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昔年麟园一别,已过廿载。适逢改革开放盛世,我等在拼搏奋斗之匆忙中,不意已届不惑之年。回首往事,在时光荏苒之中,为事业、为家庭之专注者多,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之关注者少,匆忙中渐渐淡忘了师生、同学之情。
思我等历二十年之打拼,已各有所成。事业中,呈上起下,为社会之中坚。家庭中,上有年迈之父母,下有年幼之儿女,为妻儿之砥柱。每日奔忙于职场之中,鲜有懈怠之余暇。惟同学之情之谊,乃梦中一缕相思,每于万籁寂静之时,叹廿载悠悠岁月,念三年同窗之情。怀思古之幽,感离别之伤,思之念之,常夜不能寐。
忆廿三年前,我等步入麟园。经母校之培养、师之教诲,我等由懵懂少年成长为天之骄子、国之栋梁,每一点进步皆由此始、皆由此成。而师生、同窗之情之谊,即使远在天涯,又似近在咫尺。无师之教诲,无我等今日之所成,感念师恩,乃我等之本份。同窗之谊,始于“青梅竹马”之时,似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心扉;又似夏日里的一丝清风,滋润心田。
吾等当时刻关注、关爱麟园,为麟园之发展尽心尽力;永远感念师恩,勿忘成长进步之根本;永记同窗之友情,于尘世之中以之净化自身之身心。有感于母校百年庆典之盛会,师生、同学重逢之乐事,遂书此文以念之。
题记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属于你,属于我,留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同学们含泪唱着这激动人心的歌毕业了,大家虽然相约着二十年后的相聚,年轻且朝气蓬勃的我们不会想到这次分别真会有二十年这么久。
不知是哪位聪明的同学投石问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那颗离太久的心都蠢蠢欲动,校友录本班网页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为此打了90多页的留言,成规模的文字有:五次计划书,会议方案4个,统计到会人员表6篇,倡议书3篇,会前感言两篇,会议安排3次,会议时间改了3回,终于能履行当年的约定:在母校,我们生活三年的教室那魂牵梦绕的地方相会了。
晴朗的天空连一丝风都没有,早早立在学校大门前的我却仿佛有灰尘吹落眼中,模糊看着正对大门甬道两旁那熟悉的丁香树,曾无数次在这丁香丛中穿行,匆忙的我总是很淡然地看着那忧郁的花毫无声息地灿烂了六次,却不曾想到那日的一别竟有那么的久远,咫尺天涯,二十年没能回头看来时的路,只有那浓郁的芳香却从来不曾散去,一直在心灵深处萦绕不绝。
甬道尽头高高耸立着东北抗日名将李兆麟将军的青铜头像——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的不朽的丰碑。我们入学的第一时间参观了学校的大礼堂并知道:李兆麟将军在“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坚苦卓绝的条件下,心中冲满着“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的信念而坚持打击日本侵略者数年之久并最终“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没等到“光华万丈涌”却被自己的同胞国民党特务杀害后,中共满州省委在这里召开了纪念大会,声讨国民党反动派专打内战的罪行。不久,我校正式以将军的名字命名。1955晋升为全省重点学校,我校一直是全县莘莘学子通往大学的唯一通道,能来这念高中,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迈入心之神往的大学校门,我班有好多农民的后代,有一些是他们村子第一位有幸能入读这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全村的父老乡亲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站在村口,看着载着他们全村人骄傲的汽车驶向了光明的前程,才放心的离去了。也有几位这样的孩子迷失在那眩目耀眼的光环里而不能自拔,在高考时名落孙山,落得和西楚霸王项羽一样的无颜见江东父老,其中只有一位没能站稳脚跟不得不回家种地,其他人通过代课,进修、转正最终成为合格的教师,一位幸运者现在已经成为副校长。
出了甬道就到了省一级保护建筑——兆麟南楼,一座建于55年的二层黄色的楼,我们的教室就是一楼楼梯右边的第一个屋。我们在校时,还有一座同风格建于30年代的兆麟北楼于之遥相互应,入学教育的礼堂在那里,可惜现已拆除了。
在楼门口,大家一直踟躇着、寒暄着、都眼睛红红,原来都需要先平静了那颗狂跳不已的心才能走进那已经陌生了却曾经非常熟悉的、梦中常常光顾的、记录着我们的青春、记忆着我们成长的地方。终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子勇敢的走进了教室,它的变化却微乎其微,回头看看老师和同学的脸,虽然二十年的时间或多或少的在大家的脸上留下了烙印,却淹没不了当年的影子,浠慌的心终于平静了,明白自己是真真正正回了年少时代的“家”。
在这儿,我们度过了整整三年的青春时光,每天循规蹈矩的往复着天蒙蒙亮开始的晨读和预习、聚精会神地听各科老师抑扬顿挫的八节课、复习整理写作业到夜深人静。
至今耳边还仿佛回荡着各位老师的声音:高一班主任潘老师因在乡下语文课讲得声情并貌、才华横溢而全县闻名,才刚刚被挖来我校,那伶俐的口齿、清新的语言、口吐莲花般的妙语连珠令我们如罪如痴,不能自己;高三班主任数学老师那凝炼的话语、缜密的逻辑、丝丝入扣的步骤、出神入化的解题方法令我们深深地折服;高高大大、英俊潇洒、才出大学校门、一身儒雅的化学老师是我们全班人心中的偶像,令很多人都步了他的后尘,那课讲得真真正正的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很多例子就来源于我们的周围,至今还如刚下课一般清晰可见;文静雅致的蒙古族生物老师,亲切的大姐姐一般,结婚的第二天带着一脸的害羞来上课,把关爱和温暖撒向了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不让每一个掉队;全校气质最佳的英语老师不仅上课熟练自如,课下把我们每个学生研究的清澈见底;正当壮年的经验丰富物理老师惜言如金,简单明了却都透彻明白。
