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秋渐深,愁更浓步月寻花

发表于-2005年11月07日 晚上7:21评论-11条

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已然飘起了雪花,而南方才步入“秋渐深”的日子。西风渐高渐凉,树叶片片枯黄,在风中起舞,地上的黄叶再也扫不尽了。远处群山茫茫,近处虫声低鸣,那个“愁”字便渐渐地浓了。

《说文解字》:“愁,从心,秋声”,《礼记》:“秋之为言,愁也”。于是,秋与愁就此结缘了。秋是属于时间系列的,一年有四季,其中一季就是秋。而《礼记》中的秋,不仅有时间概念,还有空间、乐律、色彩概念。“西方者秋”,因为秋风从西而来,所以秋之风为西风;“孟秋之曰,其音商”,因为商音让人感觉凄厉,所以秋之音为高秋;“秋则衣白衣,佩白玉……”,因为西方之色为白色,所以秋之色为白色。

由于秋有时间、空间、乐律、色彩,于是与秋有关的群体相当庞大,正如《礼记》所载:“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乌;仲秋之月,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又黄花,豹乃祭兽”。既然愁与秋结了缘,于是愁也就随着秋而泛滥。纵观中国文学史,几乎是由一个“愁”字来贯穿的。愁字频繁地出现“在深夜”、“在月下”、“在离别之间”、“在旅途之中”、“在秋风秋雨里”、“在寒霜白露中”、“在寒蝉雁归时”、“在霜叶落木声里”;愁字见之于凉风、落叶、疏篱、雁阵、蝉鸣、菊香、水寒之中。随之又衍化出众多与愁有关联的词汇,如“悲、哀、怨、恨、别、苦、寒、荒、寂、残、孤、凄、惨、凋、枯、泣……”。

中国文学史,为何要有这么多“愁”情“悲”意,何以要以“愁”为美?

我们来看看文学历史上“愁”的表现,《诗经》中“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悲伤”、“心之忧矣”、“以写我忧”、“忧心殷殷”、“我心则忧”……那“忧愁悲愤”之词泛滥于诗经之中。诗经以后,孔子沉浮落魄,旅愁之盛就不必再说了,就是庄子这样如此豁达之人,也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之愁。到了楚辞便有了怀秋之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屈原更是将心中的悲愤、忧愁、失望与秋象相融合。

至秦汉悲壮激烈之后,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人们生活在悲剧的舞台上,更是“愁意”大盛。曹植的《叙愁赋》、《愁思赋》、《九愁赋》、《释愁赋》揭开了中国文学“秋”与“愁”结合的大幕,从此,“秋与愁”成了众多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题材。王粲、阮籍有《七哀诗》,向秀作《思旧赋》,庾信作《思旧铭》以哀寄思,以愁寄情。湛方生的“悲九秋之为节,物惆悴而无荣。凌颓鲜而殒缘,木倾柯而落英。”刘孝先的“夜愁眠不得,起望台南端,叶惨风声异,楼空月色寒。”无不写尽孤怀寂寥之情与悲愁玄思之韵。

魏晋诗赋,秋风愁绪以蔽天盖地之势如缕不绝。到了唐代虽有所遏制,但唐人继续将怀乡别愁、忧国忧民发扬光大。随着出塞曲的盛行,大唐天空中悲风四起,愁云密布。就像李白这样豪放浪漫的诗仙,也端着酒杯悲悲切切地吟起“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诗来,愁得只好“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了。杜甫更是沉浸在忧国忧民之中,深愁而不能解,什么“三吏三别”,什么“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悲愁之声不绝于耳。

宋朝在继承唐人的将怀乡别愁、忧国忧民之外,更是以“闺愁”、“解愁”而占一席之地。宋人的愁,因苏东坡的“解愁”而超然,因李清照的“闺愁”而缠绵。东坡在其曲折苦难的一生中,“竹杖芒靴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随时随地都在饮酒、品茗、赏月、坐禅、吟诗、作画、写字……以解忧愁,他看透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轨迹,他把满怀的忧愁,化解为“为己忧,为国愁”之中。李清照写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后,没有多久就被靖康之乱所祸,转“闺愁”为“国愁”,低眼锁眉地吟出“愁”之绝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承宋人之愁,元人发明元曲之唱忧愁,明清之人以小说来言愁,最后以“愁”及“空”。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王实甫的“总是离人泪”,姚燧的“只恐行人断肠”……元人的一唱三叹之愁,甚至于眼泪汪汪了。而明清之人用长篇、短篇的小说来言愁,你看一部《水浒传》那惊天动地的108单英雄好汉,最后下场是死的死,伤的伤,七零八落,让人悲叹。那一部《三国演义》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转头即空,付置于笑谈之中。《红楼》、《金瓶梅》富贵淫乱之后,都投入空门,由“愁”自成“空”。

