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构竹为庐忘川

发表于-2006年02月10日 下午6:09评论-0条

——竹林清话之三

古人追求陋室雅志,虽然身居陋室,但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人格的自由,从而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楷模。不少人构竹为庐、为阁、为楼,居住在上面,那种高情雅趣,着实令后人艳羡不已。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性爱竹,曾写有《养竹记》,盛赞“竹似贤”、“竹性真”、“竹节贞”,并有诗称“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他谪居杭州期间,曾建有一竹阁,高居其上,烟霞自赏。明人姜璜《西湖竹枝词》中说:“梅花看尽又桃花,谁问萧萧竹影斜?只有风流白太守,高居竹阁领烟霞。”

唐人李嘉祐有一首《王舍人竹楼》:“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诗写出了竹楼的闲逸之趣。王舍人高居竹楼,堪称“吏隐”。试想,江上凭栏,闲挥葵扇,何等闲适可羡!何况又有南风送爽,根本用不着动手摇扇。纱帽隐囊,对着淡然忘机的鸥鸟,加上江边纤尘不起,难怪王舍人要“笑傲五侯”了。

宋初文学家王禹偁,被贬官黄州,心情十分郁闷,但他从竹楼中找到了乐趣,寻到了精神寄托。他让人在江边用价廉物美的竹子修建了两间小竹楼,可以“远吞山光,平挹江濑”,每到夏日雨急之时,坐在竹楼中可以赏听瀑布般的流水倾泻之声,而冬令霰雪飘落,又似碎玉洒落之声。对他来说,竹楼虽陋,却情趣无限:“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在这座竹楼上,还可以读书观景,排解内心的烦忧。每当公事之余,他身披鹤氅衣,头戴华阳巾,手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消遣尘世之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楼而已。等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槩也。”所谓竹林无俗气,虚室有余闲,苦中作乐,忙里偷闲,也不失为直面人生挫折的良方。

自然,即使是住上了竹楼、竹阁,俗人也无法立即变得高雅起来。我国利用竹子做建筑材料的历史十分悠久,就地取材构建竹建筑的当有不少,至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用竹子做房屋的,虽然他们的文化与汉文化有所差异,但竹屋还是别具民族风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忘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现在这样的竹庐,在水泥钢筋筑造的城市是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