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前言
清明节,在我小时的记忆中,只是一串用柳条穿起来的红红绿绿的“寒燕”;上学以后,它变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篇;再后来,因为母亲的去世,它却成了我每年最怀念母亲的一天。
又是清明节,窗外天色阴沉,细雨迷蒙。
我独自坐在电脑旁,不由得想起了病逝两年的母亲。常常在不经意间,仿佛觉得母亲还在身边,还能体味到她的关心疼爱,还能感觉到她的音容笑貌;可是转念间,曾经拥有的那份牵挂与温馨,又一下子随风远去,变得冷清凄凉。
1
母亲生前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孝敬父母,善待子女,勤俭持家,无私奉献。五十三岁的人生里程,可谓劳苦短暂,平平淡淡,但又是那么真真切切,可圈可点。
虽然,母亲没有创造出什么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她的为人,她的品行,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教育着我。
母亲文化不高,只上过初小,但心灵手巧,喜欢琢磨,算是村里妇女的楷模。她可以描窗花捏面人,可以衲布鞋缝衣服,可以比较流利地看书读报,可以讲一些让人心服口服的大道理。
在我的记忆中,她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美丽善良,对我——她唯一的儿子,好象从来没有大声的斥责过,更没有动手打过。
仅有一次,不懂事的我,和长我两岁的姐姐吵嘴后,又在后面用笤帚追打姐姐。碰巧被母亲看见了,她生气地把我喊住,一把夺过笤帚,高高地举起来,又轻轻地落在我的背上。虽然不是很疼,但我却哭了,现在想来那一定全是我的错。
2
我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但小学毕业以后,因为考取了全县的重点初中,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自到县城求学。
母亲听到消息后又喜又忧,担心我自理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她亲手为我赶制了新衣服新被褥和新床垫,又准备了一床干净的毛毡,还让父亲为我钉了一个存放衣物的小木箱。
开学那天,母亲一直把我送到村边的小桥旁,千叮咛万嘱咐,我和父亲渐渐地走远了,母亲的身影还留在小桥上,还在朝我们使劲地挥手。我那时真是太傻了,快乐得象一只入林的小鸟,竟无法完全理解母亲的心情,直到自己也做了父亲。
俗话说:“穷兵饿学生”,我记得上初中时学校还是份饭制,早晚饭是玉米窝头和小米稀饭,偶尔的黑白面馒头算是改善生活;中午的杂烩菜不见油腥,有时还可以发现小动物的尸体。母亲怕我吃不饱,总是自己节衣缩食为我准备零花钱,吩咐我吃饱喝好不要想家,还经常让父亲送一些白糖和饼干。
每到星期六,母亲总是早早地做好午饭,等我一回家就上炕吃;高梁面鱼鱼儿已为我拌好,还要倒上一碗白开水,望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又是爱恋又是难过。星期日下午,她还要把我爱吃的食物装在饭盒里,让我带到学校吃。
上高中后,学校食堂改革,可以随便买饭了,母亲为我准备了更多的零花钱,她总是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要吃好喝好,把学习搞好。”
3
我却辜负了母亲的期望,高考英语只打了三十九分,没能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只考取了省财政会计学校。那时,我已经是十九岁的大小伙了。临行前,母亲竟然对父亲说:“不知道邮费贵不贵,让孩子每隔十天半月把脏衣服邮回来,我洗干净后再寄过去吧!”我听了很感动,再一次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去了学校不久,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学校一切都好。我理解她老人家的心情,便每隔一段日子就去一封信,也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她在茶余饭后和夜深人静时牵挂。我也是后来才听说,母亲一想了我,就拿出我写的信,从前到后仔细地看了又看,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到我毕业时,母亲竟然积攒了厚厚的一摞信件。
临近毕业时,我开始留恋省城的热闹繁华和高楼大厦,很想留下来不再回去,还逼着父亲托人找关系。可是不久,我从一位亲戚口中听到了母亲的哭诉,她希望我有出息,但更希望能回到她的身边。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和难过,我毅然决定返回家乡。
4
参加工作以后,母亲又时刻关心着我的工作,也关注着我的前程。一年后我结婚时,她是管前照后,忙里忙外,累得不亦乐乎。又一年后,她升级为祖母,为了照看她的小孙子,更是星期一进城,星期五回村,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母亲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而我给她的回报却少之又少,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的百般疼爱与呵护。
