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忆 祖 母阿雪追忆

发表于-2005年12月09日 早上8:44评论-4条

我的祖母是旧社会大户人家的闺秀。别看她是裹足小脚,身材矮小,却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典范,是她带领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五十年代末,父亲、母亲食宿都在学校,我们兄妹四人的生活全由祖母来照顾。从我记事起,祖母每天都在操劳:做饭、洗衣、做衣服、做鞋袜、缝补衣服,缝补鞋袜……没有一天消停过。

小时,印象最深的一件用品是木制的袜楦。因为一到冬天,祖母三天两头给我们补袜子。大哥上小学时,祖母就鼓励他用缝纫机把袜子补丁缝几趟,说是结实。我们的鞋子穿破了鞋头,祖母就把水胶熬好,涂在破处,说是这样可以多穿些日子。晚上,大哥和姐姐去上夜校,祖母为等他们回来,就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儿。她纳鞋底总爱用针锥,我还没有上学时就教我认识什么叫针脚,什么叫空花。

一入秋,只要天气好,祖母总爱打夾纸。就是把旧布铺在木板上,抹上浆糊再铺一层布,再抹浆糊再铺布,然后晒干,这是做鞋底用的材料。有时旧布实在太碎,就在最上面糊上一层纸。夾纸打了一摞一摞的,等冬天做鞋用。夹纸打好后,祖母就搓麻绳。先把麻劈分好,然后绾起裤腿在腿上搓。她常常搓一会儿,就在手上吐点唾液,说是这样不打滑。腿上的汗毛都搓掉了,直到把腿搓得红肿了,才肯休息一天半天的。

那个年代,没有家具,只有几个大点的纸箱装我们的衣服和鞋子。祖母是很传统的,她做的鞋子总是老样子,鞋帮是暗上的。她怕我们的脚长得快,总把鞋子做大一些。为了防止鞋头破,就在鞋头补块布,叫包头。那时能穿上一双有花包头的鞋,可是一件美事。一年四季,我们总有新鞋子穿。当然必须经过祖母的允许。

祖母虽是小脚,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带着我去田边地头挑野菜。教我认识可以食用的马齿苋、老鸦筋等。春天,槐花吃完了,要采槐树叶子来充饥,祖母吃的中了毒,两条腿肿肿的。母亲看了很心疼,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祖母却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说“怕什么”?一位朋友在饭馆工作,把菠菜根悄悄地收起来送给我们。祖母喜出望外,洗干净,用水焯熟,放点盐一调,我们觉得太好吃了。祖母看着我们吃完,不动筷子。

哥哥姐姐都是在学校吃饭,那时伙食是定量的,供应的又少,经常饿肚子。初冬,有卖胡萝卜的了,祖母带着我去集市,一下买两袋。她让我看着一袋,拄着拐棍背回一袋,然后返回再背一袋。回到家,洗干净,煮上一锅。中午,哥哥姐姐吃过午饭回来,都抢着吃。一锅吃完,连锅底的红汤也都喝干净。祖母笑着说,糠菜半顿粮。就这样,中午一锅,晚上一锅,贴补着我们的生活。早上,祖母很早就起来了,把老白菜帮子,洗净切碎,煮熟后,调一点面糊糊,就像现在勾芡一样,然后,用一点点油炝几个辣椒放到里面。我们都说好吃,哥哥姐姐都是每人吃一碗才去上学的。祖母笑着说,辣是送下神,冬天吃点暖和。 

日子多么苦,从没有听到过祖母的抱怨和叹息。

刚刚勉强吃饱饭,十年浩劫来了。祖母带着二哥和我回了老家。我们岁数小,生产队不让劳动,年近八十的祖母就在秋收时拄着拐杖去场里干活,挣几个工分。我们没有自留地,没有菜吃,分的粮食也有限。父母在学校接受批斗和改造,不能照顾我们兄妹,我们只有和祖母相依为命。

老家的生产很落后,麦茬地多是种玉米和红薯。生产队分了红薯拐子,就是地下茎和地面茎所连接的部分,常带着一些指头粗细的小红薯。别人家都晒干了,粉碎后做饲料。奶奶却把它摘下来,煮熟了,晾在窗台上,我们饿了就可以随时拿着吃。好心人送我们几棵白菜,祖母可是一叶一叶地剥着吃呀。人家给了白菜根,祖母让我把皮削掉,切成片焯一下,剁碎蒸饼子。根荙根也是这样吃。

春天来了,院子里有榆树拨子,从开始长出小叶子,祖母就捋榆叶焖咸菜给我们当菜吃。入夏时,榆叶上长了许多小包包,祖母择不干净。吃那咸菜时发现虫子,我和二哥就吵着不吃了。祖母把虫子捡出来,说:“菜里的虫儿,酱里的蛆,井里的蛤蟆嫌不地。”她照样吃,我们也跟着又吃起来。

有乡亲送个西葫芦、北瓜,祖母可舍不得把瓜瓤丢掉,都是剁碎蒸饼子吃。祖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还是“糠菜半顿粮。”后来生产队给了我们一分自留地,我们种点菠菜、油菜。因为没有油,祖母都是用蒜泥调着吃生的。偶尔买点韭菜,也是腌着当咸菜吃,祖母用调羹炸一个辣椒放进去,那可是香极了。

