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人情怀,浪人悲歌断心铅笔

发表于-2005年11月13日 下午6:13评论-0条

——由《离骚》观屈原

早年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总是心生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年龄的渐长终究还是件好事,终于还是明白了臧老的初衷,尽管懵懂。

直到那一天,我辗转读完屈原的《离骚》,原本恬淡的心情早已乱了方寸。伤感、怨愤、抑或同情都不是最好的写照,只是清楚地我记得,我落寞了。为屈原,或是为自己。我发现自己从没有如此清晰地触碰到别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寂寞的疼痛。

精神死了,还有活着的必要吗?

屈原漂亮的一投,不是逃避,不是懦弱,有些悲壮的美幻不会因为江水的冲涤而黯淡色彩,正是这毫不犹豫的必然中的偶然的一跃足,将生命最后一丝华丽展露无遗。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数。

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是否整个天空都会黯然失色?

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大地母亲真正的儿子,每年的龙舟竞技、粽子托情,不单单是纪念吧!可能更多的应该是为了怀念。祭奠生活中缺少的温馨的安慰,怀念一份失却的虔诚。

《离骚》如同一面透亮的镜子,真切地映照出屈原一颗忧国忧民得热心。总让我莫名地感动。

梦想通过自己的劝诫来让楚怀王强言纳谏、富国强兵的屈原似乎注定了奥失败。“众人皆醉我独醒”,人格峻洁、情操高尚的屈原奢侈地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但一个人的力量终归还是薄弱了点。尽管一颗纯洁的心在俗世中沾染肮脏的尘埃有些无助的无辜,但仿佛不可避免。有些人爱国忧民、有些人却歌舞升平;有些人废寝忘食操劳国事、有些人却醉生梦死不省人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这颗博大、宽容、善良的心似乎始终与人民联系在一起。“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瞻前而顾后兮,相关民之计极。”希望通过民心所向来达到强兵富国,从而使楚国在强秦的倾轧下免于颠灭的屈原,却不得不接受梦想一次次破碎的残酷现实,昏聩的怀王终不能够亲贤远侫、唯贤是举,“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后悔遁而有他。”语气中包含了屈原决绝的愤恨和失望。“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讞乎求索。”更是掩饰不住对世俗的义愤填膺和深恶痛绝。“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倒骑毛驴反弹琵琶”的屈原最终遭到排挤和流放。

但积淀胸中的千丝万缕的爱国情愫却将屈原紧紧缚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是在流放途中的屈原写出了这千古绝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祖国人民的一片赤诚之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中充满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即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坚强的屈原能够在现实无情的打击中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却终没有勇气承受过国破家亡的毁灭性的噩耗。选择潭底作为灵魂最圣洁的栖所,祈愿一池柔水将满腔的愁怨冲洗得了无痕迹。

屈原走了,汨罗江铭记了他的永恒。

《离骚》火样的激情、飞腾的想象、奇幻的意境、绚丽的文采和浪漫的构思,却终掩藏不住如水的忧伤。

我仿佛看到屈原站在历史的那端痛哭流涕,在此端的我也免不了孤独地感伤,不是同情,使理解。

是谁杀死了屈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愤怒地向历史诘问。倔强得仿佛即刻便要找寻到安然的答案。

我想是现实供给了一把锐利的刀具,而屈原,执拗地拿它用力刺进了胸腔。

我诧异,同时释然。

海子一样,顾城亦然,三毛如是。

如果灵魂死了,活着只是行尸走肉。

仿佛是屈原他们给我的沉默的告白,我想我会懂。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断心铅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天使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在你的文字里面又上了一课,有些人活着与死无异,有些人死了却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