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劲是一所镇上中学的教学骨干,口碑甚好,大家说他前途无量,他也趾高气扬。
一日,与同事“酒战”。大家大谈“聘任”“下岗”等问题,大发议论,忧国忧民。此时他已进入状态,站起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下岗才会发。”“有勇气,你带头啊!”“我马上走,你们千万不可挽留。”人们将信将疑。
爱面子的张劲真的当晚就回家,再也没有来学校,几个同伙忐忑不安。
一个月后,张劲在县城摆摊,专卖旧书和旧杂志。那次的一位酒友看到,只远远看着,看他满面春风,不敢和他打招呼。
背后,人们夸他“有勇气”。殊不知,张劲多么想回到学校。
但,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张劲努力奋斗。
第二年,张劲来到学校,推销练习和课外读物,人们叫他“张老板”,他笑脸相迎。操场上,一位曾经的学生叫他“张老师”,张劲好奇地打量他,没有像以前那样亲切回应,机械地说:“你好!”,此时他真想哭,但想到今天来一趟,可赚好几千,胜过几个月的工资,他还是微笑地离开他工作10年的学校。
2、
吴砺在学校很有号召力,一群年轻人总围着他转。他众望所归地被推上当学校的行政领导。
“苟富贵,毋相忘。”,“我吴某用人格保证。”
吴砺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
一次教师大会上,他莫名其妙地批评他的同盟----李老师。大家目瞠口呆,一些人暗地里夸他是好领导,一些人愤愤不平,一些人说“此地无银三百两”。
周末,吴砺在家设宴热情款待昔日同盟,包括被点名批评的李老师,并竭力解释原由,大家一致认为他领导有方,李老师也表示: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大家哈哈大笑,一同举杯,“感情深,一口闷”。
从此,吴砺再邀请,没有一个同盟去了,大家用不同的理由推辞。
大家渐渐疏远了他。
一年后,他升官到别的学校任副校长。
听说吴砺混得不错,可能要再升了。
3、
曾凡是优秀的毕业生,却鬼使神差被分配到乡下的中学任教,他教起书来连一点劲头也没有。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由于昨晚通宵的“麻将”,他倦得很,就让同学自习,自己趴在讲台桌上休息,一觉醒来,精神了不少。他第一次认真地打量班级的学生,突然,他发现了一张很熟悉的脸,这个发现不得了,他捞起所有的记忆,也没有丝毫的奇迹出现,他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熟悉?”
好奇心驱使他揭开这个迷,他努力地接近她。更奇的是每当看到她的脸,讲课就越有力量,他自己也发现他为她而教,他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期中考后的第一周,她开始旷课。他和班主任商定去她家家访,当然班主任并不知道曾凡想了解“探找熟悉的脸”的意图。
太阳赖洋洋地照着,他们来到她家。她的家在半山腰,房子破败不堪。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后面跟着一个并不年轻的男子,他的右手大约只有一半,因为空空的袖管跟着没有节奏地摇。曾凡还没有在惊讶中反应过来,传来很有礼貌的声音:“老同学。”他大吃一惊,定情细看,原来面前这位朴素的农人就是初中的同学,“难怪?难怪!”他自己对自己说。然后他们开始聊了起来,还喝了自制的糯米酒,也了解到老同学因车祸截肢,后到女方入户,现有1男1女,家庭经济困难,念不起书。
回到学校,他猛猛地喝酒,醉了一天一夜。酒醒后的第一件事,独自到老同学家把她接到学校,回到学校就第一次坐在灯下认真地备课。备完课,他伸了一个懒腰,推开窗,乡间的风习习而来,他第一次感到乡间的风这么清新,在这寒冷的冬夜竟然还有丝丝的暖意。
2005/3/30
-全文完-
▷ 进入侧身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