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
因为你已是初中学生,我只好这样称呼你。将分不出体裁的此文发在散文里,是因你妈妈千叶红《孩子,妈妈永远爱你》是一篇散文。
读过你妈妈上网的所有文章,又读此文,心潮起伏,久久难平。因我有与你妈妈一样的“毛病”, 你也有我孩子类似的“缺点”。为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与你们这些做孩子的公开交流,故在此给你留言。不对之处,欢迎你公开批评,不管你的观点我赞同或不赞同,都尊重你的“发言”。
我认为你妈妈因忙于上网而拒绝辅导你,不对。没有什么比辅导你更重要的事,何况是你主动提出来呢。不过你妈妈已在文章中“公开”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你不能再计较,在此也提醒她不能再犯此类错误。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最大的不对,往往是自认为是对的,不容反驳,自己认识到不对的,也不容许争论,有时甚至会因争论处于“劣势”而恼羞成怒,更少有当着孩子的面承认错误的了。这是我们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余毒:皇帝永远是对的,上司永远不会错,父母的尊严永远不能触犯。一位伟人说过: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伟人没有完全做到,我们做父母的多数也没有做到。所以,你妈妈因你沉迷上网而打你,不管什么理由,首先给她一张黄牌。(不能给红牌,红牌就罚下场了。)
在你们这个年龄,希望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将你们当成朋友,平等对话,相互交心。比如看你们写的文章,甚至日记,希望父母从写作的角度,纠纠错别字,改改病句,谈谈成功与不足,平和地说说你们文章中不一样的观点。不赞同时,也能各自表述,求同存异。对取得的成绩,希望多鼓励,对造成的失误,希望少指责,多分析失误的原因,多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要一二再再而三的埋怨。不希望父母高高在上,呵斥你们的观点,更不希望因此而招来皮肉之苦。
在你们这个年龄,逆反心理重,许多时候是服软不服硬,甚至不服软也不服硬。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也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明知不对也难以控制自己,甚至会有意背道而驰。我亲戚一孩子,小学时常是“三好生”,初中起,成天贪玩。背着书包出门,父母以为他上学去了,背着书包回家,父母以为他放学归来。后来发现,他将早餐钱都节约下来打了游戏,旷课是家常便饭。面对老师的教育父母的打骂,他依然故我。记得有一次喊他写保证书,结果一看,他父母鼻子差点气歪,原来他写的是:“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完全是一副“宁死不屈”的形象。我开玩笑说他:可惜了,要是在战争年代,肯定是一名永不叛变的地下工作者。后来他父母退而求其次,只要他不把自己“玩”进公安局就行了。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一月,回来了,那苦他吃不消,穿脏了的衣服,都给他妈妈“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现在在家,一天除了外出玩耍,就是回家吃饭睡觉。二十大几了,没有谈到女朋友。你说谁愿跟他呢?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也总不至于妻子找钱来养丈夫吧?
你认为你妈妈经常责怪你,埋怨你,甚至打你,是不爱你了,至少你心里会认为她没有你外公外婆等亲人那么疼爱你,这是你的错。其他亲人对你的关爱是真爱,是慈爱,这不错,但其中也有溺爱。这不能怪他们,除了他们本身喜爱你之外,还有尽量在补偿你缺失的父爱。但是,他们在补偿这父爱中,少了一根“皮带”!这“皮带”是父亲所特有的威严。假如,我是说假如,假如父亲与儿子之间一时无法沟通,假如父亲确认自己“正确”,面对的却是一个对劝阻“充耳不闻”、对错误“屡教不改”、甚至滑向犯罪边缘的儿子,你会怎么办?我大儿子的回答是“搞他两下”。自他上初中后,我没有“搞过他”,面对他母亲与他的争吵,多数时候是沉默,少数时候是做“和事佬”,先平息事态,过后背着孩子指出妻子的不对,背着妻子指出孩子的错误。但对我读小学三年级“坚持错误,狡辩不停”的小儿子,在忍无可忍时,也“搞他一下”。我在想,我们国家的政法机关拿来干什么呢?就是拿来“搞一下”那些“不听法”的人。这些不能说不是“爱护”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妈妈打你,她是“恨铁不成钢”之心太急,“总是在埋怨你,说你这不好,那不对”就是证明,何况还有一个前提,是“说了你几句,你强词夺理,说我不再爱你了”。我想告诉你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爱比母爱坚韧而长久,即使你妈妈今后为你找了继父,这份爱也正如她文章的标题:“孩子,我永远爱你!”我也相信她这一承诺,因为,再婚家庭,在对待子女问题上,不好的说法也是“娘后老子后”,而非“爹后娘也后”。虽然这两种现象我都反对。
话有些扯远了。你可能暂时不能理解,父母打自己孩子的同时,其心如刀绞,何况是你爸爸“走了”,你妈妈对你的教育已没有推托之处,内心对你的期望可能已经超过了极限。这一点,你长大以后,成家有孩子了就更能体会到。不信?你可以将现在的原因结果和感受记在日记里,到时对比一下自己的看法就知道了。另外,你被打了,可以对着其他亲人哭诉,你妈妈打你或自己受委屈之后,估计只能在无人之时,独自垂泪。你长大后,如果看了她写那些对你父亲思念不断的文章,就不会否定我这一推断。
