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数月,不知天地转换,不道人间事故。金秋已过,寒冷袭至,网中生活,乐而不归。有朋友远回,外出吃饭,见处处张灯结彩,彩旗飘飘,横幅四挂,上面书写“欢庆彝族年”,猛然清醒,过年了。我妈妈的祖先中不知哪位是彝族,于是我有了彝族的血统,户口也是彝族,从小在彝族地方长大,上的是彝族学校,虽然父亲是汉族,从骨子里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汉族。
彝族过年在农历十月,是为了欢庆丰收,彝家儿女载歌载舞,杀猪杀羊,喝酒篝火狂欢。一到十月,彝族人就会在自己家里酿上用玉米做的泡水酒,酒香甜美、醇厚,在一个木桶里有一洞可以直接把酿好的酒放出来,然后再掺上山泉水泡就是,如此反复,直至味淡。这酒喝起来爽口,色微黄,有一点淡淡的酒味,但是后劲大,容易醉,最好不要贪杯。这种泡水酒后醉,我是被它迷惑过几次了。
彝族是酒的民族,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了酒,还有没有这个民族,“无酒不成席”。彝族有一句谚语是:“无酒如隔九座山,无肉只隔一叶屏。”他们有自己浓厚的酒文化,十分奇特,酒是他们的文化的物质载体,把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形态都含在了酒文化里,从酒的生产到酒具的独特形式都蕴涵了厚重的彝族文化沉淀,独有的彝族酒文化,够成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一大门类。彝族人的酒文化体现了经济的、史学的、美学的、交际的、文学的、医学的价值。彝族人喝酒即使只有一点点酒,在座的人也会全都喝到。彝族人以酒代茶,无论季节、寒暑进门先喝一碗酒,他们的酒量很大。
彝族人喜欢吃“砣砣肉”和包谷粑,荞麦面做的粑,还有酒。大多居住在山区。他们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的祖先,有自己的毕摩、苏尼文化。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是他们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彝族年,夜晚人们点上火把,从山头到田野,大家聚拢一起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喝酒。最爱跳的就是“达体舞”上百上千的人聚在一起,点燃一堆火,围成圈手牵手的跳,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忘情的融进这快乐里。随着“达体舞”乐曲的不同变换舞姿,人们的脸荡漾着幸福的,快乐的,愉悦的笑,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彝族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张嘴就会喝酒。
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为人义气耿直。他们的谚语:“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日子,十斗不做一顿吃,就不能待朋友。”客人进门“酒”是见面礼,不见“血”不放归,这个见“血”就是宰杀家禽、家畜。宰杀后放锅里煮好切成快,拌上盐、花椒、辣椒,还有他们自己的一种类似味精的“木姜子”,就可以吃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兴了还会给你唱上一首彝族的祝酒歌:“哎--远方的朋友来哟,来哟……呀子里呀,请喝彝家祝福的酒哟,祝福的酒,呀子里呀,请喝彝家真诚的酒哟,呀子里呀……。
彝族年到来大家都会穿上自己本民族的服饰,妇女勤于刺绣,以直花针、三针颗、勾云等技巧将花纹和虎头图案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图腾文化于花纹图案中。服饰从头到脚分别是头巾(头帕),前后顶上共三块,用青白两色的布做成,长宽相等,上面手工绣花,两边还要掉灯笼穗,彝族姑娘只能梳一条辫子,婚后才能梳两条辫子。衣服是全手工绣花,很美的,下面为裙子,衣服多佩带银饰。男子外面还喜欢批上用纯羊毛做的“察而挖”。颜色主基调为红黄黑三色搭配。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的传统服饰逐渐的淡出,在凉山农村和云南农村还保留着传统的服饰文化,城里上班的彝族人不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很少穿。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其文字属于音节文字,确定的规范用字有819个,是汉藏语系彝语支。彝族和藏族不同,有自己的姓氏,也就是“家支”,同一“家支”的人绝对不可以通婚的,同一个“家支”的人如亲兄妹,辈分森严,现在农村的彝族还有一部分保持着定“娃娃亲”的习俗,长大的男女如果不同意这门定的亲事,完全可以依照规矩解除。彝族的重大节日最主要的就是“火把节”、彝族年,至于其他的祭祀活动我就不太懂了。
在改革开放后,彝族人民走向了更幸福和快乐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的彝族年热闹,有意思。彝族这个古老的、神秘的、热情的、豪放的、真诚的民族期待着更多的人来理解和喜欢。一方神奇的土地/一个古老的民族/火—烤红了这片土地/酒—陶醉了这方土地/绚丽的民族风俗/造就了这方/神气的文化。(由于彝族分布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文中有不到之处见谅,我主要写的是小凉山地区的彝族风俗)。
-全文完-
▷ 进入帘外落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