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居镇江的朋友给我一个网址,是关于介绍镇江人文历史与现代风光的,我顿时明白了朋友的心意。最初知道中国有镇江这个地方,还是刚读初中时,在老师家借得一本“中国古典文学”,从那里看到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知道的,但那时多是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对镇江这一地名,意识中是很淡的。
我很感动朋友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感谢“百度”很快搜索出了镇江网页。几度浏览,心仪之感油然而生。镇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我很高兴有一位镇江朋友。因我工作的性质要具有把“牢底坐穿”的精神,故不能“朝游北海暮苍梧”,亲临镇江观光,只能在网上神游了。 “三山”,镇江景色之核心。浏览了“三山”介绍和部分图片,内心即生感慨。
提起金山,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年来,电视多次播放“新白娘子传奇”。“水漫金山”正是故事高[chao]处。这一神话传说,给金山平添了神密和浪漫。据说世人明知是传说,凡到镇江,大部分游客还是虔诚地探寻“水漫金山”的“古战场。”这大约是怀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欲佐证“水漫金山”的真实性,使神话中美的在心中成为现实中的美,这也是人性 “善、美” 之源所至吧!金山景观妙就妙在有虚有实。那个景致把游人的思绪引入传说的虚化之境,满足了人们美仑美奂的理想意境;这个景致又能将你的思绪牵回到现实中来,让你深思感慨。当年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金山,助夫御敌,大破金兵,着实令人敬仰。我想,若登妙高台,定能感觉到当年的鼓角声尚未去远,众人眼前肯定飞扬着各自心中勃发英姿的梁红玉。感慨之余,再游“江天一览”,康熙“提笔忘字”一段笑料,为游客的庄重、肃穆之感带来一份轻松愉悦。旅游嘛,感慨一番也就够了,女英雄泉下有知,也当足矣。
据介绍,焦山有“浮玉”之美称,又有“中流砥柱”之喻。山中“宝墨轩”藏有历代名家石刻、碑林,有江南第一大碑林之誉。其中“瘗鹤铭”碑天下驰名。清人龚自珍有诗一首:“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以前听说“二王”的书法已然登峰造极,由此可见,“宝墨轩”所藏历代名家石刻、碑林的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艺术的魅力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世风之雅浊。板桥曾有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 竹在古时被文人墨客尊为“四君子”之一,篱笆充满了田园适意。可见当时焦山住户虽不多,却家家都有儒雅之风。焦山不仅是镇江风雅的代表,也是坚强不屈的象征。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焦山守军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为焦山涂抹了一笔悲壮的色彩。现今存留的古炮台遗址,见证了这场极为残酷的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八十年后,一群爱国律师为废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四处奔走抗议,路过焦山,也许是焦山顽强不屈的古风更加激起了他们内心的义奋,在焦山留下“为废不平约,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的诗句。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焦山又记录下这沉重的一笔。
北固山流传着“三国”时期孙刘的许多掌故佚闻,不论是真实还是杜撰,都为北固山增添了文化色彩。辛稼轩登临北固山,不禁为“孙、刘、曹”三枭一世英名万千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在内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合。不知今人游山,有几人心怀“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超然心态来感受“三国”旧地之沧然。孙、刘、曹不论奸雄也罢,枭雄也罢,他们都胸怀江山一统的远大志向,可谓一代英豪。甘露寺,是孙刘嫁娶,周孔斗智的“战场”,虽已成为传世笑谈,今人游此,还是多为此典故而来。但不知甘露寺绝妙景致有客细品否?北宋诗人曾公亮游北固山,夜宿甘露寺僧舍。他没有感怀孙刘当年充满狡诈而又浪漫的故事,而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高度来感受此处的佳境:“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作者已将自己的灵感与大山的魂魄相融合,进而为长江排山倒海的气势所感染,欲敞开自己的心窗,容纳激情澎湃的长江。试想,这该是一个怎样宽阔的胸怀啊!浏览至此,我忽然感到,今天的镇江人不正是以这样的胸怀跨入新世纪,面向世界的么!为什么长江在此处能有这样的气势?是因为镇江有这样的胸怀!为什么镇江会有这样的胸怀?是因为镇江人千百年来,以超然的智慧和自强不屈的精神为镇江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的一树奇葩。
一路浏览神游,镇江还有许多奇妙景观不能一一道来。做为中华民族文明博大精深的一角,镇江正向世界展示他独特的、浓郁的文化风采,预示着镇江美好的未来。我谨以此文答谢镇江朋友的真挚友情!
-全文完-
▷ 进入啸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