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若白先生杂文,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王二狗,初参加工作时,人直呼王二狗,后提拔当了科长,人称王科长,再后荣升局长,人敬称王局长。岁月如梭,王局长临近花甲,退居二线当顾问,人恭为王老。两年过后,他离岗休闲,人见了叫老王。一日不幸病逝,人说王二狗死了。
还清楚的记得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看见马路上的灯泡。一见灯泡就要用弹弓把灯泡打烂。家人无奈,送到精神病院,经一月治疗,出院时,主治大夫找其谈话:出院后准备干啥?答曰:打灯泡。又经一月治疗,出院时院长亲自和其谈话:经过治疗,你的病现在已经好了,现在让你出院,出院后你准备干啥?答曰:出院后准备找工作。院长暗自高兴,问:找工作干啥?答曰:找工作挣钱。问:挣钱干啥?答曰:挣钱说媳妇。院长心里暗想,看样子病确实好了,知道过日子了。再问:说媳妇干啥?答曰:说媳妇睡觉。院长大喜,病人有性要求了。接着再问:睡觉干啥?答曰:脱媳妇裤衩。院长大喜过望,病人知道过性生活,说明病人的精神病症确实好了,再深入地问:脱裤衩干啥?答曰:揣裤衩上的橡皮筋。问:要橡皮筋干啥?答曰:作弹弓。问:作弹弓干啥?答曰:作弹弓打灯泡。
不知道这两个故事的内涵是否一样,但事情的经历,确实走了一个轮回。第一个故事,以王二狗的称乎开始,最终还是以王二狗的称呼结束,尽管中途有所改变,但事情的起点和终点最终又走到了一处。第二个故事,以打灯泡开始,又以打灯泡结束,问题又回到了它的初衷。
其实,这两种类型的轮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见到的。就好象过去人们尊重一个人,先是尊重他的人品、才华,再尊重他的地位和金钱,因为有了地位和经济,我们更尊重他的人才一样。现在看一个人,是先看他的地位再看他的钱财,最后看他的人品和才华,最后因为他的地位和经济,我们就认为只有这样有地位的人,才有才华一样,所以就有了认识上的轮回。
我们的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没有一官半职时,和普通百姓的关系还比较融洽,当有了时运,作了一官半职(不管这样的职务是怎样来的)时,就开始端架子,以便树威,就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圈子,以便开始向另一个职务目标奋进。这时的老朋友若还像以前那样亲密的和他接触,招致的大多是耻辱。所以,尊称他的官职,一方面满足那些人的虚荣心理,一方面也少给自己寻找麻烦。等到他离开了官位权力,对他的尊重,就远远没有在台上时候的强烈。当他脱离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为一具尸体时,伴随他的也只剩下登上舞台前的名称称谓了。
我们自己也确实有这种现象。事情的开始,是以一颗善良的愿望出发,但由于我们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的限制,由于掌握的知识不够,方法不得当,在处理事情的进程中,总是事与愿违,本来是想把好事情办好,但最终还落下了一些埋怨,用一句常言说,就是出力不讨好。用爱心培养了一些没有爱心子女的大有人在;用善良和忍让惯下了一些人的独裁贪婪毛病的大有人在。用第二个故事来说,就是想把精神病治好,但经过好多努力,还是没有治好一样。
这两个故事告诫的是:名利在一定时段内是非常有作用的,但超过了这个时段,名也罢,利也罢,都作了过眼云烟。所以,作人一定要努力作一个好人,作一个平和的人,作一个在位时能够有所作为,尽职尽责,退位后人们还经常怀念的人。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毁誉闲谈中”,就是这样的道理。作为个人,就更要明白,作人,就要作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做一个有思想,有大气的人,作一个不至于沦陷于只会打灯泡那种境界中的人。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