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一群自愿者,雷锋的同辈人,凭着一粒火种,用千千万万支将尽的红烛,燃亮了一幅心的织锦。
——采访手记
1960年,世界人口突破30亿大关。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至今,世界仍以每隔12年,乃至更短的周期增加10亿人!
据经济学家测算,人口每增一个百分点,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国民收入至少要提高三个百分点!贫穷、疾病、失业、犯罪、污染、赤潮、臭氧层空洞……人口的过度膨胀给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这是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费解的顶级难题。
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中国人终于认识了马寅初先生和他的《新人口论》。1977年至1999年,中国少生了3。38亿人,使60亿世界人口日的到来整整推迟了5年,这不仅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全社会节省了少儿抚养费7。4万亿元(相当于己于199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然而,在中国人口庞大基数的阴影里,利剑依然鋥亮,难题仍然是难题。
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权和群众,群众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相对疏松,人口的流动性和阅知性与日俱增,以往那种运动、高[chao]、突击、“动不动三分钟,再不动龙卷风”的强入轨手段显得越来越苍白,乏力,并引发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太阳教给月亮冷静,教给星星思索。
1980年5月29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诞生了。顺应国策和民心的计生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发展到100多万个组织,8300万会员,成为全国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
赣州市人均耕地0。69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1。17亩、全省平均0。83亩和国际警戒线0。75亩的水平,而且由于人口增长,每年仍以0。45%的速度递减!控制人口增长成了赣州各级政府的要务。赣州计生协紧紧把握“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两个关键,发展了5800多个基层组织,68万多会员。20多万“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前辈)担任了各级计生协的骨干。“五老”们跋涉在3。94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夕阳颂歌。
“这些‘五老’就像磁铁”
72岁的退休教师,宁都县固村镇旗山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邹建中有“两大法宝”:一曰“正人先正己”,二曰“勤动腿,巧动口,心换心”。村民邹根寿之妻怀计划外二胎,躲在娘家大柏地乡,旗山和大柏地相距二十多公里,层峦叠嶂,山道崎岖,邹建中不顾年高体弱,翻山越岭,找到大柏地,两天往返四趟,行程九十多公里,反复给她及其家人宣讲《条例》,并用本村一老汉多子并不多福的事例说明优生优育的道理,感到得这位妇女不但主动回家,还一路照顾邹老的身体。回来第二天,邹建中就亲自护送她到镇计生服务所采取了节育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刘汉彬到宁都固村考察,了解到这一情况,感慨地说:“二十多公里跑了四趟,去做一个计生对象的思想工作,就是国家干部也难以做到啊,真正发挥了自愿者的作用。”
他叫胡克能,今年八十岁,十几岁便当了苏区儿童团长,父亲是革命烈士,曾任过固村乡苏维埃中心书记、区土地部长。胡克能退休前当了几十年乡长,退休后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出了六个大学生,生活宽裕,乐融天伦。计生协成立请他出山,他二话没说,“屈尊”当了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他这副会长管得比村长还宽。村里计划生育,他管;河堤崩塌,他管;村小厕所出险,他管;乡里建路边凉亭,他也管……尽管是退休了,大家仍习惯叫他“乡长”,村里的大事小事,只要是胡“乡长”发了话,没有谁不听的。
那年,胡克能却碰到一件难事:村里有位青年叫吴金生,祖父是革命烈士,父亲死了,母亲改了嫁,哥哥又是个疯子。因为家贫,吴金生28岁未娶,后来与一残疾女青年未婚同居有了身孕。镇村干部上门做工作,他大嚷大吼:“我们家为革命牺牲了五个人,现在我哥有病,我生个孩子有什么不行?谁要我老婆去引产,我就死在他家里。”胡克能来到他家里,第一句话就是;“你是烈士子弟,我也是烈士子弟,烈士子弟更要听党的话。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谁都不能违反。”又苦口婆心地和他拉了两个多小时的家常,反复说明计划外怀孕的危害。第二天,胡克能再次登门,却见铁将军把门,吴金生和他的女朋友早已人去屋空。胡克能顾不上自己胃出血的老毛病,来回跑了几十公里,两次到敬老院吴金生的姑姑那儿找人,还向他姑姑讲解计划生育政策。直到第三天好不容易在吴金生的一个亲戚家把他两人找到了,做了一个多小时工作后,吴金生也勉强通了。胡克能怕他又节外生枝,便趁热打铁,当即领着小俩口去乡计生站,一路上磨磨蹭蹭,边走边坐,边坐边谈,2。5公里路走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把那残疾女青年送到医院,胡克能才松了一口气。后来看到吴金生家境困难,胡克能给了他几百元买化肥,还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羊胎送给吴金生的对象滋补身子。
固村镇党委书记罗建平说:“这些‘五老’就像磁铁,发现问题盯住不放,摔不脱,紧粘住。”
好一块磁铁,好一种磁铁精神。然而,“五老”一介村夫,磁力从何而来?从一件件貌似平凡却又撩人心弦的小事中,人们不难窥探到一个磁场——心与心的交汇,情与理的融合。
大火,被及时扑灭……
茫茫世界,哪里没个坎坎坷坷?
