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的热播、热评已悄悄地落幕了,可我的脑海中还是不时地划过那惊心的一幕,令我的心潮一次次的澎湃。这一幕就是骑兵连全体壮烈殉国的那一刻。
我是个“硬”心肠的人,看电影、电视极少有“动情”的时候。当年看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影院里哭声一片,同去的哥们也是泪水涟涟,而我却认为片子有煽情之嫌,故尔眼框干干无泪。“亮剑”我是深怀崇敬之心看的,尤其是骑兵连全体壮烈的一幕,直看得我心如坠石下沉,热血如喷上涌。一时眼角湿润,狠咽一下口水,没让眼泪流下来,可是心却在放声大哭!感动、震撼等词已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孙连长最后一个人断臂高呼“骑兵连,进攻!”冲向日军的镜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在我的感觉中,他的声音划破了整个天空!而且重重地剌穿了对面“大日本皇军”的“自尊心”,使其更加疯狂。倒下的是一具勇敢者的躯体,不倒的则是一个军队的军魂!一个民族不灭的精神!他为什么在剩下一个人的时候还要喊骑兵连进攻?因为他知道他当时的行为已不是个人的勇敢表现,如果显示怯懦也不是个人的耻辱,而是代表骑兵连,代表八路军,代表中华民族!此时是否敢于亮剑,已不是关系自己生死的问题,而是一种精神能不能在这场浴血的浩气中长存光大!
少年时期看“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战影片,年少的我曾经被激励得那么的振奋,以至和小朋友们玩“打仗”游戏时的规则是:当好人的小朋友少,当坏人的小朋友多;当坏人的总是被当好人的随意一枪就能打死,倒下必须是嘴啃泥;当好人的却总是挺直身躯“刀枪不入”,最多也是像“郭健光”那样手腕受一点轻伤,绝无牺牲之理。随着年令的增长,心底慢慢有了疑问:日本鬼子那样无能,乡村的土民兵都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这么容易打的敌人,为什么打了漫长的八年?那个年代,这样的疑问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近年来的抗日影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年敌我战争时期的优劣态势,比较客观地再现了抗战期间的艰难、残酷。事实证明,真实客观的反映,则更能激励国人对先烈们的敬仰和缅怀,激发爱国热情。“亮剑”可谓是一部经典作品。纵观近代史,曾经千疮百孔,饱受洋人胯下之辱的东方大国缺少的是什么?不就是缺少“亮剑”精神!缺少骑兵连长孙德胜那气壮山河的:“骑兵连,进攻!”这一震憾民族醒魂的声音么!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当年西方曾有一位“高人”说过,中国是东方的一头睡狮,不要去惊醒他。然而有人偏不信,以致这头雄狮从百年的沉睡中醒来,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骑兵连,进攻!”孙德胜连长这一声喝喊,不仅仅是对骑兵连指战员的命令,而且是划破历史和现代与未来时空的一声呐喊,直令现在的我们深刻品味和未来的后人铭记;更足以令已死去的那些卖国洋奴、汉奸们从坟墓中惊醒、颤栗。
日本骑兵劈倒了最后一名中国骑兵的身躯后,却成了输家,因为中国军人夺走日本军人的“武士”精神。日本指挥官在拚杀结束后,命令“厚葬这些支那军人!”我想一定是内心为有这样的敌手感到惊悸,这种作法,是想极力维护一点可怜的“大日本皇军”的“尊严”。
一个国家的繁荣,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一个民族的振兴,要有勇往无畏、永不磨灭的“亮剑”精神为支点!如果没有“亮剑”精神,那么,就个民族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我们有,中华民族有!从远古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以经发挥出了“亮剑”的精神,同时将这一精神注入到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亮剑”的精神内涵究竟是什么?语言此刻显得有些尴尬、苍白!骑兵连这壮烈的一幕,是“亮剑”精神的内涵最深邃,最有力的诠释;这一幕将“亮剑”精神升华到了极致的高度!
-全文完-
▷ 进入啸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