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权继承父兄大业,称霸江东,后又三分天下,建立吴国。那么,是谁为孙权制定了开国纲领呢?不是文臣之首的张昭,也不是风流倜傥的周瑜,而是被人视为忠厚老实无能之人的鲁肃!
《三国演义》过于夸大了鲁肃的老实,让人觉得他是好被人欺的无用之人。其实不然,历史上真正的鲁肃远非如此!据《三国志》记载,鲁肃具有十分杰出的政治远见,才能卓著,堪比孔明!他的政治远见和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时局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客观准确的把握,为孙权集团制定了开国纲领。
早在建安元年(公元200年)孙权刚刚继位之时,年仅29岁的鲁肃就对孙权明确指出:“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及,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这段话意思是说,汉朝不可能再复兴,曹操不可能被除去,只有立足江东,来等待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如果有机会,就可以趁着北方多事之际,延长江上去,消灭黄祖,进攻刘表,将长江全部占领,然后建国立号来图谋天下,这是像汉高祖一样的大业啊!”
这就是鲁肃为孙权集团规划制定的立国纲领,为东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的“汉室不可复兴”的认识,比孔明和刘备高明多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和孔明并未能复兴汉室,反而使自己苦心建立的蜀国第一个灭亡了!
二是在赤壁之战前后,鲁肃正确地认识了当时的形势,为孙权集团制定了联刘抗曹,而后夺取荆州的国策。
首先,鲁肃看到了荆州同孙吴建立帝业的关系。荆州地处江东的上游,直接威胁着孙权集团的安全!其次,他看到了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因为孙权地狭兵少,不联刘不足以对抗曹操,搞不好江东难保!这一认识与孔明的“隆中对”不谋而合,体现了鲁肃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敏锐头脑。这比张昭的力主投降和周喻的欲除刘备都高明了许多!再次,鲁肃抓住了时机,亲自拜访刘备,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显示了作为政治家的实干精神和外交能力。
有了这两点,你还能说鲁肃是个老实无用的窝囊废吗?
-全文完-
▷ 进入西域诗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