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君在《郡县制与大汉民族的衰落》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我们炎黄子孙的后裔大汉民族是一个绝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种族的优秀民族,它之所以后来衰落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引领者以天下为私,过早地结束了封建建国制度,实行了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的郡县建国制度。”
我完全同意作者观点的前面部分,即“我们炎黄子孙的后裔大汉民族是一个绝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种族的优秀民族。”也完全同意我们大汉民族的衰落“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引领者以天下为私”,但不敢苟同其“大汉民族的衰落是“过早地结束了封建建国制度,实行了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的郡县建国制度”的观点。
为此,特撰此文与之商榷。
我认为,大汉民族是否遭受少数民族的入侵甚至奴役,不在于是实行封建领主制还是实行郡县制,而在于统治阶级内部核心决策集团的优秀与否。
核心决策集团优秀,其政治头脑清醒,则完全有能力而且也确实曾有效扼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更不用说让其入侵与奴役。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有事实依据的。两汉强盛时期大破匈奴,大破羌人,各少数民族自顾尚且不遐,如何还能入侵乃到奴役大汉民族?唐贞观及开元时期国力强盛,此时更是大汉民族四出扩张,哪曾给少数民族以任何侵略扩张和奴役的机会?秦及汉初,其统治者的核心决策集团虽然也是优秀的,但秦因忙于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无遐顾及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匈奴坐大。秦统一六国后为对付已经强大的匈奴,才不得不采取守势,使扶苏、蒙恬率重兵戍守,才不得已修筑坚固长城以作为防御堡垒;西汉开国之初,之所以兴举国之兵而不敌匈奴,还不是因为大汉民族内部长年累月的内战(秦末农民战争、四年楚汉争霸战争)使北方匈奴得以迅速发展强大,以致成了不可扼制之势,导致汉初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不得不对之采取怀柔和亲政策,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忍辱负重自强,直到武帝时期,才彻底扭转了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历史发展到清初,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回光反照”——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统阶级的核心决策集团应该算是比较优秀的,因而才能有效的扼制中国北方蒙古势力的发展,坚决打击回疆势力的分裂,坚决抵御英、俄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当然,你可能说清王朝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不能说明这个问题。但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和俄国沙文主义的坚决抵御的打击,其道理难道不是完全一致的?
核心决策集团是软弱无能甚至昏庸腐败的,则只能听凭少数民族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强大,其侵略掠夺野心得不到应有的扼制,必然无限制的澎涨,最终演变为对大汉民族入侵甚至奴役。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完全不争的事实。
周幽王时期是实行封建领主制吧,不也同样被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了京城,最终灭国?源其招致灭国的根由,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肯定是周幽王及以周幽王为代表的核心统治集团的昏愦腐败和无能。
处于郡县制时期的大汉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之所以屡遭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甚至奴役,固然有美航君所提出的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在生活环境、习性方面以及因之而产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而其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统治者核心决策集团的优秀与否,舍此别无他论。
西晋,之所以只传了三个皇帝就被匈奴的刘渊所灭,其主要原因并非如美航君所说是郡县制的遗祸,反倒恰恰可以看成是美航君所说的封建领主制的遗祸呢。西晋建国之初,大肆分封同姓诸王,且各自拥兵自重,目无中央;而中央政权却又毫无能力予以控制,导致统治集团内部长年杀伐,严重内耗,遂使匈奴刘渊迅速发展强大,最终导致灭国。其主要原因,依然是当时核心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至于两宋长期受制于北方的辽、夏、金、元,并最终灭国于金和元,其重要原因或者说是主要原因莫不如此。宋自开国之初“杯酒释兵权”以来,即显贫弱,宋初统治者的决策失误,虽有智能之士力陈富国强兵之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而终不予用,更使宋的军事力量远远不足以扼制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强大。再加上后来核心决策集团的昏庸、腐败、投降、卖国,置卫国干城不用而戗残之,杀戮之,必然导致宋王朝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并最终亡国破家,被奴役驱使。
社会历史总是由不先进到先进,由不合理到合理不断向前发展的。由封建领主制发展而为郡县制,同样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封建领主制从夏到商,再到西周,经历了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战乱和血腥的洗礼,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终于要被新生的更先进、合理的郡县制所取代。
封建领主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就是各封建领主割据一方,拥有独立的政治、军事、财政、民政权力,而中央政权却无绝对权力和力量予以控制和平衡。当这种权力极度澎胀,而其财政、军事和民政力量又足以支撑他的这种权力欲的时候,就必然要危害其他封国的利益直至威胁中央政权。这就是东周王朝为什么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整个东周的历史完全是列国纷争历史的原因之所在,同时也是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原因之所在。
如果中国一直沿袭封建制领主制,而不弱化各封建领主的政治、军事、财政和民政力量,恐怕我们古代的中国就只剩下永远的烽烟、不息的战火、终年的厮杀、漫天的血腥了!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生产和科技?哪里还有机会休养生息、富国强兵,积聚力量以扼制和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和征服?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生产力得到发展,科学技术得到进步,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丰富的时期,无一不是政治清明、远离战争或者说战争相对较少、中央集权相对强而有力、政策法令能够得以贯彻实施的时期。而要远离战争或尽可能的减少战争,要保证中央的政策法令得以实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是各封建领主拥兵割据,各自为政,互相攻杀,这能够吗?如果真是这样,怎么能够有后来的中华民族悠久文明?怎么能够有今天的灿烂辉煌?