芸芸众生,谁人没点磕磕碰碰?
在赣南的村村寨寨,随处可见“五老”们用人格力量变坎坷、磕碰为平静、祥和的感人画面。
镜头a:宁都固村上文,这是个离镇十五公里的小山村。群山环抱的小溪边有一栋半新的大土屋,土屋中住着罗氏兄弟和他们的父母。几十年来,日子如流水般平淡地淌过,不料如今却突然起了旋涡:哥哥罗明女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妻子已经结扎。弟弟罗诚里为了“传宗接代”生了两个女孩又偷着生下第三胎,但又是一个女孩。镇计生办了解到情况,不但让罗诚里的妻子去做了结扎手术,还处以了罚款。山高皇帝远,生个小孩上面咋怎么就马上知道了呢?弟弟和弟媳不禁怀疑起嫂嫂来。1998年11月的一天,两家小孩因玩耍吵架,大人也立即卷入了“战争”。罗明女妻子一句撕心裂肺的“绝代婆”,激得罗诚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拿起柴火就烧屋:“我们是仇人,今生是兄弟,来世认不得!”父亲罗国荣急得胡子直颤,赶紧叫罗明女去请计生协陈会长。66岁的退休乡干部陈荣新带领几个协会会员匆匆赶来,一边将火扑灭,一边稳住狂呼乱窜的罗诚里。接连三天,找兄弟俩谈心,让他们痛悔不已。哥哥罗明女特意摆上一桌酒席,感谢协会的帮助,兄弟俩也交杯言和。不久,罗明女因乱砍滥伐被罚,因其经济困难,弟弟主动为其交请了罚款,兄弟俩尽释前嫌。
镜头b:瑞金黄柏乡龙湖村邓进松邓大祥世代交好为邻。邓进松在房后种了一丛竹子,起风时常划破邓大祥的屋面。邓大祥在屋前种了一株果树,挡住了邓进松家晒场的阳光。隙由此生,造成两家人经常吵架。邓进松还把他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准备大干一场。村协会邓正灿、邓光檀、邓大发三位老人闻讯,多次登门,召集两家人协商调解。最后邓大祥主动把树移走,邓进松将影响瓦面的竹砍掉,两家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春去秋来,“五老”们那颗正直的心不知抚平了多少纷争,恶斗。星转斗移,“五老”们那份无私的情,不知化解了多少纠葛,嫌隙。宁都县固村退休乡干部赖类金教育罗福秀四个儿子赡养老人;瑞金县象湖镇南岗村老干部黄金发帮公安部门制止村民械斗;会昌县湘江镇水西村老干部何席春帮交警部门处理违规占道……
赣南的山清水秀中,有“五老”用心孕出的那片翠绿。
一代新愚公
宁都县固村镇首段村似镶嵌在翠绿丛中的一颗明珠。三面青山,一条玉带般的小河,一座五十多米长的独木桥。学生读书,村民耕种,卖农产品,送公粮,买生产生活资料,这是全村二百多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另外还有七八个村民小组取道此桥到瑞金大柏地。世世代代晃晃悠悠,年年岁岁一步三摇,木桥已年久失修,一个七岁的孩子上学时不小心掉了下去,立刻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修桥,已成为首段人朝思暮想的一件大事。修木桥,现在到哪里去找这么高大的杉树?修永固桥,可资金又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怎么办?村计生协会理事,六十多岁的退休校长潘应柏和退休的村党支部书记潘有深站了出来,带头捐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门卖猪的钱捐了出来,把积攒娶媳妇的钱捐了出来,老太太把卖几个鸡蛋,几斤莲子的钱也塞进了募捐箱……首段人人踊跃,八方大力支援,很快就募集到五万多元老人们精心管理钱歀,亲自监督施工,村民们争着上山义务打石,抬石,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座七米高,六米宽,五十多米长的石拱桥终于横跨在首段河上。竣工那天桥头立起了建桥碑镇计生协会送来了二千元贺礼首段人更是欢天喜地,锣鼓敲着泪花,爆竹炸响欢腾那场景简直就像当年庆祝解放。
