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寂静、安详,
一切都似乎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那轻捷的蝴蝶般的落叶
跌在地上,竟也发出惊心的巨响…
――郭小川·《山中》
《西游记》现在只记得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也只记得唐国强版的诸葛亮;《水浒传》也只听着刘欢“风风火火闯九洲”;唯独《红楼梦》在小学毕业那个漫长的暑假里,连滚带爬的读完过一次,初中语文老师问及,金陵十二钗谓谁?一个好出风头的同学高喊:“贾宝玉!”全班轰堂大笑,至今十二年有余了。这段记忆似乎并未走远。
前天在书店闲逛,发现张爱玲的《张看红楼梦》,一翻全是考证不同版本的,偶没那阅读欣赏能力,弃之。《红楼望月》走进我的视野,我知道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的,出版商鬼的很,书用塑料封着的,可见他研究过读者的心态,看书名好的书,只要一翻目录或读上章节就可以判断值不值得购了。经不起书面上的诱惑,咬着牙买了下来。
刘著是以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的身世背景展开的,推出秦氏乃康熙废太子之女。尽管我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母说秦氏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人。当存疑问,秦氏何德何能,能居此?她没有王熙凤的才干,亦没有高深的学问。当时只道是红楼寓意其中,非俺能读明白的。友人智提醒我说:以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的阿哥、公主出生后必须经宗人府登记的。对此刘著的解释是秦氏出生时,未及登记。
我并不喜欢这种考证,这种将艺术形象与生活原型重合的学术研究,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用这种考证方法,愚以为《史记》倒是可以如此一番。还是周汝昌周老先生说的恳切,红楼梦生“才”,贾元春是“才选凤藻宫”,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红楼梦的文字表述寓意深刻,这与当时写作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学素养有关,与现代的无厘头及大话如同一辙。对“还原”是一种进路,从中发挖中华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当今之学子、学者有几人愿意或者说能读懂红楼梦,恐怕这个工作越是到后面越是没有人能够做出来。
再者就是高鹗继写的问题,刘著表明高是曹逝世后25年才动笔的,高并不能算是曹的合作者,合作者只有脂砚斋一人,我以为高之续写不等于曹原著,我当然同意,只是现在的合定本是个维纳斯,刘等研究者不无在做寻找那双断臂的工作尔,我不敢断然猜测高的水平,只是想问当今研究者的水平都那么自信,你能比高“被”的更好些?那曹原著今何在?作为普通如我之者,或许更还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尽管结局并不圆满。我们不能像那些研究者一样精读,从中探佚出新的个人的观点,是我等做不来的。
我国有位经济学家曾在私下说,所谓的现代化就是美国化。诚然美国的科技等物质上的进步,我们可以引进,甚至是移植或仿造,但文化领域是不能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生活的积累,不能断然说明,他们的科技先进就等于是文化先进。改造后为我所用么?不能,融合两种文化谈何容易?再说我更期望将红楼里的中华文化发掘出来,让我等愚笨者能领会或者管窥到红学中的精华,那才是我愿意读到的,还原的学术故事,对我们而言只会徒增茶饭后的谈资而已。
-全文完-
▷ 进入胖胖八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