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炖豆腐”还有一个和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蛟龙戏海”,在我们北方是一道挺有名的菜,不过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那时候是人口出生高峰期,像我辈人等都在那个时候娶妻生子,孩子就像拉尿那么方便地一个接一个出世,经济也发展了,能吃的都吃了,再生的鱼也越吃越小,终于连泥鳅也吃了。所以有人嫌“泥鳅炖豆腐”的名字太俗,就给它起了一个更加动听的名字——“蛟龙戏海”。
这道菜据说是这样做的,用很嫩很嫩的豆腐,里面放上活的泥鳅,这些活的泥鳅也很有讲究;从集市上买回来以后,要让泥鳅在水里至少喝一个星期的清水,中间还要不断换清水,直到泥鳅把肚子里的泥渣全部吐出来为止,然后放进盛有豆腐的瓦煲里,泥鳅身上的清粘是很有营养的,让泥鳅和豆腐呆上一个小时以后,才放进火上慢煲,当然里面要放上各种佐料;当水开始热的时候,泥鳅就纷纷钻进豆腐里面,等到豆腐也热了,这些泥鳅就开始疯狂地钻来钻去;刚开始你还会听到他们在扑腾,由于水慢慢的加热,它们受不了就乱窜。而豆腐是极软之物,它们就死劲钻往里。越往里越凉,,等到它们钻不动了菜也就块好了。这时候,你就只能看到白白的豆腐上有点点的黑斑。吃起来也是很香的,比较爽滑,又不油腻。吃的感觉特美,就如品尝爱情,让你产生诸多生动的想像。甚至有些邪,邪得让你想笑。这是一种快乐到死的感觉。想像泥鳅与豆腐是一对患难夫妻,泥鳅为雄,豆腐为雌。当男人遭遇激情的时候,他的女人总是以她特有的温柔化解和中和男人的粗犷,于是男人和女人的快乐便达到极至,直到合二为一……(呵呵,说歪了)这样,等到煲成的菜端上来,豆腐和泥鳅早已入味,鲜、嫩、滑,让泥鳅入口就到了肚里。
据说,泥鳅炖豆腐补中益气、清热利湿退黄、醒酒解毒、滋阴养血、增乳。适用于脾胃气虚之纳呆、神疲乏力,湿热所致之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及妇女产后阴亏少乳,还可解酒毒和硫黄毒。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其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钙、磷、铁、尼克酸、灰分等。泥鳅入脾经、肺经,可暖中焦,《本草纲目》说其“暖中益气”;入肾经可补益肾气、利小便;另外,泥鳅还可解酒《本草纲目》说其“醒酒,解酒毒”。豆腐为良好的清润益气之品,其味甘,性凉,归脾、胃经。豆腐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益气和胃,还可养血增乳,故适用于妇女产后乳汁少的补养和滋润。豆腐也可解酒毒,还可解硫黄毒。泥鳅炖豆腐取二者补中益气、清热利湿、解毒之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炖品。
当“吃豆腐”像“小姐”一词那样被别有用心的恶人糟蹋得面目全非的时候,那个小小的“泥鳅”,也便有了特殊的含义,“泥鳅炖豆腐”的含义也就跟着暧昧起来;其实暧昧是一种难得的品味,暧昧的东西总是含着一种情感。那种怪怪的感觉引得一些已经“饱暖”的人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乎,趋之若骛,争相品尝。
“泥鳅炖豆腐”菜是吃完了,“吃豆腐”的故事也讲过了,该说说泥鳅。
老金笑笑说,你是不是又吃出了童年的回忆?