在首段人的启发和带动下,旗山村计生协会邹建中等四位“五老”发动村民捐资出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口七建起了六座水泥桥。固村村民们亲切地将这些桥统称为“连心桥”。
1998年,宁都县城至会同乡的“宁会”公路搞路面水泥硬化,其间的枫子岭路段坡陡弯多,是事故多发地段。路边的南田村人以蔬菜生产为主业。上坡时,二百五十公斤的蔬菜,人力车一个人都无法拉上去,两个人推还累得气喘嘘嘘;下坡时,一人掌不住,得放飞车。群众强烈要求路面降坡,可乡政府一下拿不出这笔钱,交通部门又没有列入计划。怎么办?村委会召集村组群众开了几天会,动员大家集资,但收效甚微,个别群众甚至公开说:“喉咙深似海,我们捐点钱还不够你们干部解谗。”村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谢寿生是退休的乡卫生院院长,他下到各村民小组召开协会会员会,进行宣传动员,说明政府现在有困难,降坡是对南田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捐资保证专款专用,一分钱都将用在路上。群众一听,争相解囊。村民赵元生患肝炎多年,妻子弱智,两个女孩上学,全家只住一间破屋,家境十分困难,听说修路缺钱,硬是卖了家里的米和蛋,凑了八十元,亲自送去捐上。仅1999年1月15、16两天,就筹集资金五万多元。协会用这笔钱请来了挖土机,协会理事、会员和群众踊跃参加义务劳动。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降坡高十一米,延坡长一千米,挖土四万多立方米,全线十五公里水泥路顺利通车,枫子岭路段也险道变通途。群众都亲切地称这段路为“协会之路”。
瑞金市黄柏乡鲍坊村也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协会之路”。鲍坊村通往国道七公里的村公路由于无人维护,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泥浆深没膝,不仅汽车通不了,就连行人、自行车也难行。群众生产、生活的所需物资调不进来,栽种的甘蔗运不出去,养肥的生猪靠赶出来,赶到收购站,每公斤至少损失六毛钱。1997年冬到1998年春,这条路已经五个月无法通车。是村协会常务副会长、退休干部朱景标和协会理事朱发运、赵伦、朱发根几位老同志组织群众筹资、出劳、抓施工,抓质量,没日没夜奋战半个月,将这条泥泞路修成了平坦坚固的大道。朱景标还与协会的“五老”们一起筹资,集劳,将清朝咸丰年间始建,年久失修的鲍村圩场路面硬化,圩棚提升,扩建,方便了三个乡镇二十多个村四万多农民的商贸需要。
上犹县中稍乡元鱼村溪流湍急,村民因无桥过往十分不便,没有引水渠道,守着丰富的水资源,良田却经常遭旱。村协会常务副会长,64岁的老党员叶秀淦和其他“五老”理事多方筹资6。8万元,协会理事、会员、群众争相投劳,修建了一条150米的水渠和一座既能通水又能过人的水泥桥,解决了益民村400多群众过河难和260亩耕地灌溉难的问题,这条水渠被村民称为“协会渠”。去年六月,省计生委主任罗筱玉在参观了此项工程,听取汇报后,十分感动,当场以省计生委的名义资助了三千元。
古有北山愚公挖山不已,如今的协会“五老”们远胜过古代愚公。宁都县自协会成立以来,由“五老”领头,群众集资就建天然自来水工程154座,建桥1317座,修路238公里,修建水渠5244座,建凉亭12座,牵头集资建校舍12464平方米,建社会养老院房舍1678平方米,建小型卫星地面接收站,81座。
山道上,走过无数个老“雷锋”
采访中,我们不知道多少次被那些老实,质朴的村民拉住:“是要写,你们要写写那些“五老”,谁说雷锋不见了,我们村的“五老”就是活雷锋!“
