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赌,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在我们安康麻将、扑克、彩票……应有尽有,精彩纷呈。它们正睁着毒蛇般的眼睛窥探着我们脆弱的心灵深处,用它诱惑的魔法吞噬着我们宝贵的健康。在笔者生活过的贫穷落后地方或是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目光所能触及的地方;在通过任何途径所能掌握的信息当中,赌博无处不在,赌博之风无不无孔不入。时代高速飞速发展的今天,赌博这个人类的毒瘤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我们各行各业参加赌博的人真可谓不多也不少。在家里,自家人一起玩麻将要玩钱;在单位,同事之间一起玩扑克赌钱;在楼道里,老太太、老头头们一起玩麻将也赌钱;有的企事业的第一把手,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副手们在办公室玩扑克赌钱;还有少数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街道的人行道上,摆上桌椅或打麻将、或打扑克赌钱,有的输赢是几元钱,有的输赢是几十元钱,有的甚至一下午输赢好几百元;更有极少数级别比较高的处级领导干部们在一起打麻将赌钱;在农村赌博也很盛行,有少数农民,雨天干不成农活时,聚集到一起或打扑克或打麻将赌钱,农闲时参加赌的人更多,有时就连放假的初中学也去参加赌博;有的政府干部下乡包村带头赌钱;有的乡镇干部下乡检查工作时,村上干部陪着赌钱。
赌博的场所也在逐步由地下走向公共场所。在城市,办公室、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浴池,不论你是外学习还是开会、不论你是因公出差办事还是外出旅游,不论住什么级别的宾馆饭店,他们都会以方便顾客为由,给你提供赌博的场所和赌具;在居民社区打着老年活动中心的牌子,进行大张旗鼓的公开赌博;在农村,村长办公室、支部书记办公室,农民家里,甚至就连村办小学的校长办公室,只要他们想赌钱,都可以拿来作为赌博的场所。
大量社会事实表明,群众特别是党政干部参与赌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工作;给跑官要官者开辟了新门路;官赌助长赌博歪风盛行;影响干群关系,损害国家利益,而且是坏党风、失民心、损健康、生贪欲、离骨肉、生事变、坏心术、丧品行、失家教、费资财、耗时间、毁前程。党和政府严禁公职人员参与赌博的态度从未改变,禁赌工作也从未间断过。人们在愤慨之余,不禁要问,这些"赌博干部"为何爱赌?这就在我们工作清闲,事少人多,机构不大,职务一串;侥幸心理助长官赌胆量;投人所好,上仿下效,借助赌博,行贿受贿;政治生态恶化催生官赌;干部赌博盛行凸现体制弊端。由于这些根本原因,造成了我们的政府部门机构臃肿、相互扯皮、人浮于事、素质低下。
全国禁赌令为何屡禁不止,缺的不是纸老虎·一些地方对党员干部参赌的处罚条文,不但多,而且严厉,可党员干部赌博风禁而不止,一度出现文件越发越多,干部赌博越多越普遍的禁赌困境,如何有效治理这样的的困境呢? 中纪委与监察部专门发文整治官赌,尽管中央的决心很大, 然而,在某些地方却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在地方某些机关和某些领导的眼里,它也是一项弹性工作。怎么抓,如何抓,便有许多文章可作。 因为赌博同娱乐的难以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文言规定未换做筹码的现金不视为赌资;公务员和亲朋娱乐小赌不算赌博;赌场务工人员不算赌博·残缺和弹性的法律条文没有明细化,可操作性不强·希望党中央的禁赌令能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彻底铲除领导干部赌博这个社会毒瘤。
谁给上访设立“终点站”
据报载:某村因集体林木屡遭乱砍滥伐1401.34立方米,村委会并以每架12元的价格将该村集体林内的栎类树木出售给他人和高低压集资款等原因造成村务和财务不公开,几位村民将一份有96户农民签字的上访材料,在三年多时间多次逐级上访,每次被上访部门都将上访材料逐级下批给自已的下一级,最后还是将上访材料批到该镇政府解决问题,于是少数村干部认为这个村的农民是无政府主义的表现.那位农民说自已是在实行检举权,这是宪法赋予民主权利,如果政府再不解决问题,就不再上访,这位农民将代表政府实行执行权,以维护自已的合法权利。最终滥伐林木者和原村委会等9名犯罪者被绳之以法,这几位村民虽然成了远近闻知的"信访专业户",但是两万多元的"上访费"把那几位农民搞得很穷困不说,还会成为那几位违者的眼中钉.而那几位违法乱纪者是辛灾乐祸不说,还会打击抱负.
