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在 越 南琴啸

发表于-2006年02月09日 下午6:35评论-2条

今年7月22日下午,在凭祥的“南方大酒店”用过午餐后,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等待后,在通过了著名的“友谊关”以后,我们一行五十多个旅游者终于踏上了越南的土地。

一法式小楼

我们的导游叫阿娥,是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普通话发音虽不够准确,但还是比较流利,我们都能听懂。一路上她介绍了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她说,越南是贫穷的,与中国相比,要落后15——20年。这从公路的建设也可以看出来。然而,公路两边的房子却是出奇的漂亮:一栋又一栋的小洋楼,忽而蓝色,忽而绿色,忽而红色,忽而黄色,总之五彩斑斓的。一般为两三层,楼上都有弧形或方形的小阳台,楼顶是尖尖的,装饰得富丽堂皇。房子的门面很窄,里面很深,很苗条,与我们中国的是相反的。我们见惯了城市里钢筋水泥铸就的鸽子笼群似的高楼大厦,猛然间见到这样美丽得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一样的房子,不由激动起来,一边大饱眼福,一边齐声赞叹。好看,实在太好看了!越南民族真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却可以如此花心思打扮自己的屋子,难得啊。

当然越南的建筑自然受到了法国的影响,因为这片土地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的越南早已独立,这些法式小楼也可以因为自由了而大放异彩吧。

二河内印象

河内是越南的首都,位于越南北部,有万花春城之称。

我们到达河内时,已是晚上了,所以什么也没看清楚。住的宾馆,房间不大,却很干净。有一个24英寸的电视机,样式很土,转了几个频道,居然收到了中央5台体育频道。其余的全是越南节目,一句也听不懂。夜里仿佛听到雨声,不由暗喜,明天一定不会很热了。

早餐后,雨还在下,下得还蛮有气势的。站在门外一瞧,只见许多的摩托车来来往往,速度都挺快。戴绿帽子的男人还真不少。大雨中一个很忙碌的城市,这就是河内给我的第一印象了。

街道比较苗条,这也是越南的一大特点。撑着伞,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街小巷,闻着空气里清新的气味,也挺惬意。绕着环剑湖走了一段路,拍了几张朦胧的照片,这个景点的旅游就匆匆结束。

接下来的便都是与胡志明主[xi]有关了。胡志明主[xi]是越南人民心中最伟大的领袖。他生于1890年,卒于1969年。他的一生全是在为越南的解放而斗争,终身未婚,被人民尊为国父。他逝世后,越南人民舍不得他离开,就用水晶棺保留住了他的遗体,一直到现在。

我们先去的是胡志明陵,也就是存放胡主[xi]遗体的地方。阿娥早就告诉我们不得穿露肩露背的衣服和短到膝盖以上的裤子,也不得将手机相机带入。我们到时,却吓了一跳,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竟然排了如此长的队伍!天上的雨也是悼念胡主[xi]的吗?队伍在缓缓地向前移动,大家也越来越沉默。终于进门了,一阵寒意陡然而生。随着一级级的楼梯慢慢上去,再转入一扇小门,便清楚地看到了一位老人。他离我们那样近,好象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一袭白衣,静静地躺着,双手平放在小腹上。一道柔和的灯光照着他的脸,瘦削而安祥的脸。胡须有几寸长,长短不一,却一根根似乎历历可数。他那样安静地躺着,就如在熟睡中一样,让你真不忍心惊扰了他。左右四个高大英俊的警卫守护着,他们的表情是那样庄严肃穆。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大家静静地从他身边走过,只留下了崇敬的目光。

随后去了主[xi]府。主[xi]府是胡志明革命生涯和革命业绩的重要展示地。1954年到1969年,他一直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这里有他生前使用过的两辆很旧的轿车,有他的办公室和卧室等。从这些陈设我们不难看出胡主[xi]的勤俭朴素。最值得一提的是鱼塘边草坪里有很多树根,不知道是什么树的根,冒出来,居然很象人的模样,排得还很整齐,如同军队一样,阿娥说这些被人们称为“兵马俑”,是专门守卫主[xi]的,听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最后去的是胡志明博物馆。博物馆整个建筑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因为胡主[xi]就出生在一个就做金莲村的小村子。馆内收藏东西甚多,有大量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了解到胡志明整个光辉的一生。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进门便可见到的一尊雕像。胡主[xi]左手拄着拐杖,高举右手,须发飘飘,是那样和蔼,笑得是那样亲切,,仿佛在向我们问好,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忍不住想大声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说:胡伯伯,你好!

