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介绍我看这片子时,片名早就藏在心底,象旧时邻居的名字,熟悉但没有刻意寻找的冲动。最初的喜欢也源于名字里隐含的寂寞、孤独。仿佛看到莽莽苍山中,一架破旧的自行车托着一个孤独的背影,投向落日。
看完影片,感觉却是不同。更多的是感动。
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日本父亲为了频临死亡的儿子到中国拍一个面具戏,以弥补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却遭遇另一个失职的父亲和他缺乏关爱的大山里的儿子。当他在深山紧紧抱住别人的儿子等待救援人员时,自己的儿子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人生而孤独,所以才要不断走向陌生的人,与他们缔结各种关系,产生爱情、亲情、友情,彼此温暖,对抗孤独。却忽略了情感的背后依然滋长着孤独。影片抓住的就是亲情里的孤独,这普遍存在又经常被忽视,或因无奈而逃避的现实。
据说这影片是高仓健收山之作,他内敛到位的演绎确实是整个影片灵魂所驻。整个影片根据他忏悔的脚步展开,当他得悉儿子得了肝癌晚期,生命开始倒计时,那堵竖在他与儿子中间冷漠孤独的墙就轰然倒下,散于无形。当他毅然踏上中国之旅时,就能感觉他每跨出一步都是亲情的泼洒。他是抱着弥补的心来的,却无意走入了儿子曾经的心灵境地,感觉到儿子在陌生语言环境下难言的孤独,因为理解,从而产生共鸣,因为共鸣而开始反思自己的孤独,所以后来与其说他是来忏悔和弥补的,倒不如说他是来拯救自己,拯救那些陷落孤旅的人群与心灵的。
当他从反思中抬头,俯下他作为父亲高高在上的头颅,去倾听一个儿子的声音时,他明白了亲情背后的孤独,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单方面的强制与固执,如果在儿子短暂的生命旅途中,他早些俯下头颅,早些倾听,他和他或许都不再是人生的孤旅吧?如果石头村的村民懂得一个孩子也有他的尊严,无法剥夺的选择权,那么他们也不会抚养出一个孤独的孩子,不会让他在群山中迷失,更不会深深依恋一个只与他相处一个晚上,语言不通的老人吧?
当他看到一个个陌生的人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他看到石头村为了他一个陌生异国人而摆出一个见不到尾的宴席时,他似乎明白了孤独是因为抗拒,是因为不肯融入,是因为人的自私,以为躲在孤独的面具里才是最好的保护。
当儿子的死讯传来,他中国之旅已变得毫无意义。而他依然第二次走入监狱,去探访另一个忏悔的父亲——面具戏的主角。他不希望同样的遗憾发生在另一个父亲身上。他为他带去他儿子天真无邪的照片,带去一个儿子渴望而孤独的眼神。他唤醒一个父亲的灵魂弥补自己曾经的麻木。当这个父亲坚决要为他演一次关公面具戏——他已丧失意义的中国之旅初始的目的。他一再拒绝,因为他想逃避丧子的现实,他希望以沉默以孤独再次掩盖心灵的爱与痛。
最终他还是坐下了,带着内心孤独而巨大的疼痛去看一场再无意义的戏。或许他明白这一个父亲也需在别人的故事中忏悔与弥补。
面具戴上前,一块黑布——墨黑的布从整个画面突兀而起,象一把扫,刷过每一个心灵,黑布掩盖起人的真面目,戏就热闹地登场了,背后孤独的饮泣也启幕了吧?还好,他又脱下了面具,再次走到他的面前,向他也向所有的观众表明:这只是一出戏,包括面具,包括背后的孤独。
曾经认为张艺谋是为数不多的用脑用心拍戏的人,可看他近年的片子,除了色彩别的似乎没给我留下印象,这一部《千里走单骑》终于回复到他早年的路子,且更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素净,考究的是语言和细节,短短的时间里,容纳的感情却非常充沛,不同国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身份的人的情感交织,条缕清晰而交汇自然,整部片子真实、感人,朴实、隽永。这样的影片不多见,这样的文学作品也不多见。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2-13 11:09:3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昨夜风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