笔者认为各级官员都是聪明人,只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会把眼光聚集在拿帽子的领导和部门,但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没有人多少权力部门把眼光朝他们看,这就是领导干部的聪明之处。因为大家都认清了局势,对几位农民而言,首先就是不值得为了那点林杷,跑几千里路去是访。加之上访成本太高,上访必定是亏本的买卖。其次,违法乱纪者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打掉出头鸟。第三,在付出上述重大代价之后,上访者的成功概率不过千百之一二。结论是民不告官不纠到民告了官也不纠。出头的椽子先烂。
对违法乱纪者而言,结论就是几位农民的那点伎俩不过如此。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更不必说什么"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惟一合算的选择,只剩下一个忍气吞声,继续让人家吸血。如果那几位农民的节制不能导致违者的节制,那么几位农民的自我约束对违法乱纪者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徒然减少自己的份额而已。
在信访问题中,80%以上应由基层政府解决。这些有道理、应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农民知道上级政府不能给自已解决问题,还要去上访呢?就是因为这是农民的无奈之举.但是乡镇干部难就难在没有权力把“批字、盖章、转办”的公式运用得很具体到位,可是乡镇干部只能用一张嘴\两条腿给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给领导后就不再会引起重视,就这样造成趣级上访成为唯一的绿色通道. ``"你访到哪儿都没用,最终还得我们解决”这是村干部经常说得一句话。这是上访权利被掠夺的悲哀,也是对上访者人格的蔑视和戏
弄。现行的信访体制弊端造成信访责任追究刚性乏力,信访工作有法不依,况且很多事情是被上访部门也是无能为力,这种现行的体制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笔者认为体制腐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深恶痛绝的同时,就是法律制度的失控和"暗箱操作"带来的弊端.也急切期待着有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来有效遏止金钱对公共权利的渗透和腐蚀,这怕没有那种方式比老百姓监督更有效。还需要发现腐败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信任度危机,也就是说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这个信任危机。因为这个体制腐败是村官在拿农民钱而且不给农民办实事,这就要把权力下放给农民,扩大民主化监督。
我们惯常的说法是要教育农民进行监督,充分发扬民主,然后来监督"官"。所以说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是障碍,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判断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
关键是基层要依法行政,谁出问题谁负责的观念确立之后,出了问题该由谁负责处理解决?由当事的被诉者去解决,难免有失公正。那么,被诉者的上一级部门,就理应成为上访体制中批转受理解决问题的“终点站”,并承担相应责任,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如此,解决问题的效率才会提高。
一个守法公民,不仅要做合法的事,而且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去做涉及到法律的事。只有这样,每个村民在充分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才不至于侵害他人的权利,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如果事事我行我素,认为自己“有理”而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和方法,就可能使自己从“有理性”变成无理性,从合法性变成违法性,成为严重的无政府主义,这样,自己与广大群众的权利就难以得到维护。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权力和财富的拥有与他们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而农民们正因为最缺少权力和财富,因而也最缺少知识和法律的眷顾,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常常被人欺负却常常只能掩门而泣。然而他们依然淳朴、依然善良、甚至依然智慧,他们坚韧地延续着生命;他们宽容地供养着那些漠视他们、蔑视他们、压榨他们的人们的吃穿玩乐;他们期待着他们的生活有一天会好起来;他们尊重着财富、权力、知识和法律。因此从正义的维度,他们有充足的权利要求财富、权力、知识与法律的保护,他们有充足的权利决定一个握着管理他们权力的人的去或留,他们更有充足的权力保卫他们本应拥有的少得可怜的财富。
谁是清收"扶贫款"的主角?
