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一个诗人不是在一张镀金的纸上表现存在的一面,而是让内心之火将所有的纸张进行焚烧,从而影缩在起内在的光泽之中。一个好的诗人是一个暗示隐喻的高手,他从不直接表现自己面对生活中那种最直观的感受,而是以自己创造的另一幅艺术象征来暗示,把自己想要说的话拐个弯儿曲以言之:言在此而意在彼——不论诗人展现给世人的是风还是雨,是山还是树。都是诗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心灵的暗示隐藏或者借代到文字当中。
* 二 *
作为人类,特别是作为诗人,在拥有语言的同时也被语言所拥有。诗人,曾经代表着人类歌哭的高度,但是现在的那些所谓的诗人已经远远地有世人心中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背离了人们的期望“自以为是地玩起了文字的游戏,故做深沉地发出一些常人无法听懂的呓语,如果有人稍做质疑,比将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你不是诗人,绝对不会理解我所要说的话”;“你的水平太浅,根本就不会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思想”……这种一个劲地追求语言的陌生化,并希冀能以此等的新鲜感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结果,肯定是把语言任意肢解随意拼凑,使语言陷入迷宫般难以解读,最后因为失去内在的支撑而变成空洞苍白的诗歌。
* 三 *
同陌生化语言有一种相反的语言——亲近化语言。亲近化语言的实质就是对不必要的变异语言进行抵制,同时对原始语言的繁琐与荒芜进行刈除,以最低限度的语言变形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诗意效果。只是这种本应提倡的本质诗歌,却被人们肤浅地理解为口语化诗歌,把原本充满了盎然诗意的诗歌变成了平庸浅薄的作品。
* 四 *
现在的诗歌是在过多地表现重负下的呻吟、呐喊、窒闷、沉重与苍白,并且是沉湎于屑碎的世俗平庸。这种矫揉造作、外强中干的诗歌,不仅不能够为自身的诗歌赋予某种和强烈的个性,也根本不可能为一种诗歌个性提供之所以形成的渊源和实质。这种内在的疲软和苍白的直接性行为导致了诗人急于认同和肯定自己,并且好大喜功地沉浸于这种自给自足的快乐和膨胀的虚荣中。大量的作品和看似颇高的点击率让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赢得了读者的信赖和支持,但是凭心而论,这一切有多少是靠得住的呢?只要明眼人去分析一下这些作品是怎么才产生高点击率的原因就会明白。坦白地讲,都是跟帖惹的祸!由于一些人的私心,会员评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提高自己点击率的曲折途径。
坦白地讲,会员评论的平台已经沦为了聊天唠嗑的场所。因为在所有文章的跟帖中,连百分之一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跟帖都没有。不客气地讲:热门文章大都是人为地吹捧出来的,点击率也不过是互相哄抬的产物。
* 五 *
另外,说起了诗歌就不能不说那些掌握诗歌的生杀大权的人——编辑,也就是版主。一个版主在评论一首诗歌时,首先是通过对作品的直观阅读进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诗人写诗时心灵的脉动,去与诗人的灵魂契合与共振,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根据诗歌的基本要素进行对作品的评论,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自己的第一眼去评头论足,更不是简单的一句“不错”、“很好”、“期待努力”,更不是把诗人的作品复制下来一两句粘贴上来以表示自己的慧眼识真珠。坦白地讲,持此做法的版主或许对于为什么“不错”、“很好”不一定可以说出一、二、三来,不信你可以问那些版主为什么不错?怎么不错?哪里很好?他们肯定一推二六五,是他们不愿说吗?肯定不是,有头发的人谁愿意做秃子?!
如果因为某种自己不习惯或者不喜欢的艺术形式,就拒绝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肯定是自己工作的失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步入了形式主义的羁绊之中。下对不起六万多会员的支持,上对不起管理员的信任。严羽曾言“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一首诗歌的评论无论是观念偏激也好,保守也罢。只要是真诚地坦率地亮出自己真实的观点,言之成理,就是一种可贵的表现。作为一个诗歌的读者和作者,最讨厌的就是那种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评论,然后才是那些占着鸡窝不下蛋,上线不开工干活的版主的。严羽曾言“辩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日,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沈着痛快,深切明著,显而易见;所谓不直则道不见,虽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本人深以为是。
-全文完-
▷ 进入飞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