姑且承认美航君的观点,封建领主制可以使大汉民族的后代子孙能够而且确实有效扼制住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强大,但他们终究无法扼制自己内部互相的争来斗去,其结果必然是国家始终得不到统一,民族得不到团结,人民得不到安定,社会得不到发展。或许我们这个在当今世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早就不知被分裂成多少个小的什么国家了,中国或许早已成了与古埃及、古巴比伦那样的历史文化名词,也不可能再有现在的中国了。这不正好符合了少数西方大国“世界一极化”的论调?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西欧,中世纪的查理曼帝国,不就是因为这样被分裂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法兰西、德意志以及罗马三个国家的吗!
美航君说是“过早地结束了封建建国制度,实行了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的郡县建国制度”导致“大汉民族的衰落”,导致“汉民族总摆脱不了被异族征服、奴役的命运”。这一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大家都知道,明祚衰落,满清入关,距今天还不到四百年,我们的大汉民族到了此时尚且“总摆脱不了被异族征服、奴役的命运”。更近一步讲,就是在上世纪初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前,我们的大汉民族不也依然在遭受异族的入侵甚至奴役”?只不过此时入侵的民族不再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是西方列强而已。难道我们的封建领主制还能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进而直接延续到今天?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非分封建国)社会,推行郡县制并非失误,也谈不上失误。导致美航君所说的那些失误的真正原因,抑或说是根本原因,乃是封建社会的家天下制,也正是美航君所提出的“这个民族的引领者以天下为私”的观点。封建的统治者把天下的人、事、财、物,全当作是自己私人的东西,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也就随心所欲,完全没有“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的制约,即便是对人最可宝贵的生命,也莫不如此,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又贪婪险恶、私心严重、互相倾扎,凡事都敢置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西晋武帝司马炎,明知自己儿子是痴呆,也不肯传位给聪明能干的弟弟,致引“八王之乱”开端;南宋皇帝赵构,宁肯忍受祖宗被金人虏掠折磨的屈辱,也不愿立志奋起,收复中原,迎还二帝,使自己有丢皇帝宝坐的危险,甚至以“莫须有”罪名杀害自己的良将干城。如此贪婪、自私、昏愦、无能,怎能不出问题甚至问题成堆,最终亡国破家!
有了这样的体制,再加上有诸如晋武帝之子似的痴呆皇帝,有北宋徽、钦二帝那种根本不是当皇帝材料的皇帝,有宋高宗赵构那种自私、昏愦的君主,即使有忠诚正直能干的大臣,又济得了何事?纵然有再出色的郡县官吏,也不足以扭转江河日下的天下大势。美航君引述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已矣”、“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论点,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研究历史,分析历史,就是为了找到解决历史症结问题的钥匙,只有钥匙找准了,才能打得开历史之门,窥探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如果钥匙没有找准,结果只会带我们进入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迷宫,永远找不到历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今天,我们分析这个问题,就是为我们今天如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把可供借鉴的历史钥匙,所谓“察古可以知今”是也。
谨以所言,与美航君商榷!
-全文完-
▷ 进入冶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