作为国家级贫困山区的银杏河村的个体工商户邬皇兵在1999年通过拉关系向该镇扶贫办申请扶贫款5000多元发展黄姜;该村村支部书记刘本现利用手中职权先后四次向镇扶贫办申请世行货款2000多元发展生产;同是残疾人的金德意夫妇被村干部强行推派送去一组价值5000多元的黄羊· 全村40000多元扶贫款,镇扶贫办在四五年之久收上来的不到1000元,而发扶贫款的人早已远走高飞。可如今这项工作交给了驻村干部,并以清收的比例兑现工资和考核· 当前乡镇干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收世行贷款,俗称的"扶贫款",人们也通常把扶贫款比作“救命钱”。可如今扶贫款不再是垂涎欲滴的“唐僧肉”,农民喊冤的是没有起到扶贫的作用,干部怨恨的是在发放的时候少数人的权利在做怪,现在收不上来的扶贫款又强压给每一个乡镇干部。这种现象屡屡的发生,则与扶贫款发放的漏洞有关,可见“扶贫款”的资金安排随意性有多大?谁要来扶贫款就按一定比例给回扣,就是“谁花的钱就要扣给谁”。在“市场经济”下能要来扶贫款的当然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好处费”,这是已经公开的秘密。然而扶贫款的来龙去脉没有制度层面的约束,没有政策化基础,没有法制化保障,给谁与不给谁,如何给,什么时间给,几乎成了领导者个人的“私事”,以至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一来,最需要扶贫款的人就很有可能拿不到钱,最多领回一群价值十六块五每斤的黄羊回家,而还要背着千分之八历二五的利息。 扶贫款本身是用来扶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理应用在刀刃上,从而让一些农民们脱贫致富,然而,在少数人那里,这笔救命钱却如雁过拔毛,被一些人以各种名目落入个人腰包。以至于某镇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主要领导语重心长的说:“分管此项工作的寇副镇长等十多人长期驻守在城区某酒店,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采取各种攻关手段为本镇争取扶贫款十多万元,这在全镇是一项突破性工作,为此全镇干部要向他们学习并进行重奖,希望他们再接再历”。所以一些“能人”凭他们的“本事”到处哭穷,而扶贫款的申报、拨付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再加上缺乏透明度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对扶贫款的管理和开支也没有相关部门介入,使违法行为的查处很难到位或是举步维艰· 为了让这笔钱真正造福于民,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从严查处就变得更有为民性。据了解:挪用、截留国家专项资金处理的方式,一是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二是追回专项资金。可我们大部分扶贫款被异化,领导不但没有得到处罚,反而还拿着扶贫款卖更大的官。 总之,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谁的屁股谁去擦?谁的责任谁去承担? 扶贫款存在一定的挪用、截留、贪污、回扣等问题,固然同发放扶贫款的干部素质、觉悟有关。但这种老生长谈的普遍现象长期存在,也是对我们政府的敲响了一个警钟,扶贫款发放的方法是不是也存在问题?面对非常容易得手的扶贫款,有关人员仅只是靠道德定力来保证不动这些钱,是靠不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政策没有透明化是某些人占有扶贫款的诱因。作为政府部门尽快的制定一套办法,使这项工作达到合法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有关人员建议能否把这种款项的下拨,变为由银行下拨的方式进行呢?这种钱,申报管理可由财政部门办,但却不让他们见到钱,钱只能放在银行,由银行直接发给本人。实行管、发、用分离,政府有权管理扶贫款,但“花”不了;银行可“动用”扶贫款,但却要有政府的分配方案,农民想用钱必须要经过镇村干部的监督审批。 谁在形容乡镇改革是"狼来了?" 根本 自2002年以来,乡镇改革的力度空前涨,核心的问题就是乡镇干部的分流,以达到农民增收·还有人在形容这次乡镇改革的确是"狼来了?"那是他对现实中的乡镇干部不了解?因为这份职业的本身就是一个弹性较大的职业,所以乡镇干部工作多,难度大,待遇低,责任大,这就是对乡镇干部原汁原味的最真实总结。这些苦衷谁来关注?农民关注增收关注减负,工人关注岗位关注物价,商人关注钱袋关注娱乐,文人关注创作关注出书,父母关注孩子关注孝敬,下级关注上级关注享受,中央关注三农。 陕南一位"访专业户"说:"我们党中央就是有恩人,省市有亲人,地市有好人,县市有坏人,乡镇干部不是人!"乡镇干部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受到上下挤压,左右臭骂,中间加械,就像“母鸡命”,头挨叮,背挨踩,屁股挨踢·“如果乡镇干部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等到退休时有的得到却是‘病残的躯体’”这一位在乡镇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同志,现在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乡镇干部,作者理解乡镇干部的苦衷:一是手中无权,责任太大;二是工资不高,压力太重;三是人员太多,编制太少;四是学习太少,水平太低;五是条件太差,理解太缺。