秋天,生产队分了柴草,祖母总是把它分成类,捆成捆。棉花柴、芝麻秸、炊帚莛,要等到过年才烧呢。平时引火的碎柴禾,不能多用一点。秋末冬初,祖母天天清晨就叫我起来去扫树叶当柴烧。

祖母是个勤快人,总帮孩子多的人家做针线活儿,还教我学着纳鞋底。她把梳头时掉的头发攒起来,等有了一小团,就换几根针。没有肥皂,就用烧饭后的草木灰淋灰水洗衣服。祖母给我们做棉衣时,里子太破了没法补,就打浆糊,先把补丁粘上去,再缝边。一次,我的一个袄里子竟然补了三十二块补丁,祖母才下决心把它扔掉。

一入冬,祖母就给人家纺卖线。纺三斤线,人家就给七两棉花。连续纺十斤,就给三斤。那三斤棉花纺成线就可以织一个粗布的。这在祖母眼里可是个天文数字。有活儿的时候,她每天晚上纺一个穗子才睡觉,清晨有时纺了一个穗子还不明。实在冷了,就抄会手。有时纺着纺着就打起瞌睡来,我劝她说,先睡觉吧。她提提精神又接着纺。还经常五次三番地给我讲着古老的故事,有时她也让我讲,甚至让我唱歌给她听。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提精神多纺会儿。我经常帮着把棉花揭成片,用高粱秆搓成手指头粗的长条备用,好给祖母腾出点时间来。家里没有钟表,祖母一向是靠观察月亮的盈亏圆缺和群星的出没来掌握时间的。早在抗战时期,由于经常逃难,祖母养成穿着衣服睡觉的习惯。冬天的清晨,有时她要几次出去看星星,然后再决定是否叫我们起床。记得有一个冬天,祖母竟然纺了30斤卖线。第二年春天,我们织了两个粗布。祖母立即让我给母亲送去一个。母亲正好做了一条新被里、一条新褥里。母亲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听奶奶的话。

后来,二哥开始劳动了,祖母总是照顾二哥,给他蒸玉米面饼子,我们吃玉米面和着红薯面的,给他吃干挑的白面条,我们吃白面和着红薯面的。夏天,二哥不吃凉面,祖母给他做热的,煮熟后捞出来,炝点油,我们吃凉的,一碗面,半碗水,如果做的少了,祖母就再加上水吃。我开始很不高兴,祖母说:小子家,干活儿出力气。咱们在家不干什么,将就点吧。受祖母的影响,我很早就学会了吃苦和忍让。

八年后,时过境迁,我们又回到母亲身边。祖母老了,病了,不能下地走路了,但是仍然不肯闲着。她说,手里有活儿干,不思量闲事,没有活儿,心里麻烦。大活儿做不了了,祖母就做些小活儿:缝个袖头,铺个鞋垫,缭个袢带,缭个扣门,给小孩子做个屁股帘……反正是闲不住。

在祖母最后的日子里,她不肯让伯伯、叔叔来陪她,怕耽误他们的工作,也怕给母亲添麻烦,独自忍受着寂寞;在祖母最后的日子里,基本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她也没有吃上几顿白面……就凭着祖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度过了她八十七岁生日。

祖母走完了她辛勤、艰苦的一生,只留下一个针线包。那是用黑红相间的平布做的面,灰色平布做的里子,夹纸做的衬,约三寸长,不足二寸宽,象用长做封口的信封的样式。里面包着祖母曾经用过的针,长的短的,粗的细的,那些针早已经长满了红锈。祖母离开我们三十年了,这个针线包我一直保存着,因为它见证着过去的苦难,见证着祖母勤劳的人生。

本文已被编辑[芙蓉晶]于2005-12-9 9:19:5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阿雪追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芙蓉晶点评:

文风很扎实,自然、真切,且内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文章评论共[4]个
世外桃园-评论

内涵丰富/情感朴实/语言凝练/学习了!
  【阿雪追忆 回复】:谢谢你 的光临指导。 [2005-12-9 10:50:09]
  【世外桃园 回复】:快来桃园喝新酒---散文! [2005-12-10 11:19:55]
  【阿雪追忆 回复】:我会欣赏的。谢谢你的关注。 [2005-12-12 10:10:59]
  【世外桃园 回复】:提前祝你圣诞快乐! [2005-12-12 11:09:06]
  【阿雪追忆 回复】:谢谢秀才。也祝你圣诞快乐!握手。:) [2005-12-15 8:53:17]at:2005年12月09日 上午10:00

匆匆小语-评论

你有一个勤劳善良的祖母,文字间透着对祖母深深的思念和喜爱!
  【阿雪追忆 回复】:感谢你的光临。
是的。我永远怀念我的祖母。从她身上,我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 [2005-12-9 13:55:27]at:2005年12月09日 中午1:19

漫步深秋-评论

字字透着你的怀念。
雪儿姐,好久不见了,问好!
  【阿雪追忆 回复】:谢谢你的光临。时到深秋,回忆多多。握手。:) [2005-12-9 16:26:47]at:2005年12月09日 中午2:09

潇湘称子-评论

情真意切。
送一个圣诞祝福给你:http://free。cnyys。com/my/mhyy/sdj/index。asp?myname=%E4%EC%CF%E6%B3%C6%D7%D3 

  【阿雪追忆 回复】:感谢你的光临。感谢你的祝福。也祝福你快乐,幸福!握手。:) [2005-12-12 10:09:58]at:2005年12月11日 上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