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回家的感觉依然很强烈。未成家的时候,父母在那,那里就是家。只管置办好年货往家赶。成家以后,每到过年,常常和老公为先回谁家过大年三十而争论不休。最后总是年前先回娘家看看,之后按传统的说法跟着老公回婆家。
中国传统民俗中,做媳妇的理所当然的得回婆家。因为连自己亲娘也经常念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母亲说这话大多是我和夫闹矛盾让娘评理的时候。在娘的逻辑中,女婿永远是对的。所以每当过年,娘一定是早早嘱咐我给婆家置办年货,婆婆的衣服也是娘帮我买。娘说:人生养儿女一趟不容易,大过年的媳妇回去除了孝道,也是夫和夫家的面子问题,要不街坊四邻会笑话夫的,婆家人也会指责做娘的没有教养好女儿。
娘的那套过时陈旧的逻辑我无论赞成与否,一定是会照样做的。对于传统的东西,接受和理解是一回事,具体的行动是另外一回事情。我知道,在所有孝敬父母的行为中,顺应该是第一位的。特别在不关乎大局和原则的些小事情上。我一直赞赏这样一种说法:“百孝顺为先”。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娘的再三督促下,三十以前一定会和夫想跟着回他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农村老家过年。
夫的老家依然不很富裕。每年我们总会置办相当丰厚的年货。除了面该有的都会有。
夫早年丧父,是寡母拉扯他们兄妹四人长大的。夫对老母感情很深。记得刚结婚的时候,为了给婆家给钱的问题曾经和夫大闹过一场。我以婆婆没有管我们孩子为由,反对夫一人独自承担婆婆每年的一切费用。夫严厉指责我。夫说他母亲生下他就已经很伟大了,言下之意什么都不做他也应该管到底。那次之后,我再也不管夫帮补他家的事情了。话已至此,管得了吗。有了儿子之后,我渐渐理解了夫的做法。婆家大小事情,也是主动帮着夫做好。
对于我回家,婆婆总象接待客人一样的客气。无论我怎样解释,她老人家每次都是这样。什么也不让我去做。我回家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老人家却要报着一份感激的心。每每让做媳妇的我羞愧的很。越发的不敢有丝毫怠慢她老人家的言行。
给婆婆的衣服帮她试好。给侄子们的压岁钱帮婆婆早早的换好交给她老人家。不再睡懒觉,听婆婆房里有动静也早早的起床。婆婆做饭,我尽管不大习惯农村烧火的方式,也尝试着帮婆婆烧一会。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婆婆是不会让我进灶房的。婆婆说,就回来这么几天,在家呆着就行了。婆婆越这么说,我越是不好意思闲着,干些择菜、扫地一类的小活,也好让我夫看着舒服,脸上有光……
过了初一,我和夫就回娘家。传统的说法,初二姑娘回娘家。虽然已经是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一样的喜欢娘家的宽松和自由。
娘家在城里,生活很方便。回到娘身边不用早早起床。不用表现什么的。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起床,爱吃什么直接告诉娘。这样的日子随着弟弟的成家自然的宣告结束了。
有了弟妹,回娘家的感觉和以前不大一样了。主人的感觉慢慢的淡化,不是弟妹对我不好,是自己回到了娘以前说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那种感觉里了……越发觉得自己如同客人……
初三回到自己的小区。打开门,久违的亲切。嫁出去的姑娘,还是自己的小家最温暖。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1-25 16:26:1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三月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