所以除了给我交过学费和书费,便没有多余的钱花到我的身上,也就不会有钱去买其他的学习用品了。其实,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需要象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有那么多的学习资料,只需要一本字典和一本词典就可以了。但从小就十分懂事的我,知道父母的艰辛,一直没有向父母张过口。

那时候,我一直渴望有一部字典和一部词典。在我读到三年级的时候,不知道舅舅从什么地方给我弄了一本字典。尽管外表上看起来有些破旧,但里面却是全新的。记得舅舅把字典送给我时,我一下子如获至宝,激动了好长的一阵子。一直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在身边,生怕一不小心会弄丢了。记得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临睡觉之前还要把它从书包里拿出来看上一眼,才肯放心地睡去。

升入四年级,字典已经不够用了。学习中经常要遇到一些新的词语或是成语。当时班上只有一两位同学有词典,记得叫做《现代汉语成语小词典》,是薄薄的64k那一种,不过三百页的样子。但对于许多的同学来说,已经很是羡慕不已的事情,大家总是向这两位同学借着用。

由于我的语文成绩很棒,在班上一直没有人可以超过我,成为了先生的骄傲,自然便也讨得了先生的喜欢。先生在一次课上发现我没有词典用,便把自己的800多页厚的64k《现代汉语成语词典》送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先用着吧。”

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当下便不知所措,只是抬起头来默默地望着先生。先生对我微笑了一下,把那本词典轻轻地放到我的课桌上,然后转过身向讲桌走去。

当下,我便感觉到了安静的教室突然就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传来了同学们低低的窃窃私语声,而且大家一下子都把目光投到我这边来。

听着同学们低低的窃窃私语,我扭过头去,看到了一双双明亮的眼眸。那目光中,有惊诧,有羡慕,甚至还有几分纯洁而无邪的嫉妒。而就在那一刻,小小的我,打心底生出了自豪,一份骄傲,同时还有一份对先生的深深感激。

先生回到讲桌前,朝我的座位上望过来。

那一刻,我看到了先生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那时的我根本读不懂先生的微笑。待我长大后,才渐渐明白了先生的微笑。每当我回忆起先生、回味起先生的微笑时,我才终于明白:那是当年一样清贫的先生,力所能及地给予自己的学生一份帮助后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啊。

因为先生的词典,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起来。这是先生给予我的一份无言的鼓励,也是先生给予我的一份无言的关爱。

由于先生家的日子也不是很好,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就把词典还给了先生。

四年级暑假来临的那天,先生在班上宣布完放暑假的事情后,告诉同学们,他想利用暑假的时间给我们补些课,主要是语法方面的,如果谁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他家里去。当下我就十分兴奋,另外和我很好的几位同学也一样兴奋,我们几个一拍即合,约好了一起到先生家去补课。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到先生家去补课的情形。

由于我们北方的暑假同麦收时节要差一个月,当地的乡村学校为了老师们不耽误收秋,一般都是在暑假时节接着上学期继续上课,待麦收时节再放假。所以我们没有暑假,实际上是麦收假。

麦收的时候,先生白天要到地里收麦子,只有晚上才有一些时间。那天,我们几个吃过晚饭,相约来到先生家。但先生还没有回来,我们只得等先生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还是没有见到先生回来的影子。

先生的家住在村的东头,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条路通往田里的路。我们便来到这条路上一边玩耍一边等先生。

夜空的星星越来越多,已经是满天的星斗在闪烁了,可依旧不见先生回来。

我们等啊等啊,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直到夜里九点多才在黑暗中听到了先生喊牛的声音。当下,我们几个一下子欢呼起来:“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

我们喊着跑向了先生。

先生听到我们的喊声,使劲儿地吆喝起牛来。

寂静的夜里,我们听到了先生脚步加快的声响。

先生见到我们,似有几分不安,对我们说:“路太远,天又黑,不敢快走,让你们等了这么长的时间。”

先生是拉了一车的麦子回来的。回到先生家里,我们几个一起下手,不一会儿的功夫,便七手八脚地帮先生把麦子卸下来并码得整整齐齐。进屋后,先生只是简简单单草草地洗了一把脸,便取出书坐在灯下要给我们讲课。