还别说,捉泥鳅还是我从小的拿手绝活,不过因为当时鱼很多,泥鳅我们家是不吃的,我捉泥鳅是专门用来喂鸭子的。
在我小的时候,泥鳅是最多的鱼种,简直到处都是,钓鱼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钓上了泥鳅,这家伙含着鱼饵就吞下去,甩到岸上以后,还使劲地蹦,浑身粘粘的,滑滑的,抓又抓不住,鱼钩拿不出来,所以钓到泥鳅后,我们就把它使劲地在地上摔,直到把它摔死,把鱼钩取出来,狠狠地把泥鳅扔到很远的地方。
能吃的泥鳅只有一种,那就是寒天扒河的时候,从水底的淤泥里挖出来的大泥鳅,那种泥鳅个头特别大,比我们小时候的胳膊还粗,浑身遍体金黄,油嘟嘟的,无论是做汤还是煎煮,营养价值极高,肉汁鲜嫩,特别好吃。可惜直到今天,我去过三星级到五星级的宾馆,都没可能吃到这样的泥鳅。
家乡刚刚把旱地改为水稻田的时候,稻田里的泥鳅就更多了,有水的时候,泥鳅都从窟里出来游荡,没水的时候,就钻进洞窟,那种洞窟很容易找到,只要看见微微隆起的稀泥,就直到下面一定有泥鳅,也不是很深,只需将三个手指伸进去,连泥带泥鳅就一把可以抓起来。
因为我养了鸭子的缘故,所以每天放鸭的时候,都要背上鱼篓,到稻田里捉泥鳅。
泥鳅出土的时间要等到雷响,春末夏初的时候,雷声阵阵,把五毒虫鱼都从冬眠中惊醒,也把它们赶了出来;这时候,春耕下种,插秧和泥,泥鳅便在泥水中欢腾,捉泥鳅就开始了。
那些可爱的鸭子们因为吃了很多泥鳅的缘故,长的特别健壮,下蛋也勤,从不间断。
秋天的时候,水稻要收割,稻田干枯,泥鳅们就纷纷到了稻田边上的水沟里,这些水沟淤泥很深,泥鳅钻的也深,所以捉起来要费很大的功夫;即使把水沟里的水全部舀干,泥鳅也会全部钻进淤泥中。不过如果向下面使劲捉,往往可以捉到大一点的泥鳅的,可以挖到大拇指粗的大泥鳅。有时挖泥鳅也能挖出黄鳝来,更可怕还挖出水蛇来。
除了把水沟裁断捉泥鳅外,我们还用倒须(一种用毛竹编织的渔具,象喇叭型,外面口小,里面大,当鱼游进去,就出不来了)捉泥鳅,当春天水涨上来,我们把倒须埋在水沟里,这样泥鳅沿着水流往上游,钻进了我们埋下的“倒须”陷阱,第二天去一看,里面有许多泥鳅钻了进去,把它倒了出来,继续埋在哪里。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到舅舅家,因为舅舅家有许多倒须鱼具,一到春雨过后,舅舅把这些渔具拿出来,放在流往水塘的水沟口里,第二天早上去取过来,里面装满了泥鳅等鱼,高兴地我长一声舅舅短一声舅舅好,晚上,吃着舅舅做的豆腐炖泥鳅的美味,听着舅舅那老掉牙的故事,进入梦乡。
也有拿着电筒晚上去捉泥鳅,到了农田附近,我们把棉花球点亮,照得整条水沟通亮通亮,看到呆在水沟底的泥鳅,一动不动的,我们用铁夹子把泥鳅夹住,放进水桶,一个晚上能捉到不少泥鳅。
那些没能够进入水沟的泥鳅,就直接在稻田里呆下了,等到水稻收割完毕,我们只要带上铁锹,找到那些尚可辨认的泥窟,就可以把泥鳅从地里挖出来,这些准备冬眠的泥鳅一般都很肥,拿回家让母亲在盐水里泡上一两天,再在太阳地下晒干,给父亲做下酒的菜;母亲都不用在锅里煮,只要放在焖火的灰里焖着,不一会就能闻见泥鳅的香味,吃起来那种香味经久不散。
暑假回家的时候,想过一回捉泥鳅的瘾,儿时的朋友说,泥鳅早就绝迹了,如今农田使用大量农药,泥鳅都给毒死了,不要说农田里看不见泥鳅,连水沟里的泥鳅也很少看见了。我怀念那些泥鳅朋友,什么时候回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快乐的童趣。
据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块怪石,叫“张果老挖泥鳅”,这块怪石是由一块像老人、像泥鳅、像石槽的石头组合而成的,石头上还有许多的指纹,这块怪石被周围的许多树木遮着、花草衬着,美丽极了,站在石头上感到十分的凉爽。
这块石头是怎样形成的呢?相传,在八仙过海的途中,张果老看到一个泥沟里有许多泥鳅,不禁馋性大发,于是,他偷偷跑到泥沟前,开始动手挖泥鳅,准备做一顿美餐。
这时正好何仙姑找张果老有事,找不到张果老,只好下凡来寻找,看到张果老正在挖泥鳅,便神情严肃地对张果老说“果老,你怎么成了仙还这样馋呀,难到你不知道神仙是不可以杀生的吗?”张果老求何仙姑说:“仙姑,我知错了,你可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众仙呀!我求你了,我不想在众仙面前出丑啊!”何仙姑再一次严肃地说:“好吧,以后可千万不要再杀生喽!”张果老点点头,何仙姑为了让张果老不再杀生,将这条泥沟化成了山石,形状就像张果老挖泥鳅时的样子,好让张果老不要忘记了他说的话——“再也不杀生了。”
因此,这里的人们称此石为“张果老挖泥鳅。”
“乖乖隆地咚,给你一说,还真的有不少乐趣,说起泥鳅的话题还真的不少!”老金感叹地说。
“可不是吗,看看现在的孩子,都被学习压的像什么样子了,他们哪里有我们小时候的那些乐趣?”我唏嘘起来。
“还不是我们给逼的!”
“我们?我们怎么逼他们了,不让他们学习,他们除了玩游戏还会什么?他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去玩了。”
“那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童年的乐趣?时代不一样,乐趣也不一样。”
“我看不出他们的乐趣有多少,成天都被学习压弯腰了。”
“唉,不说也罢!”
-全文完-
▷ 进入苏雁南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