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因为这天是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五。也因这天正是炎夏,又叫端阳。说到底,它是以纪念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个祈祷和平、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在其他地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那还是我与哥哥当娃儿的时候。
小孩是最喜欢过节的。因为,过节总会有好吃的东西。这大概也因我们祖先“民以食为天”的传承吧!过端午节,早上起来吃粽子、吃盐蛋,我们小时候是最高兴不过的了。粽子有甜的,有盐的。甜的其实就是白粽子,是要夹散后拌清红糖(我们家乡说的是漏子糖)吃才是甜的。有一种说法是“凉糕儿服漏子糖”,其实粽子和凉糕儿差不多,都是加了点淡淡的碱,所以都服漏子糖。盐粽子则是预先就放好了盐的,有的还加了点肉颗粒、豌豆或米豆。这样的粽子在我们小时候也仅仅是走人户时才得到吃过。现在当然就算不了什么了。盐蛋,即新的一年新泡的鸭蛋,到端午节时就泡得恰到好处了。煮熟切开,那蛋黄又红又沙,有的还有一层油浸出来,真是诱人食欲!据说,古时候祭祠屈原活动中,都要往江里投送粽子和盐蛋的。并不仅仅是让我们吃。说到吃,还有一点就是喝雄黄酒。也就是倒一碗高梁酒,加入雄黄粉末搅拌均匀,每人喝上一口。我从小就喝不得酒,也要泯一下。说是祛毒、避邪的。这种说法,还有大人摆的龙门阵《白蛇传》为凭。说的是许仙听信了法海和尚的话,叫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使得白蛇现出了她的本来模样。所以喝了雄黄酒可以避邪防妖。其实雄黄酒确有祛毒、防蚊虫叮咬、避蛇咬的功效。所以我们这天外出玩耍前,母亲用雄黄酒在我们脸上、手上、脚上都抹了过遍。确实,那时中坝里的蚊虫,特别是一种叫蛨蚊儿的很多,咬着人,真是七痒七痛的。而抹了这雄黄酒还真管用!玩耍时还真少了蚊虫的干扰。
小孩也是最喜欢热闹的。而端午节的划龙船、抢鸭子,就是最让我们激动心跳的活动了。据说在中国,凡有江河的地方端午节都会举办划龙船、抢鸭子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县城有淯江穿城而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得天独厚,特别是上下中坝之间那段较为平静而宽阔的江面,正是这些“混江龙”、“浪里白条”们表演的大舞台。而平日里迢望“碧鲤归帆”的碧鲤洲(我们平时叫中坝)就成了天然的大看台。可我这生已年近花甲,却只在家乡看见过两次这样的活动,一次是小时候,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都已记不得确切的年度了。但那印在心里的景象是岁月难以磨灭的。龙船是专门的木船,比打鱼船稍长,也象打鱼船那样船身成条形,头、尾稍稍翘起,临时安放了象耍龙灯那样的龙头和龙尾。龙头上坐着鼓手,用他的鼓声鼓舞士气,同时又用他鲜明的鼓点指挥着桡手们统一地划船;龙尾上坐着舵手,中间才是划船的桡手们,都是成对并排坐,或八个,或十个。几只船都是一样多的人数。指挥船上一声炮响,顿时鞭炮齐鸣,鼓声震天,两岸欢声雷动,呐喊助威。船上鼓声整齐有力,桡手们应声“嗨、嗨”地展劲,船只劈波斩浪向前,几只参赛船只就象离弦的箭一样向上游射去——真正是为达目的,奋力争上游!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到那次龙舟赛得第一的是航运社那些驾船娴熟的桡手们。划完龙船,这些桡手们都参与进了抢鸭子的争夺中。抢鸭子,那是斗智斗勇的活动。指挥船上抛下的鸭子都是做了手脚的,不是在它们的头上、就是在它们的后背上划了一刀,并洒上盐末。这样抛下水的鸭子在水里野得很,不是直往水下钻,就是在水面上飞了起来。这时的桡手们才真正显现出“混江龙”、“浪里白条”的英华来。他们时而潛水,时而大把,把一只只鸭子抓在手中,抛向自己的龙船。也有些看客中的小伙子们看得眼热,也脱了衣裤穿条裤叉就往江里跳,参与进了抢鸭子的争夺中。这时就看谁抢的鸭子多,谁就是优胜者。而且这些鸭子就归谁所有。不管是划龙船,还是抢鸭子的优胜者,他们的兴奋劲也象还是小孩的我们。而他们比我们就更受人尊敬,特别是那些小伙子更受到竹海妹仔的喜欢,成了她们送香包儿的对象。正象竹乡的一首民歌唱的那样:“五月端阳渐渐来,妹送香包嫂送鞋,妹送香包见心意,嫂送鞋儿手上来。”的确,妹送给哥们儿的香包儿都是做成“心”形的,真是意味深长!