例如: 上交财政任务没有完成,扣工资;计划生育抽查没达标,黄牌警告;综治排位上不去,警告;安全生产出事故,罢官;工作任务没完成,待岗;只要出了问题就撤职·以至于有的地方父母教孩子: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当乡干部。以至于某地调整干部,副乡镇长调县科局任副科干部都感谢组织关心。长此下去,谁肯在基层干!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认为苦他们不怕,累他们不怕,难他们不怕,怕的就是他们成为历史的罪人,这让他们没办法理解?如果没有乡镇干部农民就能增收吗?他们心甘情愿为农民牺牲· 谁在喊乡镇改革是"狼来了?"那肯定是领导在检查工作中经常说模能两可的含糊话\人云亦云的重复话、缺乏新意的陈旧话、不解决问题的原则话、不懂装懂的外行话、脱离实际的吹牛话、张冠李戴的老套话、大错而特错的空动话、颠倒黑白的大笑话、这可是各级领导的看家本事,你不让检查不让说大话,不是让领导失业吗?于是领导逢会必讲机构的精简,干部的分流,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人人皆知的事· 乡镇干部成了体制和制度的牺牲品,但乡镇干部自己也不要抱怨,你不干就得了,反正用不了那么多乡镇干部,就这样四十多岁的乡镇干部静观改革等政策,三十多岁的乡镇干部围观领导跑官要官;二十多岁的乡镇干部围绕同事打转转,造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跑的不如送的,送的不如有关系的,结果不干事的还给干事的提意见,这样一种恶性膨胀和恶性循环的工作环境,领导的意图也达到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机构还是原封不变的机构·乡镇工作是一个容易被人误解的“雾区”,也是一个法律监督的“茫区”。其实乡镇干部需要理解、需要关爱、需要公正。因为只有人性化的管理和合法化的政策才能让乡镇干部同农民群一众道治政安民· (王典根)
事在人为吗?
笔者不知道事在人为正确与否,但是事在人为的解释是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去做,事半功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而在领导者时常告诫自己,不可在任何小事情上有习惯性疏忽,政治无小事。所以工作中的许多事总是因为人的因素变得难做;生活中的许多人总是因为某些事变得复杂。无论在工作、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究竟是对事还是对人;对事不对人;对人不对事,但是造成一些人没事做;一些事没人做;一些人既不做事,也不做人。
目前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跑的不如送的”,这充分说明干事的当如看事的,看事的还给干事的提意见,结果年底干事的考评还不称职。所以有人总结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这样吃喝嫖赌的人就有了市场,自然而然的就组成了一个小集团,这些人不但不做事,还专门盯着做事的人,并说做事的人“想当领导,假积极,爱表现”等消极的话。当着人的面说鬼话,当着鬼的面说假话, 见鳖就攻击做事的人,使做事多的人只愿少做事,使做事少的人开始不做事,并经常采取各种手段拉做事的人下水,打牌让领导喊,嫖娼让女的拉。
现行的社会风气的确如此,最突出的问题是少数人管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多数人管不了少数人,用人往往是个别领导说了算,而不是多数人说了算。例如乡镇在取消农业税后,就同农民兄弟一样,如果你不主动找事做总是没事做;如果你是一个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这样造成做不做事、做好做坏、做个啥程度都是一样。春天播种后,从不到地里锄草、浇肥,秋天农民只是收成好坏而定,可我们的干部是旱涝保收,而且还有搞点额外的创收。农民兄弟只能是挣点汗水钱。
还有更可恶的是既不做事也不做人的人,专门滋事闹事,若事生非,在领导者面前拍马屁;在群众面前煸风点火;在同事面前颠倒黑白,让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还给其下套餐让其做坏事。简单的事变成复杂的事,短时间能做完的事,变成长时间去做事,艰事变成坏事,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化成没事,为民之事变成害民之事,甚至糊弄事、将就事。
可我们的少数领导者优秀就在于能把别人的高明变成自己的精明,彼有千家,岂为我用。因为有人官瘾大,一心一意向上 ,整天跑官不害躁,频繁伸手讨乌纱,生就一幅厚脸皮,还有一张油嘴巴,奉承巴结献殷勤,文过饰非净做假,专门给领导抬骄子,求官就职靠圆滑。还通过领导让一些有德无才的人做不了事,还给他官做;让一些有才无德的人做坏事,并步步高升;让一些德才兼备的人能做事,但不给事做。这就让能做干事的没舞台,敢干事的人没位子,让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没官职。
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统一,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当好官。笔者的一位朋友弃官从商后,曾经总结:能行的事干多了得罪不行的人不行;不行的办了不行的事只要有人缘照样行;办事上行的心计不行的不行;心计上行的办事上不行的行。总之,在好的事情需要人办,只有办不成事的人,没有办不好事的事。
笔者认为这都是中国现行的拿钱养事的体制造成的被动局面,导致群众有看法没办法的困境?
本文已被编辑[帘外落花]于2005-12-31 19:49:2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