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傍晚天边最后一抹残红,落到山的那一边。那迷人而充满色彩的绮光散尽,眼前呈现出一片灰暗与茫然,白日的喧哗也随着那涤尽的霞光归于地平线,一切也归于虚无与平静,我几年来患得患失的心,也随着的这黄昏的平淡,归于平常。
俗语说:人生苦短。世间万物都不会感觉到痛苦,只有人才会苦。所以说明了世界的一切苦都是源于人为。我们人类总喜欢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他物身上,例如:春花秋叶、花开花谢、枯叶飘零,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对于自然界的这些物体本身而言,它们并没有感觉到这有什么不公平,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物化,凋谢而叹息。可是我们的先人及骚客却常用无限伤感的语气吟花惜月,为青春的一去不复返而伤心欲绝。其实,花草树木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枯萎、凋谢而痛苦不堪,更不会因自己命运的坎坷而怨天尤人。
人类更不可理解的是,不但没有遵循、正视这些自然规律,还把这些自然规律用来作贬义词。例如:蝉不知雪。从这成语的内涵来看就知道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它的生命是在夏秋之间。对于蝉本身来说,它并没有为自己短暂的生命而哭泣,而是乐天安命,整天为忙碌的人们呐喊助威,为人们驱逐寂寞与烦恼。我们人类不但没有感激它,还用什么蝉不知雪来讥笑它们的无知,这岂不是人类自己的浅簿。这说明人类有很多为并不懂得“不知道”的妙处。对于你不该知道的事情还是不要知道的好,因为有些事情知道了,不仅没有任何的利益反而会成为祸根。还是让我们学一学《庄子》里面的那一只意怠吧。再说,一个了解太多秘密的人,终日忐忑不安,疑神疑鬼,整天怀着一颗沉甸甸的心,生活在这本已烦躁的世间,岂不是伤痕累累。更甚者是欲诉无人听,欲哭无眼泪。
自然界中最精灵的动物是人类,最痛苦无奈的动物也是人类。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人类都感觉到自己比其他动物重要。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庄子的齐物论就已经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说得够透彻了:“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可惜芸芸众生之中有几人能够理解这深刻的哲理呢?真是可悲可叹。尤其可怜的是有那么一伙愚昧的人们却自以为聪明绝顶,觉得自己比他人重要,所以他们就成了生活中最痛苦不堪的那一群。他们自以为精明,经常以奇异的目光在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了一丝蛛丝马迹,便不遗余力,尽力喧染。这种事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却不时掀起人际间关系的风波,搞得同事之间心神不宁,更不要说和睦相处。他们不懂先贤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把自己不想不愿意做的事情推给他人做。搬弄是非,呈口舌之能,把宁静和谐的环境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能懂得这个道理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又何必整天设密探呢?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