雷锋,一代楷模,一尊伟岸的雕像。
“五老”,尽管他们大多已不再身躯挺拔,不再耳聪目明,但他们用自己不倦的精神弘扬着人间正气,用自己瘦削的身形浇铸着雷锋的组雕。
组雕之一:瑞金市鲍坊村有两位老太太,一位叫刘水发,89岁,住新屋小村;一位叫王贱娣,95岁,住下坑小村。两位老人都是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刘水发膝下还拖着七岁、九岁的两个小孙子。老人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靠民政部门救济,靠乡邻接济生活,有时还背着大家到外面去乞讨。村协会常务副会长、退休教师朱景标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协会理事和会员小组长会,决定由各小组轮流为两位老人募集钱物。从此,他们每月送给刘水发和王贱娣老人米、油、盐、洗衣粉……逢年过节,还加送衣服、豆腐、鱼肉、木炭等。朱景标还四处奔波,为刘水发的两个孙子争取到希望工程资助,让失学的孩子背上了书包。如今,两位老人生活安稳,衣食充足,安享着这特殊意义的晚年。她们逢人就说:“协会真是我们的亲人啊!”
组雕之二:宁都固村乡洛口村油料村民小组有家二女结扎户,户主张庆余到福建打工时,摔伤了腰锥,瘫痪在家一个多月,大小便失禁。两个女儿只好辍学,随其母在家照料。镇协会常务副会长、退休乡长李和生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即请来县里专家会诊,并在镇卫生院给他联系了一个免费的单独病房,中西医结合治了两个月。李和生还召集协会“五老”,在机关和乡村同时发动捐赠,募集了3800元,亲自送到县城,请最好的外科大夫做手术。通过治疗,现在张庆余已能下床行走,市计生协会了解到这一情况,派人专程到南昌买来了轮椅送给他,读初中和小学的两个女儿由李和生联系好免费复学。村协会常务副会长,65岁的退休村党支部书记赖辉金则带领协会一帮人,四年如一日,将张庆余家五亩多责任田的农活全包了下来。
组雕之三:固村镇湖坊村青年黄金宝在广东打工骑辆新摩托被歹徒抢走,腰上还被砍了一道一寸深,七寸多长的伤口,肾也被刺破,被同乡抬至医院,医院要收一万元保证金才肯手术。同乡下午四点多钟打电话回来,其父黄火生一听,人都傻了。四处借贷无门,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连夜找到村协会常务副会长,71岁的退休教师黄恒斌。黄老尽管老婆无工作,自己退休工资也只有四百多元,还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家境也不宽裕,但还是马上拿出一千元,并动员协会理事、会员捐款,很快凑到11000元。黄火生当晚动身,第二天一早赶到医院。医生说:“真是命大,要晚几个小时,人就没救了。”黄火生泣诉连声:“协会,真是救命菩萨啊!”
组雕之四:信丰县星村乡曾屋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老生产队长任桂景是个遐尔闻名的热心肠,他出资3000多元帮40多户人家装上了电视接收天线。村头角组60多岁的协会小组长任桂喜跌断手臂,其妻腹部手术,三个女儿均已出嫁,生活无法自理。任桂景买了药和营养品,还包了几百元钱,带了几个协会会员上门看望,并帮他料理家务和农活。任桂景家有头膘肥力壮的耕牛,今年又买进了一头,无偿提供给计生贫困户使用。他还将自己山林的竹子免费提供给村民补箩筐,扎扫帚;将自己承包水库的收入给20个计生贫困户每家送一包尿素;还拿出2000多元抢救高血压中风的任兰香……
老“雷锋”们感动了百姓,许多村民都说:“你们协会不得了,我也要参加。”
老中医理论:治贫血,输血不如助其造血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天下第一难事?”
