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神灵》一书的语言魅力
阿伦德哈蒂·罗易所著长篇小说《卑微的神灵》,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搁在身边好些年了,但常常还会忍不住拿来翻阅。此书是罗易的第一部小说,出版当年即获英国最具权威小说奖:布克奖。我手中这本是张志忠、胡乃平的译本。
故事讲述一个生于名门之家的离婚女性阿母与“不可接触贱民”帕拉万青年的爱情与毁灭。在残酷的种姓制度面前,稍纵即逝的爱情很快将两个人推向绝路。但作者是通过阿母的一对孪生子艾沙和拉赫的参与介入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孩子幼稚的目光来观察思考成人世界里爱与死亡、谎言与法律。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也是似懂非懂的。他们的快乐、担忧也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两样。作者运用一对孪生兄妹的视角,一层层揭开故事的面纱。从一开始,我就爱上了这样的文字。
关于死亡的描述:雨。洪流。黑色的水。一种气味。腥甜。象微风中衰败的玫瑰花的味儿。
关于恐惧的描述:在拉赫的心里,爸爸吉的蛾子“嚓”地一声张开了毛茸茸的翅膀。张开。收拢。它抬起腿来。抬起。落下。
关于谎言的描述:没有任何人看到他们。只有蝙蝠在场。当然啦,它们在白天都是瞎子。
关于种姓的描述:爱的法则。可以爱谁。如何去爱。以及爱到什么程度。
关于法律的描述:在托马斯·马修警官身后的红兰两色的木板上写着
politeness (礼貌)
obedience (谦恭)
loyalty (忠诚)
intelligence (理智)
courtesy (善意)
如上一些颇具特色的句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用写诗的手法来写小说,还带着机敏的躲闪,以及恰到好处地反讽是本书语言上最大的成功。让读者在孩子的喜怒哀乐中同进同退。用很大的笔力在孪生子将事件发生前的情景与氛围用童稚的语言极尽全力地渲染,悲剧发生后又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痛悔之情充分发挥出来。这一切全都隐匿于孪生子懵懂的内心世界里,也体现在孪生子眼中游戏和生活的一体性上。
感谢作者,为我们奉献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感谢译者,忠实于原著,让我们充分领略罗易那独特的语言魅力。通篇跳跃着诗意一般灵动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一个童心幻象的世界,读来妙趣横生。
本文已被编辑[帘外落花]于2006-1-9 2:56:3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涉水之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