就是在这里,我们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羽翼渐丰的青年。
有三位老师参加了今天的聚会,高三班主任专程从大庆赶来,沉没寡言的老师非常激动,他当我们一年的班主任,没见他说过这么多的话;在山东任教的一位语文老师,恰好回乡7探老母,接到通知欣赏赶到,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有关山东的人文地理课;另外一位也是语文老师,一直在本地,讲了一个长长的三重复句:一重是总结过去,二重是畅谈现在,最后是展望未来。听着三位师长的话,仿佛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无忧无虑、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
课间休息的轻松活泼调侃、因半块橡皮之类的小事引发的矛盾、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谁不小心打破了的酱坛子、激动无比的以电影《青春万岁》为主题的班会、女同冰上课中蹒跚的身影、篮球场上男同学并不高超的球技、各个周六下午和三班险象环生的男排赛总能在女生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喝彩声中获胜、运动会上我们班全校第一快的风一样的速度,等等还仿佛就在眼前。
“当你终于可以回头去看来时路的感觉很奇怪,很陌生,也很疼。回头着实需要勇气,因为……”高一暑假去看那如诗如幻的二龙山水库,在归途中滂沱大雨不依不饶下了全程,雨寒在我们身上,却寒在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老师的心里。老师在短短四天里,骑着他那除了玲不响那都响的自行车跑完所有同学的家,看到了弟子都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由于过度劳累到家就晕倒了。人虽抢救过来舌头却长了,说出的话谁都听不懂,从此再也没能走上讲台,当时只有四十又七岁,文革后重新上讲台只有短短的两年,纵有千万的才学,都只能烂在腹中,这份无奈,这样的折磨情何以堪?
到会的学生有30人,当年共55人,有10人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了,外地工作的6人没能赶回来,高大帅气以滑冰著称的体育委员因车祸已经和我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了,那次的分手竟然是永别。到会的同学也简短的自我介绍了:有当官的、发财的、个体户也有如我的一般职员,无论做什么都有一样心情是激动,都有一样主题是想念,都有一样希望是大家将来更好!变化最大要算当年不苟言笑的老夫子,变成这次聚会的操刀手,运筹帷幄,指挥了大家50多天,这个会最终圆满聚上了,还勇敢地说了他偶像的名字,使我们都汗颜。还有一位当年沉默寡言的同学张伟,现在居然能出口成诗,朗诵的也委婉沧桑、荡气回肠。其他同学无非是当年丰腴些的现在苗条了,而当年多数苗条者却大腹便便,大家都脱去了当年的羞涩而开朗大方起来。
我们给母校做了一快刻着“桃李满天下”的石头作为聚会的纪念,新校长很重视,埋在主楼前最醒目的地方,还和我们合影留念。又参观了家乡的几个有名的地方:第四野战军纪念馆,46至48年四野的将领林彪和罗荣桓在我家乡战斗过,他们当年居住的房子开辟成此馆,了解了四野的历史;还参观了家乡的文化关,知道了家乡的历史和现状,;参观了开发区,知道了家乡的将来;还在家乡的承旭湖上泛舟,湖心的两座小岛上有一座烂漫的浮桥相连,桥上的木板缺了好多快,我实在喜欢那桥,穿着不合适宜的高跟鞋,长过脚踝的牵牵绊绊的裙子,冲上桥去,小心翼翼地走一趟,那份晃晃悠悠、飘飘忽忽、有惊无险的感觉异常的好,嫌不过瘾,竟然走了三回,落了“淘丫头”的美称才肯罢手。
两晚的酒都喝得适量,没影响自由自在地唱歌、随心所欲地跳舞、无所顾及,当年闹到毕业都没和好的冤家竟然现在紧密无间、深情地合唱着《朋友》,《同桌的你》是当晚最热门的曲目,开始是独唱、二重唱、四人小合唱,最后变成声嘶力竭的嚎,渴了喝口啤酒,继续,终于都哑了嗓子才作罢。
两位同学当晚有急事必须得走,送走了他们,离别的凄凉氛围才蔓延开来,一个喜聚不喜散的同学最先悄悄地流泪、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大家一边劝他,一边也涕泪满江河了,天也静悄悄地蒙蒙亮了,虽然都回了房间身子躺在床上,哪舍得合眼,“忽然失眠的厉害,整夜的不能入睡。是否可以想象36小时不合眼的痛楚?因为不敢,因为一闭上眼睛就是你们之间曾经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这样的同学不只一两位。
第二天清晨,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仍在病中的老师家,家里的情况依然如故,贫穷得无遮无拦,老师的病也更重了,长长的舌头挂在嘴外,舌头和嘴唇在神经质的抖动着,说出的话象刚学说话的孩子,一边流泪还一边坚持说出我们每个人的姓,然后号啕大哭,我们也都肝肠寸断,却不敢落泪,大家都倾空钱袋,希望能解一下老师家的燃眉之急。
千般无奈,万般不舍、一步三回头地走出那熟悉的长长的院子,同学之间也挥挥手,告别了,带着满心的惆怅。
“没有了爱的日子,给我一些音乐和文字吧,可这些文字进展的极为冗长和缓慢,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平静的、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的把那段经历变成平铺在这里的文字”。
同学们才思泉涌,发了好多篇会后感言,选了张伟的一篇,做文章的结尾。
往事就在不远处,
却怎么走也走不近……
曾想起你时,
象想起一个很久远很久远的故事。
见到你时,
却仿佛只隔了一夜。
待早晨醒来,
才发觉,
已送走了那么多
青春韶华!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5-10-29 15:38: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白雪飞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