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包含了多少美好的字眼:温馨、和睦、甜蜜、温暖…… 有多少人视为累了休息的地方;倦了悠闲的地方,苦了避风的地方,甜了分享的地方,伤心了是倾诉的地方,困难了是解脱的地方……然而,有这样的一族人,在真正的生活环境中却没有一个如此温暖的家,他们就是一族新兴―――农民工。
农民工的生活如何如何艰辛,我不断在报端看到,可是对我们上班族,也就是在闲聊的时候谈谈,作为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话而已,可是前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真的静下心来重看农民工。前段时间里到省城办事,由于事情办的中间所要找的人出差了,造成我们必须停留下来。由于时间充余,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中学时代要好的同学赵平民,他就在这座城市打工,也就是现代的农民工。
我操起电话按他给我的电话号码打去,对方不是赵平民,他说是平民的――,并且告诉我,平民晚上七点半下班,可以在经五路“丰来宾馆”门前等他,那是这些工人的下班必经之路。
冬季是昼短夜长,晚上七点半天已经黑漆漆的了。一拨从围起的破旧却有门卫看护的大门中走出的人中,我一眼就看出了赵平民,看得出我们的出现让他非常兴奋,相互嬉笑中到一个不太大的小酒馆中,每人整了半斤二锅头。我问道:“平民,你在哪住呀?”
他自豪地回答到:“我有家呀!住大桥宾馆107房间。”
“那,咱们走吧,我先送送你,顺便看看你的住宿条件如何?”我拉着他走出门外,平民怎么也不让我送,我心中真想看看他的吃住环境,同时也可能是半斤二锅头的作用,使劲地拽着他走,也没办法呀。
徒步跨过好几条公路,来到了107立交桥下,平民怎么也不走了,我感到纳闷,没想到他对我说:“到了,这就是我的宾馆。你等会,我领来被子!”我吃惊:怎么……怎么你们就在这睡觉呀!这时的我才醒悟过来,原来这就是真正的大桥宾馆107房间。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已经一字排开并排躺着的几十人,他们一个个蜷在被窝里,也有两个人和睡一个被窝的。非常有秩序,在沿大桥柱的高于路面的安全地带上,按先来后到,紧紧依偎着。时下已是“入九”天气,身在此地,怎能不冷……
我抽出一支烟递给一位刚领来被子的年青民工,问其我不解之迷,从他的言谈中我略知他们弱势群体————农民工的辛苦。
到城里打工,分固定工和临时工两种。可是就算你找到有固定工地的,老板或者工头也只会给他们搭起一个能让工人休息的临时工棚,这就是他们的家,一个比较固定的家。临时工的性质是一天或者几天就换工作地点和老板,这样连一个临时的家也不会有。加上打工者都是家中没有,出门挣钱又不容易,住什么招待所宾馆房间是不敢奢侈的。我的同学平民就是实例。他不是当学生时期不努力学习,而是由于父亲得了癌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的钱还借下了外债,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中途辍学,不可推托的撑起了家中的天。平民靠地生存,努力的还算不错,结婚生子维持正常的生活。可是这几年由于土地的减少,社会的进步,家庭消费逐渐升级,不得不进城里打工挣钱。
我接过话茬问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你们在这里睡觉不安全,民警是不会让你在这里睡觉吧?”小伙子风趣地解释到:家吗,有什么不安全的!再说了,我们的作息时间的有标准的,晚上九点后才能展铺,早晨五点前就要叠被,卫生工作做得也好,连“城卫”都没有怨我们的意思哟!不过,风大雪天里我们的家就不好过哟,只能用“转移”法睡觉啦!
平民从寄存的地方取来被子后,紧贴着同伙铺开被卷,点上烟,自豪地伸出右手,点着左边的居民区四号楼自豪地说:那是我来这后参加的第一项工程,里面的水、电、温设备是最先进的;又点着右边的丰乐园告诉我们,那里面的装修是他亲手做得,太豪华了;前面的路间花亭是他画上的国画,一生不会忘掉最后的一笔;上面的立交桥是他们建筑的,得到了回报,成了我们的宾馆,成了我们的家……
城市的夜晚到处是灯火通明,从每所高耸从云的楼房中映出,似她们没有忘却铸成自己的恩人,涌出一束一束光,带着层层温馨、丝丝暖意、泼洒在大桥宾馆107房间的“工程师”、“能工巧匠”们身上,这是一份满足地回报,他们心满意足地无声无息地在一片鼾声中睡着。
我不想离开,真得想体验一把这个家的生活,平民推着攘着要我离开。我默默地、心情沉重地步入返回预订的宾馆归途。淋漓的寒风扑打而来,使我不由自主地止足回首,目送我的平民,还在“大桥宾馆”门前矗立着,高高的米色灯把平民的身拉了很长很长,似想把他拉向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地平线上的五彩灯反而把平民的身影推得老高老高,似想把他树成一座丰碑,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全文完-
▷ 进入拂晓之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