我们几个都劝先生先吃饭,要先生吃完饭再给我们讲课。可先生说什么也要先给我们讲课,还说不累,等一会儿再吃饭。最后,我们只得依了先生。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灯,用的都是煤油灯。先生拨亮了油灯开始给我们讲课。

昏黄暗淡的灯光映出了先生满脸的倦意。我知道先生在地里忙碌了一天,已经十分的疲惫了。但先生却十分的认真,就象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课一样,一样的一丝不苟,一样的举一反三,直到大家都听懂了弄明白了才结束。看看表,一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

那晚,从先生家出来,已是夜深人静。许多的人家都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回过头看一下先生家的窗子,还在亮着灯。我们知道,先生为了给我们补课,还没有吃晚饭。

在乡里中学读初中时,我开始热爱上了文学,确切的讲那只能叫做迷恋上了文学。真真正正的迷恋,实实在在的迷恋,简直到了天昏地暗无以复加的疯狂地步。那时最初喜欢上的是诗歌,每天都沉浸优美的诗歌当中,不停的朗读、不停的摘抄、不停的背诵,当然,也不停的涂鸦——所谓的写诗。

没有多久,我的这种疯狂便被村里许多的人们从与我一同在乡里中学读书的同学那里知道了。有不少的人开始在背地里对我指指戳戳议论纷纷,讥笑我小小年纪不务正业。

慢慢的,这些议论传到了父母的耳朵里。父母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一下子急了。等我从学校回到家里(那时,我在乡里读初中时是住在学校的,每周六都要步行二十多里的路回去带干粮和咸菜。),便问起我这件事情。我如实向父母承认了。父母几乎不识字,但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怕耽搁我的学习,极力地反对我。

怎奈,我实在无法忍受得住缪斯女神的诱惑。虽然表面上答应了父母不再看文学书了,但我依然偷偷的看书,偷偷的练习写作。

后来,这些事情让先生知道了。先生没有像村里的人们那样来看待我。而是趁我暑假回来时,亲自来到我家劝说我的父母。那是一个晚饭后的夜里,先生与我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给我的父母讲了许多,告诉父母对文学的热爱是一种好事情,不会影响我的学习,等等。

经先生一个晚上的劝说,父母终于表了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可以。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作文,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那个夜里,我好激动,好感谢先生。

有了先生的支持,有了父母的理解,坚定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也坚定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如果说,假如没有先生当初对父母的劝说,可能我对文学的热爱就被扼杀掉了,也就不会有我今天涂鸦一些文字来书写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情感。

先生在中学时代也是十分喜爱文学的,也曾经做过作家的梦,而且还发表过一些作品。但后来由于“文革”的影响,先生的人生发生了变化。随着上山下乡的潮流,先生的大学梦破灭了,连同这一起破灭的还有先生的作家梦。一场政治风雨,不仅夭折了他的青春,也夭折了他的理想。

尽管如此,但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依然不改初衷。所以,他的家里也有一些文学书籍。比如郭沫若的诗集、鲁迅的文集等。每逢到先生家看先生时,他便把这些书借给我看。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在那个落后的山村里,于我而言,先生的这些书尽管并不多,但却为我开启了一个美丽的文学世界。

由于我不懈的努力,进入高中不久,我就开始在当时一些十分有影响的学生刊物,比如《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青少年日记》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了,同时也在地区日报上发表了许多的新闻作品,并且成为了地区日报的通讯员。另外,还在一些全国中学生文学大赛中获得了一些奖励。

先生看到我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十分的高兴,在暑假时给我写了一封鼓励信。那时候,因我前述的原因,村里的小学依然在上课。先生让我当时在小学读书的弟弟给我带了回来。这是我收到先生写给我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一封信。虽然仅仅是便笺信,且只有一页,不过寥寥二百多字,但满页纸上溢满了先生深刻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直到今天,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先生在信的结尾处给我的鼓励:“我看到了希望,你要继续努力!”

