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面对狗年的喧嚣,我总是喜欢躲在房间看书,而第二次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距去年第一次看完的时候已经一年有余。村上春树,是我喜欢的日本作家。虽然,我对畅销作家一向不感冒,但村上春树算是一个例外,因为在我看来,畅销书都是媒体炒作起来的,并没有多少看点。
看过《挪威的森林》之后,便陆续在图书馆借阅了他的作品集。在他别具一格的行文中,时代的氛围在个人情感下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我沉醉其中,然后也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在滚滚红尘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把玩孤独、把玩无奈,这大概就是于莱布尼兹说的:“凡存在皆合理。”
(二)
看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一些作品,同时,通过与村上春树的对比,却总觉得村上春树的成功是一个谜,至少在中国能拥有如此大的读者群算是一个奇迹。在日本,还出现了续集《挪威没有森林》。作者在把握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风格上下了不少苦功夫,赢得很多人的好评。然而,对于我而言,却犯了小说应该留有悬念,给人丰富想象空间的禁区,所以,我对这本书没有了读《挪威的森林》时的感觉。
事实上,村上春树的小说之所以吸引我,主要是他的作品能引起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心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小说的环境之中,渴望个人情感的自然释放。这一点,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许受二战后日本岛内压抑的环境,明显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阅读疲惫。
(三)
读《挪威的森林》,可以让我很轻松地信手翻开一页,并且可以迅速沉浸其中,这一点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而村上春树的作品不一样。我们不必从头至尾看下来,从中间、结尾进去,都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因为紧紧抓住我们内心世界是村上春树笔下的浪漫的情调和抒情的氛围。这在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中同样表现的明显——他并不是靠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发掘、升华主题,而是通过琐碎、细致入微的人物和环境的刻画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村上春树的贡献是巨大的,拓宽了小说的视界。(不可否认,在日本还有许多作家有过类似的探索,但像村上春树那样成功的,只有他一个)
当然,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仍可以清晰看到欧美的痕迹,但他立足日本文化,汲取了东西方的精华。他挑战旧的艺术形式,同时,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他十几年前提出的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四)
村上春树是一个从自我出发,以个人经验为创作源泉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个人的矛盾和痛苦凝聚着时代的矛盾和痛苦。因而,他在孤独和无奈的把玩中并没有流于无病呻吟,相反地,突破了个人经验的狭小小圈子而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共鸣。
在我的朋友争论村上春树的作品归于“大众文学”和“纯文学”时,我笑笑说,这没有任何的意义。在我看来,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对传统小说的解构和重建。我们看到,那个渡边君,面对高度资本主义的现代都市的基石——人生价值是否定和戏弄的,那是对虚伪、狡诈行为的自我揭露和憎恶,以及对纷繁世界的从容与淡泊。在这里,我看到了禅在村上春树作品的诠释。所以,我们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心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最软弱的部分得到鼓励和抚慰,最孤寂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顿,最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
(五)
现代人的焦虑、苦闷、迷惘、无奈和悲凉,在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下非常出众地演绎、发挥,其想象力出乎人的意料,特别是他的对话描写,简洁、明快、清爽、流畅,而又独具匠心,韵味绵长,丝毫没有传统日本小说那种无病呻吟的拖沓,读来产生一种阅读的愉悦,甚至在妙不可言的节奏停顿中,带给人一种生理上的慰藉,让我们在沟通现实与理想世界中多了一个桥梁,使我们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不至于沉沦坠落,使我们在作者冷静、高雅、节制的抒情格调中产生心灵的碰撞、倾诉和升华,这与现在的一些小说用美丽的语言和感情讨好大多数人的心态不同,给我的是冷静的欲望,深沉的思索。
最后,应该强调的一点,我从《挪威的森林》听到的不是振聋发聩的呐喊声,而是没有锋利没有躁动不安的自然倾诉。这特别适合于在夜深的灯光下静静地看,那是我的酒后的清醒剂。在他笔下经营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同样地,也像现在的我,那样的感觉,如同一场春雨浇灌之后丝丝入土。
胡乱写了一些,发现上面的东西违背了我本来的意思,我只想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不料还是走入理性的轨道。这就像有的东西人类是无法控制的。好了,还是罢笔,因为我突然想起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2006/2/4
-全文完-
▷ 进入北方的雪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