仔细想想,那诗经里的愁,是质朴纯粹的愁;孔子的愁,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愁;庄子的愁,是自然常情的愁;屈原的愁,是亡国独悲失望的愁;魏晋人的愁,是自由放诞的愁;唐人的愁,是责任与灵魂融合的愁;北宋人的愁,是解愁与闺愁;南宋人的愁,是家国之愁;元人的愁是委婉似歌的旅愁;明清人的愁,是财色成空的愁。

中国文学,上至诗经,下至现代的“伤痕文学”,为何以一“愁”字贯穿?为何以一“愁”字为美?我想,也许是因为“悲愁”与“悲剧”相通,而“忧患”与“悲剧”的色彩,永远是文学艺术的主题和潮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步月寻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文笔流畅细腻清晰,文字优美,引经据典,让我们在你的文字里再一次领略了秋愁之说。欣赏:)

文章评论共[11]个
右手人-评论

怎么都有说不完的愁啊???我好惨啊!!!!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秋风起,愁轻飞。对不起啊,只怪那秋风,唉 [2005-11-7 20:35:58]at:2005年11月07日 晚上8:25

redyfeng-评论

淡淡的愁,伴着阵阵凉,这样的天气多美好啊!我喜欢:)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天高云淡,凉风伴愁,可这几天的天气特别爽,小苹果快乐! [2005-11-7 20:34:38]
  【redyfeng 回复】:是够快乐了,休息了几天都不上班,都快睡傻了,嘻嘻! [2005-11-7 20:37:09]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小苹果真是太幸福了,我可是忙得火烧眉毛了,好在天高气爽,心情不错,因此,我还是慢条斯理的做着事,不理那些催命鬼,哈。 [2005-11-7 20:44:57]
  【redyfeng 回复】:5555,人家打针在家里休息,你还说人家幸福啊?也太没有爱心了吧! [2005-11-8 8:54:30]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不知者不为过吗。不过我真希望自己现在能躺在病床上,耍耍赖哦。 [2005-11-8 11:41:16]at:2005年11月07日 晚上8:30

千叶红-评论

秋过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呵呵~~~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这几天天气凉爽,看了几篇曹植的诗赋,满篇的愁啊,于是,干脆来一篇比他更狠的愁字文章,气气这位古老的曹才子,哈。 [2005-11-7 20:41:30]
  【千叶红 回复】:恐怕曹才子没被气着,倒把步月才子给“愁”坏了。嘻嘻,玩笑呢,勿怪! [2005-11-7 20:44:43]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反正我的文章里的“愁”字,比曹才子所有文章加起来还要多了,他一定会生气的,哈 [2005-11-7 20:47:31]
  【千叶红 回复】:气气他到好,干吗写这么多的“愁”,结果让人“愁”上加“愁”!呵~ [2005-11-7 20:52:05]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生活中有“愁”才有美,你看红楼中被曹老先生称为第一美女的林黛玉,为什么排名第一美女,因为她多愁善感啊,哈。 [2005-11-7 21:01:16]
  【沉香 回复】:有道理。 [2005-11-7 21:05:45]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沉香什么时候冒出来了,希望大家开心一点,少一些愁啊 [2005-11-7 21:12:01]at:2005年11月07日 晚上8:33

一杯红茶-评论

解秋独特,愁更有味!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谢谢你的点评! [2005-11-7 23:39:53]at:2005年11月07日 晚上9:53

女人花-评论

是不是有时也会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叶,秋意而深深的感染,秋渐深,愁更浓。
  【步月寻花 回复】:是啊,秋风秋雨,说不完的愁啊。 [2005-11-8 11:37:17]at:2005年11月08日 凌晨0:53

li心有千千结-评论

希望你的愁随文字的释放而罢去。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谢谢芊芊了,愁字难去啊。 [2005-11-8 11:38:40]
  【li心有千千结 回复】:想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个愁字吗,不去理会就是了。 [2005-11-8 15:13:51]
  【步月寻花 回复】:就是,就是,“不去理会就是了”,呵呵~~~ [2005-11-9 9:56:55]at:2005年11月08日 上午10:43

西域诗韵之江湖夜雨萧萧下-评论

你把愁字写活了!欣赏了!
  【步月寻花 回复】:谢谢西域!你的名字好长哦,我就叫你西域了,呵呵~~~~~~~~ [2005-11-9 9:55:38]at:2005年11月08日 下午6:33

孤灯枯影-评论

很不错的愁,欣赏你的文章
  【步月寻花 回复】:呵呵,谢谢你的留言。 [2005-11-11 20:14:37]at:2005年11月11日 下午6:02

爱如风逝-评论

我为女孩愁,算不算一种风骚的愁呢?at:2005年11月19日 晚上10:29

莲心-评论

呵呵,怎一个愁字了得。at:2006年01月10日 下午4:06

帘卷西风-评论

秋花惨淡秋草黄……at:2006年01月14日 晚上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