说起香包儿,这是端阳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那时大人娃儿都要戴香包儿。是用丝绸的布料作面子,内里面装着带芳香的几位中药擂成的面面。母亲给孩子们做的香包儿大都是如意形状,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有的按各人的属象做的,象小虎、小马、小兔、小狗、小猴的。都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吉祥物。其实人多的地方大家都戴着香包儿,特别在端阳这样的炎夏,那药面子是能避汗臭、驱蚊虫的。只有情妹给情哥做的香包儿就是前面说到的“心”形,是别有深意的。竹海还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年年有个五月五,家家户户挂菖蒲,幺姨姨请去吃晌午,打发幺老表来接奴。奴送香包儿给幺老表,幺老表拉住奴的手:妹送香包儿情意深,幺老表决不会辜负……”香包儿在这时就不仅是前面所说的吉祥物,而就成了定情物了。
挂菖蒲、挂艾狗也是端阳特有的文化现象。“家家户户挂菖蒲”、挂艾狗,民间的一般说法是祛邪、避秽。也有这样一个说法——张献忠剿四川时,官方宣传说,张献忠的部队见人就杀。老百姓逃的逃,躲的躲。有一天,一位妇人背上背着一个大娃儿,手牵着一个小娃儿逃难。张献忠的一支兵碰上,感到奇怪说:“你这个人才怪啊,咋个把大娃儿背起,让小娃儿跟着你走路呢?小娃儿不作孽么?”妇人答到:“我背的是哥哥、嫂嫂的娃儿,我哥嫂早年就去世了,就留下这根独苗苗;我牵的是我亲生的娃儿。听说张献忠的兵见人就杀,万一跑不脱,我就只好顾我哥嫂的娃儿了。我的娃儿万一被杀了,只要我还在,今后还能再生的。”兵些听了叹口气说:“唉!其实我们只杀官僚、恶霸等歪人,怎么会杀你这样良心好的老百姓呢?你回去在大门口挂上些菖蒲或艾狗,我们就不会错杀你们了。”妇人回去后,就把挂菖蒲、艾狗的事给左邻右舍讲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来。家家户户就都在门口挂上了菖蒲、艾狗。这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从那以后,端午节在大门口挂菖蒲、艾狗就成为我们这一带的习惯了。
其实菖蒲和陈艾都是乡间常用的两位草药。菖蒲有豁痰开窍,避秽宣气,温胃除风;治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耳聋耳痛、痢疾及风湿疼痛等功效。陈艾能燥湿除寒,温经止血;治子[gong]出血、便血、吐血、腹痛吐泻、月经不调、妊娠及产后腹痛、经痛等。这两位药都是属于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晾干备用。因此端午时采集这两位草药来挂在大门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我们的乡亲们对生长在山间、田野里的好些草药的性能都是口传心授,流传至今。这些不用花钱的草药,只要自己认得,知道药的功效,何苦去枉费钱财呢?
其实端午节这天还有洗草药澡的风俗。乡间,草药都是自己采。街上,这天都有卖草药的,但要你自己知道草药的性能,因人而异选用草药熬汤洗澡了。
-全文完-
▷ 进入渔歌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