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海——给朋友的信1追日

发表于-2005年11月17日 中午12:20评论-0条

欣明:

最近好吗?真的很想念你,那日你发来的《听海》,让我听得如醉如痴,成了我每天的必需,勾起了我的回忆,对海的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一说起大海,大多数人都非常向往,一辈子没有到过大海应该说是一种遗憾。我说过我这一辈子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虽然样样优秀,但在背诵、强记的方面却一直是个弱者。我老实承认,学生时代背过的东西,几乎忘光。唯独记得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美丽的西沙群岛》,依稀记得其中的只言片语。

‘大龙虾全身披甲,在水里划来划去’,这篇文章让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满脑子都是大海,美丽的西沙群岛使我非常地神往。讲这课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海,他用优美夸张的语言,说起大海的波涛有小山般大,那波涛拍击岸边礁石的声音响彻云宵,十几里地都听得见。当涨潮时,巨浪呼拉拉地席卷而来,将来不及跑的人,扫进了大海,刹那间不见了踪影,叫人听得惊心动魄。

学过《美丽的西沙群岛》后,我对大海的向往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晚上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大海,捉鱼虾抓螃蟹捡贝壳,甚至变成了潜入水中的蛙人,在深水中同大龙虾戏耍,到大海蚌肚里掏珍珠,拾取那慢慢蠕动的大海参……不过梦中也出现危险,不是碰上了吃人的大鲨鱼,就是被巨浪卷进了海里,苦苦挣扎,最终惊醒。不管是爱也好怕也好,想象中的大海在梦中一次一次的出现。唉!说真格的,很想到大海去实地瞧瞧。

1965年的8月,我们全家随父亲的工作变动,举家迁到了厦门。这之前,我每隔一个星期给我的父亲写一封信,除了汇报家中的情况外,次次都问到大海,希望爸爸能在信中谈谈。可是只有初小文化的父亲,怎能描绘出这美丽的大海呢?他只在信中描述他的工作,及调动工作的进展,问及全家人的身体状况,我们的学习情况等。对大海只稍微谈到高崎是一个紧挨着海的小渔村,这里只是小小的一个海湾,并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你们来了就知道了。阅了父亲简短的信后感到有点失望。正因为如此,对大海有着无穷地遐想,甚至做梦这父亲笔下的小海,变成只有南安的南湖那么大。就这样天天想着大海。渴望着大海,向往着大海,恨不得插翅飞向大海。

那年8月中旬的一天,做了几天忙忙碌碌的准备后,我们终于出发了。一清早从南安上路,一路黄沙滚滚,伴随着汽车的轰鸣,颠颠簸簸,由开始的兴奋莫名,到后来的昏昏欲睡,直到来到了集美,经过那条由爱国华侨陈家庚先生出资修建的高集海堤时,昏昏欲睡的我们突然欢呼起来,因为我们的眼中看到了什么?那是我们魂莹牵绕的大海。啊!这是多么美的海湾啊!金光闪烁的阳光下,海水碧蓝,宁静,如同温柔的少女。空中没有一丝风,水面上看不到荡起的涟漪,司机老郑将车子开得很慢让我们看得一清二楚;远处水天一色,整个海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周围的秀丽风景,摄了进去。海岸,集美学区侨校和集美中学那些独特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画廊、亭台楼阁、特别是集美中学雄伟的道南楼和那座15层高的南薰楼,及镇在海边的陈家庚墓的大石碑排在海的一边,倒影在海水中。岸上真实的,水中虚幻的这一切,将整个美丽的海湾打扮得如同仙境,从没见识过这景致的我们仿佛置身于虚幻之中,眩目的美丽使人感到一种距离现实的不真实。这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生活在穷困的南安县城,从没看到过高大美丽的建筑物,陡然看到这人间仙境,怎么不幻惑?怪不得当地人自己自豪地宣称“集美,集美,集天下之美也!”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委实如此。正是爱国华侨陈家庚的大力出资修建这些建筑,才使得这海越发美丽,越发璀灿,成为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欣明,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各大城市加快了建设步伐,如今这玉宇琼阁遍布祖国各地,我到过大连,青岛、烟台,这几座海边城市很美。特别是大连,绿化做得让人赏心悦目,整个城市同香港一样洁净,海滩有专人管理,不时地将垃圾拾起,海滩上没有任何污染,让我们这些游人为这个城市的文明而折服,大连人非常爱他们的城市。爱他们的小草市长薄希来。不过我想光有海,有建筑还是不完美的,如果城市的周边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会更好,因为整座城市的氧气应该由众多的树木来提供。你赞同我的观点吗?不写了,以后再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追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天使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有朋友如此,人生一大幸事。文笔流畅细腻,期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