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稼轩长短句》,心中都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你能体会到“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豪迈,也能体会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无奈;你能感受到“可惜流年,树犹如此”的抑郁,也能感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执着。然而,让心灵最受震撼的是辛弃疾浓浓的民族情,拳拳的爱国心。
作为我国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的一生大都在抑郁不得志中度过,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年轻时稼轩壮声英慨,曾率数百人于十万军中取敌首级,令儒士为之兴起。这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充满战斗精神的诗篇,梦想着大展宏图,精忠报国,恢复中原。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有太大的差距。南归后,虽接连奏进《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大计,但均遭冷遇,又屡遭当权者才猜疑打击,这期间写下的《破阵子》、《鹧鸪天》系列词章,词风一度苍凉消极。词中,他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个人功名向往的豪情托之于醉、梦,最后以“可怜白发生”作结,宣泄了壮志未酬的强烈悲愤,也作出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自嘲。晚年再次被启用,但在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雨沉浮后,词风也”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了,但仍唱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壮语,并为北伐作了大量的准备。然而,由于南宋小朝廷的急功近利,仓促用兵,北伐失败。未几,辛弃疾亦郁郁而终。
虽然辛弃疾的词风因其经历几度转变,但是爱国主义的豪情、忧国忧民的思想却始终贯穿于其中,时至今日仍然光辉夺目。
从古至今,如稼轩之这样的怀才不遇者可谓数不胜数,教训也不可谓不多,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同样的现象,不知是怀才不遇者的悲哀还是国家民族的悲哀?
最后想起一句名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光“降”好像还是不够的,应该再加上一句“不拘一格用人才”。
-全文完-
▷ 进入乘马班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