虽然胡志明没有等到越南独立的那一天,但他若泉下有知,知道国家正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他一定会很欣慰的。

河内没有高楼大厦吸人眼球,它简单而朴素,似乎就像我国的某一座小城,如同偌大的巴亭广场几乎没有鲜花,只有茵茵绿草一样,但它还是很美的,美在它蕴涵的欣欣向荣的那种力量。相信勤劳勇敢的越南人民一定会建设好他们的首都,让它很快成为国际大都会的。

三换币遭遇

在去越南之前,就知道他们的钱币叫做越南盾,面额很大,却不值钱,很麻烦的。我作为游客,自然很想认识这种钱,或者找几张作纪念。在河内,我用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去买一瓶矿泉水,我示意店主找给我几张越南盾,他不肯,只找了七元的人民币。在海防,我买冰淇淋,店主还是只找人民币给我。到了下龙湾,还是如此,真是气人。莫非政府有规定吗?一元人民币在银行可兑换1500到1800越南盾,但在我们使用过程中,却值不了那么多,大约1000而已。比如上公共厕所,哪里给的都是一块钱,可门上分明写着,只需要1000越南盾。

那只有买纪念币了。叫卖的也不少。一套有七张,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除100元的没有胡志明的头像外,其他的都有。大小和颜色差不了多少,说实在的,不把眼睛放亮点,还不容易分清楚。一套可用十元到十五元人民币不等来买。有一位同行的小伙子花了十三元从一越南妇女手里买一套币,付钱后,拆开塑料袋一数,只有六张,少了张5000的。回头再找那妇女,早已不见踪影。这其实是那些骗子惯用的伎俩。所以后来换币的大伙们都学聪明了,不数清楚,就不把手里的人民币给他们。买回一套后,我又在疑惑:这些会不会是假币呀,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的——高高兴兴的旅游中遇到这样的事,心里真不是滋味。

四海上仙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当我们坐船到达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天下闻名的下龙湾时,这诗得改改了。仙山是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它在我们眼前一层层揭开面纱,现出它秀美的容颜。

看,好大的一个人头,一个侧面,眼睛鼻子嘴巴都清清楚楚的。再一走,有像乌龟的,有像狼狗的,有像蛤蟆的,有像老鹰的,千奇百怪,应有尽有。我们纷纷走出船舱,站在船舷上拍照。尽管还下着不小的雨,也刮着风,但也是一种享受。阿娥提醒我们说快看到斗鸡石了,我们更是蜂拥上最佳位置,准备看个仔细。

只见正前方果然有两块巨石,它们是相互对着的,中间隔着不大的距离,形状就像是两只公鸡,右边的还更像一些。它们眼睁睁地盯着对方,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马上就要开始战斗了。斗鸡石可是下龙湾的标志,所以很多船经过这里时都有意开得很慢,以方便游客们拍照。然而走过斗鸡石,从侧面看却怎么也不像了,从背面看居然还似乎是连在一块儿的,真是奇怪。

下龙湾是一个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的海湾,海里有大小1600多个岛屿。它的形成和形状很像中国的桂林山水,因而中国人亲切地称它为“海上桂林”。我们游过了漓江,再来看这里,更感觉二者的相似之处,只是下龙湾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雄壮的美,因为它毕竟有大海作背景,并且面积也要广阔得多。

同时我们也碰上一个乞讨的小男孩。大雨中,他,一身都湿透了,摇着一只很破的如簸箕一样的小船,用眼神和手势示意我们给点东西。游客们不忍心看他这样淋雨,给了他方便面和饼干,但他好象不满足,一直要。这时又来了两个,差不多就是七八岁的样子,看上去非常可怜,但立即就被我们船上的船工们赶走了。他们说不给还好,越给来的小孩会越多的。再想想一路上那些在破船上摇来荡去卖水果的衣衫破旧的孩子,不由好一阵感叹。哪里会有什么仙境,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穷苦的人。仙山也只是别人的仙山罢了,与他们又有何干?

五斗笠帽子与旗袍

越南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力的国家,它的自然条件应该是很优越的。在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耕作的农民。女的普遍戴着斗笠,有的还用布或帕子蒙住大半个脸,这样做是为了防晒。越南处于热带地区,这里的阳光可不是让人那么好享受的。男的大多戴绿色的如钢盔一样的帽子。绿帽子在我们中国带有极度的贬义,特别是对于男人而言。但在越南,可能是长年战争的缘故,人们崇尚绿色,所以大多数男人都喜欢戴这种帽子,并且这帽子还可以充当摩托车的头盔。有的还穿着绿色的如军装一样的衣服,好象要去奔赴战场了。不过,城市里戴的人明显比农村的少,大约城市的传统意味要少些吧。

可旗袍却相反。在河内,我们见到许多着越式旗袍的女子,年轻的年老的都有。选料都很轻柔,如纱一般,各种色彩的,纯色上会绣一些他色的花,齐腰处前后两片大开襟,内里却是一条纯白的长裤,长到拖地,大得象裙摆。这样一来,走几步,衣服裤子都飘起来,真是摇曳多姿,要是再有风的吹拂,简直美不可言。美是美了,可穿着这样的旗袍怎么做事呢?中国的旗袍比它还省事些,尚且只能是比较悠闲的小资女子穿,何况是这样的旗袍呢?随口一问价格,600元,还是比较便宜的呢。难怪在农村几乎看不到。

总的说来,越南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好些。虽然这个国家现在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它是努力发展着的。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她的贫穷,因为我们自己不也刚走过这段路吗?

原和平与发展与越南同在永在,永远是我们的好邻居!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2-9 21:15:4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流畅的文笔
生动地再现了
越南的风土人情
和独特的异域风光
让人耳目一新:)

文章评论共[2]个
七月之影-评论

让我想到了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你看过么.at:2006年02月09日 晚上11:57

想得开-评论

虽没去过那儿,看完你的文章之后似乎身临其境呀。at:2006年02月10日 中午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