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子轩轩执拗地将地上那张已经被许多人踩踏,弄得很脏了的卫生纸捡起来时,我就感到将会有麻烦了。
在轩轩的“好习惯好行为”系列从书中,《好宝宝》一书中提到“我会把果皮纸屑扔进果皮箱”,轩轩是熟记在心。作为母亲的我,也以身示范,告诉他吃完东西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才是一个好孩子。
当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那张在别人眼里熟视无睹的纸屑时,便飞快地把它拾起来。
怎么办?轩轩毫不犹豫地把脏纸捏在手里乐呵呵地朝前走。他要像儿歌中唱的那样,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我只好由他去。
可走了好长一段路程,也未见垃圾箱。我可不想让他手上拿着脏东西。我叫他把脏纸给我,他却紧紧地拽在手里,执拗地说:“我要自己扔进垃圾箱。”看来找不到垃圾箱,他决不会放手。
继续朝前走,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并未能吸引轩轩好奇的眼神。他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寻找垃圾箱上。忽然,轩轩又发现了一个耀眼的子弟土豆片的包装袋。
“妈妈,他们到处乱扔。”
“不要捡,好脏哦!”
我的话音刚落,轩轩捡口袋的手缩了回来,无语,睁着大眼睛,眼神里有几分委屈,更多的是困惑。
当我脱口而出这句话时,我就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感到黔驴技穷,无法向轩轩解释。我无可奈何:这随处的垃圾你能捡得完吗?难道每次上街你都乐此不疲地捡垃圾吗?
还能说什么好呢?给2岁多的轩轩讲也讲不明白。幼儿园里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理由不进行,体现社会新风尚的儿歌也还会流传,但面对我们人人都应该爱护的环境,面对大家举手之劳就可做到的事情,人们却在做着与之相悖的事情。
我常常在想: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纸屑、果皮,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捡,再三的教育也无动于衷。丢垃圾的习惯成为一种惯性,捡垃圾的习惯成为一种惰性。而最初孩子们在懂得了果皮纸屑应扔进垃圾箱的好习惯是否就像我这样爱子的母亲将它无情地扼杀了呢?我感到惶恐不安。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暴风雨后,一群小雨儿被抛在大海岸边,一个小孩把它们一条一条地抛回大海。一个大人说:这么多,你抛得完吗?谁又在乎呢?小孩一边扔鱼儿,一边说: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我感动于孩子那颗善良的心灵。他在挽救小鱼儿的生命,他的爱让小鱼儿回到了大海母亲的怀抱。轩轩面对的是无生命的垃圾,可在他看来,果皮、纸屑的家就是垃圾箱。老师、妈妈、书上都在潜移默化地、深信不疑地告诉他:果皮、纸屑一定要扔进垃圾箱。
我国素有“文明之邦”之称,但人们把垃圾和废物扔在街头是很随意的事。更让人瞠目的是随地吐痰!这在其他国家都是很粗鲁和失身份的事情。不要随地吐痰这件很简单的事情,咱们提倡了差不多一百年了,从民国初年就开始提倡,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做到。不随地吐痰是为了别人,是考虑到不让别人不方便、不舒服。当然你也希望别人随地吐痰,也是为了你。爱清洁是一个人体现个人修养和文明的重要方面。我们往往把自己打扮得青春亮丽,却忽略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否光洁如鲜!
前不久读到一则报道:“十一”黄金周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地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韩国游客捡垃圾的举动让国人难堪。为何要随地吐痰、随时随地丢弃垃圾、一找不到卫生间就随地便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简直是惨不忍睹,令人心痛。当不文明的行为屡屡发生,人们却对其见怪不怪了!韩国游客在新疆捡垃圾的举动正好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公共资源是一张公德考卷,利用公共资源的过程,就是考验每个人公德素质的过程,珍惜它、爱护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去过泰国皇宫的中国人都会在洗手间看到这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据说,这是皇宫人员专门叮嘱咱们经常忘记冲厕所的中国人,而其他国家包括泰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待。而在美国珍珠港景区,与园林互为一体的垃圾桶是很难发现的,美国人的环保艺术很到家。为此,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这句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据说,这是专门提醒咱们没有耐心的中国人,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的游客并没有这样的待遇。自然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人人受惠;破坏它,要遭“现世报”。如果大家都只图自己的方便,谈何环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轩轩捡垃圾的行为还在继续,我希望他能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成为一种好习惯。每每见到果皮、纸屑,轩轩总会说:“妈妈,他们又到处乱扔,为什么不扔进垃圾箱?”这句话总会刺得我心痛,我无言以答。一道不知什么时候能解开的难题搁在了他那颗纯洁、稚嫩的心中……
-全文完-
▷ 进入阳光下的小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