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千秋功过话曹操(下篇)——乱侃三国系列之七西域诗韵

发表于-2005年11月15日 凌晨0:37评论-7条

五、曹操的举贤和选人

曹操在选人用人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他为了延揽和网罗各种人才,先后发出《求贤》、《举士》、《求逸才》等令,强调用人唯才,打破了东汉传统的“经明行修”的取仕标准,打破了家世门第的限制,从各阶层提拔人才,这样就摧毁和抑制了士族地主的特权,从而收罗了广大非士族地主阶层的人才。

他选拔人才的类型有两方面:一是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二是文学之士。他的《求贤令》说:“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求贤令》道:“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或堪为将守,负汗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些,明显地反映了他求才若渴,不计出身,不计小节,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博大胸怀。

试想,连当时最为人不耻的不仁不孝之人物,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选拔,何况他人乎?其中,许攸的选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而,在三国之中,曹魏的人才库是最充裕、最丰富的,你看看曹操手下,谋士有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等等,那个不是机智过人,堪比诸葛!武将数以千计,可与关、张匹敌的就有: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张郃、李典、乐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庞德等数十人;文人学士有孔融、陈琳、王璨等建安七子;这样丰富的人才库,东吴孙权集团难以望其项背,盘踞蜀中的刘备集团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六、 曹操的用人艺术:

曹操用人的最大特点,是各尽其所能,各尽其所长,不论其年长年幼出身如何,有才就用,用就用在刀刃上,而且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建安三年,长安大乱,曹操用毛玠之计,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曹操派曹洪奉迎天子,终于将天子接到洛阳,后又定都许昌,开创了挟天子令诸侯的局面。试想,如果曹公不用毛玠之计,不听荀、程之言,何有后来的魏国乎?

吕布挤走刘备占据徐州之后,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东征吕布,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有人提出罢兵回去,这时曹操大胆采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决淮、泗之水以灌下邳,终于生擒武艺高强的吕布和智谋过人的陈宫,消灭了吕布集团,平定了徐州。

白马之战,颜良渡河直进,气势汹汹而来,曹操用荀攸计策:“今兵少不攻,分其势乃可!”轻兵疾出,使关羽立斩颜良,此非颜良不敌关羽,是荀攸计妙,曹操善于纳谏之故也!后又用荀攸“以粮草饵敌”之计,杀了文丑;袁绍的两大名将非败于关羽,实际上皆折于荀攸之手耳!

袁绍进逼官渡,人多势众,曹操手下兵不满万,伤者十之二三,又缺粮草,众将士惊惧不已,欲退兵还许都,荀彧献计说:“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克!”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誓不退兵,坚守官渡,稳定了局势。

官渡之战,许攸被袁绍赶出营门,投奔曹操,曹操赤足相迎,奉为上宾,许攸果献妙计,乌巢劫粮,使袁绍军心浮动,几十万大军溃不成军,望风而逃。成就了曹操以少胜多的美名。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兄弟不合,互相争斗,曹操采用许攸之计,准袁谭投降,自己退兵还许都,让袁家兄弟相争,曹公渔翁得利,先灭了袁谭;后又用郭嘉之计,灭了袁尚,平定了冀、青、幽、并四州,肃清了北方最大的敌人。

西凉马超和韩遂起兵反曹,马超勇不可挡,曹操采用谋士贾诩之“反间计”,离间马、韩二人,使其互相猜疑,导致内乱;曹操趁机出兵,个个击破,收服韩遂,逼走马超。自此,曹公统一了整个北方。

七、 曹操的文学才能及其贡献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他非常爱好文学,是当时“建安文学”的首领,他的文学创作对当时的作家起着领导作用。

他爱好音乐,喜欢创作乐府歌辞,他的乐府诗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他的诗作现存二十多首,其中的《蒿里行》写到“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人民的深重苦难。

他的抒情诗如《龟虽寿》等,显示了他有志进取、有所作为的思想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曹操是复兴四言诗的作家。他的四言诗是自《诗经》之后数量最多、水平也最高的。他的五言诗吸取了民歌的养分,实现了诗的民歌化。

总之,曹操的文学才能十分突出,他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合称“三曹”,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同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他则是其中的开坛领袖。他是四言诗的集大成者和五言诗的鼻祖,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

八、曹操的历史功绩

曹操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人评述。我们不能听任《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因为其封建正统思想作怪,将曹操打入另类,歪曲为枭雄和奸臣!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及杰出的文学家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他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他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正像他自己说得那样,如果没有曹操统一北方,天下不知道又将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那样的话,百姓又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苦难啊!是他给颠簸流离、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局面;在这方面,他的功绩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我要为曹操正名!

还是让我用《三国志》中陈寿评述曹公的一段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吧:“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标四州,强盛莫乱。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鞑宇内,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谋,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各位看官以为然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域诗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乱世思良将,想想如今,心有戚戚焉。

樱花渡月点评:

曹操智谋过人,心胸广大,善用人才,文学出众,畅晓兵机,有大情怀。三国之中,可谓全才。当为第一。

文章评论共[7]个
张贤春-评论

能占半壁河山,让另两人去争另外半壁,已够证明其才能了。
  【西域诗韵 回复】:谢谢张兄的欣赏的评论! [2005-11-15 8:49:59]at:2005年11月15日 早上8:15

冶心-评论

全文完了?过呢?
  【西域诗韵 回复】:过以后写吧!还没有考虑周全。谢谢冶心兄关注!请多指教! [2005-11-15 9:02:30]at:2005年11月15日 早上9:00

五一-评论

论内容及对三国的研究,我是大大的不及西兄,但就题目而言,用笔应着重于对当时社会进步、制度的改革、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失误。曹氏的出身、才能、争霸策略等用笔应轻,给人以有点偏题的感觉。仅为个人观点,大家互动嘛,请西兄宽谅。
  【西域诗韵 回复】:谢谢五一指教!曹操是一篇大文章,不容易做好啊!我这也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方家拿出力作。 [2005-11-15 9:55:10]at:2005年11月15日 早上9:50

感伤女人-评论

看的出先生对曹操的确很佩服。
  【西域诗韵 回复】:是啊!曹操是三国最大的英雄! [2005-11-16 11:55:24]at:2005年11月15日 上午10:08

孤独魂-评论

呵呵,我来了
大哥论述的层次分明,文笔流畅,都是我要学习的啊
  【西域诗韵 回复】:呵呵!谢谢老弟! [2005-11-16 11:55:44]at:2005年11月15日 中午1:12

昊天翱翔-评论

伟人就是伟人。写的好。棒极了。
  【西域诗韵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和夸奖!岂敢! [2005-11-16 11:56:13]at:2005年11月15日 下午4:35

木子西-评论

曹操应该是在历史上一个各方面较为成功的人。陕西台最近也在用文学的眼光来重看三国呢,去看看吧!
  【西域诗韵 回复】:正在看呢!很有启发!有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啊! [2005-11-16 11:57:11]at:2005年11月15日 下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