许多领导者都会感慨而无奈地告诉你:“计划生育。”个中甘苦,可见一斑。
“五老”并非万能的上帝,他们如何在这“难”字上翻飞出华章呢?答案只有一个:用自己的心血做笔墨,在别人的心坎上做文章。宁都县会同乡协会常务副会长,老干部温年生将全乡207户极贫户列为首批帮扶对象。桐口村南二组已扎二女户廖满生1996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协会“五老”从资金、技术上帮扶他开发果园50亩,1999年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市委副书记、市计生协会会长罗春涛也在会同乡桐口村联系了刘平、彭柏生等两户(今年三户)帮扶对象,罗春涛每年要到帮扶对象家两三次,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每年还给每户500元帮扶金和一包化肥。现在,这两户人家的生活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
宁都县固村镇湖坊村二女结扎户张福生家庭生活困难,1995年人均收入仅五百多元。生产能人、老党员宁祥生主动帮他选择项目,借给资金,提供技术,帮他发展蚕桑生产。去年他家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1997年团溪村首段会员小组长、老党员曾林生开垦荒山荒坡种桑10多亩试验成功,便动员其他农户开荒,并给予无偿的技术指导,现该小组二十二户村民开荒种桑115亩。“荒山种上摇钱树,家里养着金娃娃”,仅种桑养蚕一项,户平增收2000多元。1997年,原村干部,中文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荣仙和其他四名“五老”理事从外地引进优良烤烟品种,试种成功后普遍推广使全村农户每亩增收400多元。1995年,原村党支部书记、湖村协会理事黄绍仁与其他五名“五老”理事,七名会员自筹资金五万多元,开发果园100亩,种植黄花梨、板栗、奈李,农户群起仿效,现全村果业开发人均1。9亩,去年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100多元……全镇有82名“五老”理事参加结对帮扶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会员共帮扶计生贫困户600多户。
瑞金市向湖镇南岗村老党员、67岁的协会常务副会长黄金发自筹资金五千多元,带领28户计生贫困户开办采石场,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时间过去,28户全部脱贫致富;他从外地引进甜瓜种植成功,便无偿给村民提供种子、技术,全村年产甜瓜5万公斤,每亩增收三千多元;他引进香芋种植,使全村年产达到十多万公斤,每亩增设四千多元;他还和杨会长一起,将村民鱼塘面积由十多亩扩大到一百多亩。仅此三项,村民人均年收入便提高了五百多元。他还筹资二万多元,办起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计生三结合养鸡示范基地”,低价向计生贫困户、残疾人赊销种鸡,提供免费防疫,帮助许多人脱贫致富。
会昌现湘江镇晨光村一孩领证户刘朝阳做摩托车生意亏了本,欠下十七万多元债,本想转行生产豆干,苦于缺少资金。70岁的老干部、村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日喜与协会的几位老人四处设法,为他筹集到一万元。刘朝阳靠这笔救急款启动,改包装,上档次,当年就产生了可观的效益。现在他生产的“长寿牌”豆干已成为名牌产品,畅销省内外,刘朝阳也成了年缴税八万多元,销售额,100多万元的明星企业家。“致富思源”,他主动帮助带动了20多户计生户从事豆干生产;“富而思进”,他准备将更多的家庭豆干生产户组织起来,统一品牌,成立豆干销售公司,拓展国内外市场。
晓龙乡一女户刘文兴1995年人均收入仅730元,三口之家生活困窘。原乡党委书记、60岁的乡常务副会长刘振房为了帮扶他,做了许多市场调查工作,发现当地没有粉干生产,就动员他做粉干。刘文兴不会做,刘会长就亲自带着他跑了四五个乡,几百里路参观学习,还担保借贷三千元,买回来加工设备,在镇上帮他租了店铺。现在刘文兴每年加工粉干收入五千多元,利用工作之便泔水养肉猪八头、母猪一头,人均收入近三千多元。
章贡区水东镇李老山协会常务副会长、老干部黄大洪是位农业专家,他把自己经营的农技服务店定为科技服务点,免费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水东村计生贫困户俞永华家欠债一万多元。村协会“五老”了解到他有养猪脱贫的想法,立即帮他筹资一万多元,并请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去年,夫妻俩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存栏生猪一百五十多头,成了全镇的养猪示范户。自1996年以来,赣州市计生协会组织理事、会员帮扶计生贫困户24652户,其中80%通过帮扶已脱贫致富。