再后来,儿子上学了,她也就不大进县城了。她年轻时也会骑自行车,后来不大骑渐渐就生疏了,自己不能骑车进城看我,就经常盼着我回家,她还笑着对父亲说:“我好羡慕你啊,有空可以常去看望儿子和孙子。”
可是,我每次回家后,她总是说:“你工作忙,不要惦记我,做好工作最重要。”母亲与人交往,也总是宁愿自己吃一点亏,把帮助过别人的事抛在脑后,把别人给予的帮助牢牢记住。她常教导我说:“做人就应该这样,心里才踏实。”有时受了委屈,一时想不开,就和自己过不去。为此,我多次劝母亲,多想将来少想过去,多想快乐少想烦恼。
5
二ooo年以后,母亲经常为我二舅父的早逝伤心痛哭,身体渐渐地不大好了,面容上老是带着病态,稍微做点事情就疲倦不堪。我们常劝她看看医生,可她老是推辞说:“我的毛病不大,歇歇就好。”
直到秋天,她腹部疼痛难忍了,才让父亲带着进城做检查。医生诊断是阑尾炎,要么手术要么输液控制。母亲不想做手术,我们就买了最好的药,输液一周后病情缓减了。可是,没隔多久再次发作,于是再买药再输液。
二oo一年四月下旬,一位当医生的同学去了我家,谈起母亲的病情,他建议到县医院做b超彻底检查。几天后,我和父亲带着母亲去了县医院,b超结果出来了,一是子[gong]肌瘤,二是结肠炎性包块,原来说的阑尾炎倒是没有。我们都惊呆了,母亲更是伤心不已。
五一长假结束后,我和父亲又陪母亲去了省肿瘤医院,可是b超结果只有子[gong]肌瘤,没有县医院说的结肠炎性包块。于是,母亲做了子[gong]全切手术,从当时的情况看,手术很顺利,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也日渐康复。
6
谁知,术后不到一百天,母亲就发现腹部好象又有了肿块。当时,我们一是不大相信真有什么问题,二是考虑母亲的身体情况,就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年春天,我们满怀希望,陪母亲再次去了省肿瘤医院。
医生建议母亲做盆腔探测手术。可是打开以后,却发现腹部的肉瘤已经很大了,上面和小肠沾连,下面和下肢动脉沾连,而且很可能是恶性肿瘤。我和父亲,正在手术室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听到噩耗后再次惊呆了,稍一商量,决定对母亲和姐姐隐瞒真相。
望着刚从手术室出来的母亲,一种说不出的悲哀涌上心头,不争气的眼泪在眼框里直打转,我强装笑脸对母亲说:“妈妈,你放心吧,一切顺利!”
随后的日子里,我和父亲忍着巨大的悲痛,又是找偏方,又是看中医,又是为母亲化疗,又是给她买什么斑蝥胶囊灵芝胶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该用的方法用尽了,可一切都无济于事。
看到母亲苍白的面容,稀疏的白发,憔悴的身影,我悲从中来,欲哭无泪。偶尔遇到母亲疑惑的目光,我只好解释道:“手术比较顺利,但需要进一步巩固。”
7
后来,母亲从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医生口中,完全明白了自己的病情,精神状态大不如前,心理负担也明显加重,开始考虑一些后事。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的工作,怕我贪心怕我疏忽,还经常为我敲敲警钟,勉励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也渐渐地看出,真正属于母亲的日子不多了,死神已经悄悄地向她走近。我每隔一周,总要回去看看她,陪她聊上一会儿,有时还要住上一宿。
母亲生日那天,我特意定做了生日蛋糕,在一片烛光里,全家人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共同祝福她身体早日康复。望着她满足而又凄楚的笑容,望着她消瘦又孱弱的身躯,望着她辗转反侧坐卧不宁的体态,我是心如刀割,悄悄地背过身擦了擦眼睛。
突然,我开始对自己怨恨起来,母亲能够很清楚地记得我的每一个生日,为什么从前就想不到为她过生日呢?哪怕只有一次也好,而这回过生日是第一次,也许也是最后的一次。
不久后的一个清晨,父亲突然打来电话:“你妈妈有情况,你们尽快回来吧!”当我和姐姐赶回家时,母亲无力地抬起头望了望我们,一句话也没说,躺在炕上直喘粗气。
过了一会儿,父亲叫来一位医生,他看了看,摇摇头说:“过了今天,就不要紧。”父亲送走医生后,就赶快打发亲戚和本家购置衣物。我和姐姐一直守在母亲身旁,一会儿为她擦擦脸上的汗水,一会儿为她拭去嘴边的痰液。大约一小时后,我们一转身,母亲已经永远地去了。
母亲,在乡邻们的惋惜里,在亲人们的痛哭中,随着乐师喧天的鼓乐,跟着我儿子扛着的引魂幡,缓缓地走了,去了荒郊野外属于她的那片地方。
后记
今天,我看到以前写的文字,不由自主地又想起生我养我疼我爱我的母亲,想起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永远地去了,想起我前年亲笔书写的挽联:“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杳无声”,再一次泪流满面。
我再也听不到母亲亲切的呼唤了,再也看不到母亲慈祥的面容了,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永久的遗憾。
母亲,我最亲爱的母亲,你能听到吗?我好想你!
初稿于2005年4月4日晚
修改于2005年10月30日
-全文完-
▷ 进入清风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