你妈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工作,然后是做好家务,剩余时间只能用业余爱好来打发。她的业余爱好是上网,上网也主要是写一点文章,可能有时也聊聊天,最近又做了烟雨红尘原创文学的编辑。这爱好不过分,比起沉迷于打麻将跳舞来,要好得多。你肯定不能和你妈妈比,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你喜欢上网,这可理解,网上其乐无穷,可以说应有尽有,也不能说一点益处没有,但如果沉迷其中,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里面,等待你和你亲人的,除了后悔没有其他。看电视混时间就太容易了,电视剧集集精彩,每节结束都有悬念,引得你心痒难熬,不看下集,是饭吃不好,觉睡不香。这台结束了那台又开始,电视剧结束了,动画片也好看,还有你们这个年龄最喜欢的歌舞……你不吃不喝不睡也觉时间不够。遗憾的是,升学考试不考这些。对这一切,我的办法是,尽量远离,尽量不看连续剧,没有看开头,就不会去想结尾,用这有限的时间,先办好自己应该办的事。你的事,就是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为将来考大学用,为自己生存开道用。我曾在一家补习学校作过专题报告,题目是《为谁读书》,我的答案是:为你自己!我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你幸福了,父母亲人也就高兴了;只要你成才了,国家也就获益了。
你也许会说,学历不等于知识。是。但是,学历(不含渗假的毕业证)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你也许会说,知识也不等于能力,还可用大学没有毕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佐证。是。但知识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广义的知识,不仅来自于书本,还来自于社会,包括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比尔盖茨的成功,只能说他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在大学里,更重要的,他最杰出的才能在于管理。你可以打听一下,大学都未毕业的人,可不可能成为他手下的精英!我也坦诚地告诉你,我出门打过工,感受学历是起步的重要台阶,较高的学历会使你踏上较高的起点,尽管后来老板看重你的是能力。
你妈妈要求你节省钱财,除了你妈妈谈到的道理,我还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你们家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不可能很富裕;二是你妈妈还得为你今后上学、成家、买房等存一笔钱,尽管到时你可能有能力而不需要;三是还要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生病住院或送亲友什么的。如果自己身边没有钱,有时借也难,甚至来不及。为什么将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定为国歌,原因之一是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居安思危”。
有人说,成由节俭败由奢。你在用钱上应该节约,这与你家有钱无钱无关。人说“要比钱多到深圳,要比官大到北京”,如果你在生活上不朝低标准看齐,不常常感觉“比下有余”,而是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你就会经常处于“难过”之中。总之,人,一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二要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上面谈到的比尔盖茨,每秒可赚500美元以上,相当于4000多元人民币,但他用纸是正面写了写背面。那么他的钱用来干什么呢,一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二是捐赠给慈善机构。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奢侈的习惯,甚至不良习惯,一是会磨灭自己的意志,二是不管你有万贯家财,都可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这种事例,不管是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举不胜举。
另外,你逐渐长大,应该也可能为你妈妈分忧,不能让你妈妈辛苦又心苦。这分忧主要是减轻你妈妈的思想负担。首先是搞好学习,这上面已谈过。其次是有空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扫地,洗洗碗,抹抹桌之类的劳动。再次是常问候你妈妈,安慰你妈妈,在她劳累时,给她端一杯水,都会使她感动。还有,面对你妈妈的牢骚和埋怨,多听,少反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沟通,这对只是一个初中生的你,有些苛刻,但只要这样经常提醒自己,那些不必要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冲突”就会逐渐减少。如此,你妈妈就会欣慰地看到,她的精神支柱正在茁壮成长!最后,尊重你妈妈的爱好和选择,你要相信她不管做什么,都会将“永远爱你”放在首位!
祝学习进步!
未见面的朋友 张贤春
2006·1·22于贵州德江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