“五老”,功不可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宁都固村乡回龙村协会常务副会长刘俊勤是位退休教师,他自费订阅科技、信息报刊,将有关科技致富信息剪报送到群众手中。自1995年以来,他坚持每月出一期计划生育黑板报,宣传计生政策,宣传优生优育,至今已出128期。王坊村常务副会长王启文老人组织协会12名会员、四名未婚女青年成立“计划生育文宣队”,自编了几十个小节目,几年来走村串户,演出100多场,观众达到几万人次。他编的“人人生一个孩子,大家过舒畅日子。子女多的喝米汤,子女少的奔小康。生育子女不在多,只要子女教育好,教育好了少当多。”已被群众广为传唱。
寻乌县长宁镇有个“大秀才”,这个“秀才”尽管只读了三年书,却编了四百多首老百姓爱听爱唱的山歌。他还办了一张《三生服务简报》,出了170期,不但发至全镇、全县,而且兴国、于都等县也来索要。他,就是67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城北村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刘富祥。
满头银发的刘富祥1952年入党,当了35年的村干部。1996年,他被请出山担任村计生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如何宣传好基本国策,刘富祥绞尽了脑汁。念书读报,“报纸一大张,乌字行打行,生产任务紧,要看时间长。”效果不好。他想起了老表有唱山歌的习惯,编山歌群众爱听易传,他便开始着手编一些宣传计划生育的山歌。山歌不但要求简练、通俗、活泼,对韵律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只有小学三年学历的他可是太难办了。他查字典,向一些退休教师和县党史办主任请教。有时为了寻找一个韵,琢磨一个词,推敲一句话,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山歌创作的规律,甚至达到“七步成咏”的境界。他的创作题材也由单纯的计划生育延伸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诸方面。这些年来,他除创作了《十唱计生协会好》、《十唱计划生育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等大量宣传计划生育的山歌外,还写了《三五普法唱开来》、《社会安定好》、《歌唱森林法》、《戒赌歌》等宣传法制,倡导新风、歌唱新时代的山歌。为了编山歌,编《三生服务简报》,他自费订阅了《中国剪报》、《特区文摘报》、《每周文摘》和《老年周报》;为了普及科技知识,他经常到县科委、农业局讨教,索要资料。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后,他就向村民唱起了〈歌唱‘三个代表’〉:“锣鼓一打响叮当,亿万人民喜洋洋,江总书记作论述,三个代表来导航……”
为表彰赣州计生协会取得的成绩,中国计生协会授予赣州计生协会“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宁都县则被评为全国100个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县之一;宁都县固村乡被推荐为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乡(镇)。许多到过宁都固村的领导都说:“北有山东和,南有宁都固村,这一趟真是开了眼界。”1997年底,宋平同志到赣州考察时指出:“你们固村要好好总结本地基层协会的典型,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今年七月,中国计生协会会长刘汉彬又说:“现在赣州市极其宁都县在全国的协会工作中是很有名气的……要重视你们的经验,把你们的经验传到全国去。”
赣州市、宁都县和固村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协会充分发挥了“五老”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弘扬了一种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采访结束离开固村时,夕阳正徐徐西下,落日的余晖给延绵滴翠的青山披上了一层绚丽的霞光。几位“五老”仍在路边向我们频频招手。随着车轮飞转,老人们硬朗的身子,飘动的白发,慈祥的面容渐渐模糊,渐渐融入那苍翠和绯红之中,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动人……
-全文完-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