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近来回家较晚,心里不由多了一份担心,是否是孩子依然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趁放学这段时间去上网了?于是,在久等儿子不归的情况下,忍不住对他严厉追问起来。
面对我的责难,儿子很委屈,他说:“妈妈你总是喜欢用老眼光看人,而且还是这么武断。”
尽管儿子的话让我为自己草率的判断感到有些无地自容,但是我还是不肯就此放弃对他晚归原由的追问,无奈之下儿子只得告诉我,他被班主任提升当了纪律委员。
本来当班干部应该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从小得到了锻炼,但是当孩子告诉我,他是因为班上纪律太差,老师管不了的情况下,才被老师推出来专门维持课堂纪律的的时候,我断然否认了孩子担当这种重任的能力,于是我命令孩子马上找老师辞职。
儿子虽然口头答应了我,可依然是早出而晚归,追问原因总是在留学生。因为上课总有学生闹事,扰乱课堂纪律,于是他就把这些学生的名字记下,再在放学后把不守纪律的学生留下来。
听了儿子的话,我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老师不能维持的秩序,一个学生就能够做到?并且是让一个很单纯而安分的孩子去面对那些调皮的孩子,管用吗?
我不忍心去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又不得不为孩子的学业着想。孩子正是长知识的时候,需要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才能够专心学习,象这样每天把精力都放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孩子还能有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了呢?于是我再次强烈要求孩子辞职。儿子却委屈地向我描述了这样的一幕:每天老师来上课,全班就闹得象开了锅,老师说你们再这样我就不讲课了,可是学生们仍然唧唧喳喳的象群麻雀似的闹过没完,于是老师愤然夹书而去,只留下一句:“等你们安静了我再来!”
儿子说老师上不了课我又怎么学习?我说你就能做到吗?他说我是班上力气最大的,虽然平时我不太说话,但是发起火来谁都怕,所以我只要叫一句:“看谁再做声!”教室里马上就清静了。
儿子的眼睛里清纯得象一弘泉水,我不忍心用一些世俗的东西去浸染它,只得无言以对,同时对这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充满了忧虑。学校是教育育人的地方,难道一个班级纪律就这样难以整治吗?假如一个学生都如此难以调教,那么将来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将为社会带来怎样一种灾难?
我不由得想起不久前发生在本市校园内的一件流血事件。一所名牌中学的高一学生,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当场抓获并将书籍进行了收缴,不料在下课后,这名学生尾随在该老师的身后,在学校的走廊处凶狠地向他的老师举起了刀,并将这位青年的女教师连捅七刀, 还极其残忍地将她的脸进行了毁容。
这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就感叹:这样的学生还有谁敢管。我虽然也承认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管理的,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学校和家长都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生下来,有谁不是活泼可爱的?《三字经》里就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净化孩子心灵的时候,家长起着潜然默化的作用。而学校更是孩子走向社会之前的大课堂,它是孩子成长知识、辩别是非、成就社会能力的摇篮。
现在骄横跋扈的孩子往往是出身于溺爱的家庭。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们在物质上对孩子相当的纵容,但是却常忽略了思想和情操的教育;而学校更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略了孩子的政治和道德教育,这两者就造成了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思想贫泛和生活的低能。家长过度的溺爱,和学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松弛,让一些学生养成了暴戾而叛逆的性格。
一些暴力学生的暴力行为往往是因为思想的叛逆和性格的孤僻造成的,在他们还尚未养成这种叛逆性格之前,只要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引导,一些孩子完全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如果家长和学校都承担了自己的义务,那么这样残害老师的悲剧也就很难发生。
虽然我不完全了解老师让学生来维持教室秩序的本意,但是我想多少和那次校园流血事件有一定的关联的,那就是老师害怕学生的报复。
不久,我的想法就得到了证实。那天孩子回家挺委屈地告诉我,今天去上学,他的课桌被人扔在了教室外面。孩子还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他是多么勇敢地跑到教室里让扔他桌子的人自动站出来,我当时就吓出一身汗,如果对方冒失地冲出来,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打起来怎么办?一旦发现意想不到的事又该怎么办?这样的责任又该让谁来承担,而且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那种伤害远不是追究谁的责任了!
我虽然知道应该要让孩子从小培养正义感和责任心,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我却坚决反对孩子继续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面对孩子疑惑的目光,我真的不知道该以怎样的理由去说服他,因为我不想让这样一颗纯洁的童心染上尘埃。
在正义和生命的选择上,我在痛苦中徘徊,并且我也坚信这决不是我一个人才有的彷徨。我们常常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对那些袖手旁观者会深恶痛绝;当我们面对邪恶的时候,我们需要听到正义的呐喊时,会对麻木者充满着鄙视;我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心的人,但是我此刻却无言,因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过去的说教显得那样的虚伪,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丑陋的灵魂,在羞愧之余,更多的是无奈。
我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陪养成一个虚伪的男人,但是我也不想让孩子成为无谓的牺牲品,社会的道义和母爱的天性,让我的人格也在裂变着,我用迷茫的眼神告诉孩子: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教育你,因为我也找不到我要的答案!
-全文完-
▷ 进入一声叹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