就是这么一封短短的信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看起来文学似乎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地方,就连我当时任教的高中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学跋涉的旅途上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平平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在他的眼里,只有一门心思埋头苦读冲刺高考才是正道。但先生却把这一切看得很重,在繁忙的教书中还挤出时间不忘给我写一封信,给我一份鼓励。

最为令先生高兴的是我收到北京一家杂志社邀我参加笔会的邀请函。我特意在周六时候从旗里赶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先生。我去先生家的时候,先生当时正在院子里忙着打麦子。听完我的讲述,先生十分的惊喜。他懂得对于我来说,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看得出先生比我还要激动,他当下就放下手里的活,带我进了屋里,拿过邀请函仔细地看起来。当他看到邀请函上介绍要邀请京内的李瑛、张抗抗、韩小蕙等著名诗人、作家到会出席笔会的开幕式并作报告时,先生对我说,能有机会见到这些名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啊,相信通过参加这次笔会对你的文学创作会有很大帮助的。

那一刻,先生的脸上尽管搅和满了汗水与灰尘,但我看到了先生那透过这汗水与灰尘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应该还有一份源于心灵慰藉的微笑吧。我想,先生的这份微笑,更多的可能是我带给他的一些慰藉。可以想象,一个同样有着文学梦的人,在他的梦想没有实现时,自己的学生在同样的跋涉旅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仅仅是一点点的成绩,但对他来说应该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吧。

在我临进京的那天晚上,先生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还特意来到我家看了我。提醒我在路上要注意安全,笔会期间一定要多向名家请教,还要多同笔友交流多向笔友学习。语之重气之真情之深意之切,令我感动不已。

先生本来是北京郊县人,当年一场“上山下乡”的政治运动让先生作为知青下乡到了我们村里。由于先生读过高中,是当时村里文化最高的人,村里便让先生到学校教了书。于是,先生便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先生在村里娶了妻并生了子。从此,先生也就在村里待了下来。

先生教书特别认真,不仅课教的好,而且对学生也很负责任。这是每一个做过先生学生的人都有体会的。因此,村里人对先生有口皆碑,也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而且还是民办教师,先生的日子过得同村里许多的人家一样清贫。虽然当初一个月会有三、四百块钱的微薄工资,但那只是遥不可及的一份期待,连着好多年,先生从村里领回的都是一张写着欠款数额的白条。对此,先生有过无奈,有过牢骚,也有过愤懑。即使如此,先生一想到那一群群童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想到那一双双清澈明亮渴望知识的眼睛,心头就有一种不忍,就感到了肩头的一份责任。所以,即便如此,先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教学,也没有因此影响了教学,依然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依然一如既往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全心投入。

就这样,先生在村里继续着他的乡村教师的生涯,把自己的知识默默地传播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我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未见过先生了,但我一直记忆起先生。值得高兴的是,十年前我听到先生已经转了正,成为了国家的正式老师。不过,现在先生已快六十岁,差不多也快要退休了。

虽然先生是一个外乡人,但先生却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村里,把自己的命运与村里的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先生三十余年的乡村教书生涯里,从村里走出了几十位大学生、中专生,每一个人都做过先生的学生,都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可以说,先生为故乡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感谢先生,感谢先生对我的恩情,感谢先生对故乡做出的奉献。

2006年2月15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原上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做教师不易,乡村教师或民办教师更不易。

文章评论共[3]个
夏雪儿-评论

师恩难忘!
  【原上雪 回复】:是的,老师给与我们的恩情一辈子都难忘! [2006-2-17 12:09:21]at:2006年02月17日 早上9:45

古文-评论

向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敬礼 向那些把毕生精力贡献在贫困地区的教师敬礼 
  【原上雪 回复】:也向理解和支持这些老师的人致敬! [2006-2-17 12:10:23]
  【古文 回复】:握手 [2006-2-17 13:07:40]
  【原上雪 回复】:好!握手! [2006-2-17 13:58:00]at:2006年02月17日 早上9:59

寒江听雪-评论

 感谢先生,感谢先生对我的恩情,感谢先生对故乡做出的奉献
先生也因为有你这样的弟子而欣慰!:)欣赏了,兄弟!:)
  【原上雪 回复】:好兄弟! 谢谢你的夸奖! [2006-2-17 12:11:55]
  【寒江雪034 回复】:呵呵:) [2006-2-18 21:42:17]at:2006年02月17日 上午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