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大妈的手擀面
从小,就喜欢一个人提着一只竹制的小凳坐在堤岸上,遐想着江对面的城市生活。听母亲说,对面的城市很古老,有十里长街、中山路、二街和淘塘,赭山还有很多猴子。
那时候我才上小学。中学时,我第一次去芜湖是在盛夏,二坝的江风十分凉爽,习惯了“日光浴”的我,没带任何的防晒用品,走在中山路上,我和同学们被烤得直冒油。同学们说,城市除了人多房子高以外,没有二坝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邻居李大妈来我家说媒,男方是跑船的,大企业的工人。母亲很羡慕工人,“因为工人有固定工资,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见了一次面后,母亲就同意了。可是,我却在家哭了一夜,因为那个男人不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
在农村有个风俗,婚姻问题还是“媒说”为主的。八十年代末,我们举行了婚礼。仪式简单的不得了,我娘家空出了一间房,贴上喜字,再请亲戚吃顿饭就算“完事”了。那时,芜湖的房子紧张,我也没有强求什么。
有了孩子,总不能让她也生活在农村吧。于是,我们托朋友在芜湖江岸路上租了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记得当时月租是50元。这下,我就正式成了“江岸人家”了,享受着城市江边的新鲜空气,体味着乡村和城市的异同。
房东大妈是北方人,她的老伴是退休的海员。他们没有烧煤的习惯(那时没有液化气),每天都用一些废木材烧缸缸灶,熏得我家整个房子都是烟。大妈不好意思地走过来说,大妹子啊,就一会,烟很快就散了。她还对着我刚会学说话的女儿说:“我在做包包,马上就吃。”女儿一个劲地喊“包——包——”逗得大妈张着掉了牙的嘴乐呵着。大妈每天都自己做手擀面,味道好极了,孩子每天也都能享受到一碗。习惯了,到了中午,孩子就拿着碗和勺子去“面条奶奶”家……
大妈喜欢抽烟,唯有“盛唐”独爱。相处得融洽了,老公每隔三五天回家都会带几盒外地的烟送给老人,也算是对“手擀面”的一丝回报吧。
一日上午,我忽发奇想,觉得在8号码头附近摆一个面条摊可能有生意。于是,我就试着问大妈,能不能向她学习做手擀面的技术。大妈指间夹着烟,笑着说:“好啊,只要你肯学。”下午,我就买了一袋面粉放在她的面前,让她教我。她将面粉倒在很是光洁的案板上,然后将粉向四周推开,做成圩坝形,中间倒上一些水,使水和面相融。我心想,这和我父亲在家砌墙时和水泥差不多。
大妈说,揉面很重要,面条要有拉劲吃起来才够味。我看着她熟练的手势:将一大块面顺着不同的方向揉,还不时地撒着干面粉,不久,面看上去就好似有些透明了。这时候,大妈将面撑成长条状,再用擀面杖滚压均匀,然后切成细条,再将“条”与干面粉相拌……
大妈的额头露出了汗珠。晚上,我炒了一大碗肉丝青椒,就着手擀面两家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早晨,女儿醒了以后就用勺敲着小木碗,嚷着要“吃——面——”。在女儿的压力下,我关起了门自己动手。半小时后,面仍然干稀不匀,但我总算把它切成了条,可是下到锅里就成了一团面糊。女儿不吃,去找“面条奶奶”去了。
一天清晨,我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大妈说“赶快帮我打电话找儿子来,老头子不行了!”大伯斜靠在一张椅子上,头耷拉着,我使出浑身的力气,与大妈一起把他抬到床上,大妈喂着糖水,我去打电话……下午,她的儿子告诉我,父亲走了,是脑溢血。过了几天后,大妈说,那天老头子早晨起床后,坐在椅子上弯腰系鞋带后猛抬头,血冲上了大脑。
不久,房东大妈随儿子去住了。二个月后,又搬来了一家新邻居,女儿和邻家的小弟弟玩得很开心,只是有时候还想着要“吃——面——”。
-全文完-
▷ 进入风行云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