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那部长篇小说《热血情谣》,我不会认识刘治美先生。因那部小说,我们成了朋友,我叫他“刘哥”。论年龄、姓氏,叫他“哥哥”是应该的事情。
说刘哥的小说,千言都难尽,却只为你个“情”字。亲情、友情、战友情、爱情……而他的小说里,更多的是战友情,沙场情,一种红色热血情谣。
他在开篇写到:“回首往事,岁月的年轮虽然磨光了许多记忆,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他用十年的时间,六十万字,写实的手法回想当年那些在“自卫反击战”战争中为国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怀念那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
读他的小说,我一刻也不得轻松。写关于那个小说的文字,我觉得除了沉重,还是沉重。因我不是他那个时代的人。但,他,作者,作为那个时代那场战役中的幸存者,却用常人不能经受的艰辛拂去了岁月的灰尘,敷演出那些真实的、厚重的、感人的故事献给我们这一代所有的人。
我参加过他小说的电视专题采访聚会,我是他唯一的佳宾。我听他演绎自己的曾经,也就是小说里的真实情节,听他讲出版小说的艰辛,听他讲对文学对生活的见解,而我,竟然不能用自己太多的言词去描述他的激情,他那红色岁月里所有的青春和激情。
当我们已经成年。他也会老去,我们再次翻阅那本书的时候,唯一永恒的还是那个诚实的故事。
是的,诚实的故事。因为他小说的笔调和内容太过真实,以至他写小说的时候长期不能自拔,陷进回忆与缅怀之中。所以,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去写完几十万字的初稿。因情节太过真实,涉及历史和军事,导致出版商看中了却不敢出版,严重阻碍了小说的正常发行。屡遭失败,仍不放弃希望。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小说终于以正稿四十万字稳当出炉。
虽然,几十万字的小说洋洋洒洒记录和抒发了那个时代,那个特殊时代的战争与硝烟,青春与热血,但是,作者自己还在说,他的那些战友丰富多彩的人生传奇故事还没被他挖掘够。所以,他痛苦。他痛苦自己的秃笔不能尽兴。但我是知道的,他的痛,不仅仅是源于笔调的窒息,更多的是来源于现实社会诸多的因素左右着小说的出版和运作。
所以,他说“我的出版经历,又可以写上几十万的小说了。”
究竟是为什么他有如此坎坷的写作、出版经历?我能三言两语叙说清楚吗?我能清澈见底重新描绘他的小说和经历吗?我想我不能。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那就是有一种力量在辅佐着他,在支撑着他,在激励着他。那是一种激情,一种红色的激情。
他说:“这个小说,只我在无奈生活岁月中苦熬生命的余热,它是我人生岁月中一段文学总结。”
那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生活的热爱,还是对文学的一种痴迷。
早在他军人时代,他就著过文学剧本《钢铁长城新一代》、《复仇的枪声》等作品。都是与军人有关的题材。可见,军履生涯影响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他文学的创作。
在复员回来后的那么多年,先生他的生活和事业不讲说一帆风顺,至少,他现在也算是幸福成功的男人。在市场经济披糜的今天,我们的先生竟然还能拿起笔从事着文学创作。一行行一页页,用手工书写着自己的心曲,用心血煎熬着历史和回忆。我想,没有一定的激情和坚韧去写作,去回顾,又怎么可能完成自己几乎一生的心愿呢?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看他的小说,俨然是在看一部历史性的军事小说,但他同时代的人和战友,那看小说后的感觉和激情,却象火一样燃烧,热血沸腾。红色的火,红色的血,热烈而又昂然。
想说的太多,也有太多的人为他的小说写评论。我想,我是没法从文学角度去评论他的小说的。一是不想有哗然取宠的嫌疑,二来,我只想叙说我对刘哥的一种感觉。最想说的只有一句——刘治美先生,是个充满激情的人,红色的激情。
-全文完-
▷ 进入轻轻走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