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晨正在上班的时候,单位通知下午集体去西安民兵训练基地打靶,大家一阵欢呼。
吃过午饭,18个人聚到一辆中巴车上,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来到了位于西安城郊渭水塬畔的靶场。
下了车,草地上整齐排放的5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令我眼前一亮。忍不住上前端起一支,“哗啦”一声拉上枪栓,对着近前的同事叫道:“不许动,举起手来。”
同事莞尔,教导员赶紧过来严肃地告诫我:枪口不能对人,即使空枪也不能这样做。
放下枪,年轻的教导员把我们集中到一起,简单讲解了射击要领后,管理员把子弹顶上膛的步枪摆到了靶位上,开始了实弹射击。
靶场一共5个靶位,第一轮每人5发子弹,采用卧射的方式,射击距离100米。∮
我们18个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与枪支亲密接触,既兴奋又紧张,所以当教导员让我们上靶位的时候,大家都有些逡巡,推举我们几个胆大的打头阵,我上了4号靶位。
卧倒,持枪,瞄准,心开始怦怦乱跳。教导员一声令下,我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脆响,枪口火光一闪,弹壳横飞,枪托震得我右胸隐隐作痛,但心里却是异常兴奋,接着又连续扣下扳机,体味那瞬间带给身心的刺激和快感。
还没过足瘾,5发子弹就打光了。飞快地跑到百米外的靶前看自己的成绩,3发子弹穿靶而过,一个10环,两个8环。指导员开玩笑地说:“5发子弹搁到3个‘敌人’,不错不错。”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见我们英雄一般得意洋洋地走下靶位,其他的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上去抢占靶位。
每个人都过了一把枪瘾后,又分成四组进行团体比赛。我们组4个人40发子弹打出了210环的“骄人”成绩。
随后,指导员又领着我们进行了五四式手枪35米距离的射击,让我们过足了枪瘾。
【二】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靶,感觉非常爽,以至于回到家里,还在久久回味那对我来说激动人心的一幕。
久在机关工作,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熟悉了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生活规律。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与重复中,激情在逐渐冷却,心灵在趋于麻木,整个人就像看似平静的一泓湖水,已经因为缺乏源头活水而水草丛生,于沉寂中无奈地泛起泡沫来。
打靶归来,感到更多的是收获了一种心情,这远比打中10环更令我兴奋和激动。
人是一种需要展示自我价值的高级动物,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远比其他动物强烈和复杂得多。更多的时候,其他动物只是在争夺配偶时才展示自我,那是为了延续后代的需要,而人展示自我体现在各个方面,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所谓名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人展示自我的衍生物而已。当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失光华,当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殆尽,支撑生命体并使其散发醇香的,往往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的记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在寂寞时回忆。有人说,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利,这是不是说明自己已经老了呢?我无法肯定,但至少从生理年龄来说,已经在渐渐远离年轻的码头。
回忆最多的,是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也许是因为这些记忆相对久远,就像越久远越醇香诱人的美酒吧。
童年的时候,非常热衷于枪支,近乎于痴迷。这多半是因为那时候战争题材的影片占据绝对地位、又非常受欢迎的缘故,《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等都是百看不厌的影片。最崇拜的当属《平原游击队》里的游击队长李向阳,他出现的时候,眼光又多半集中在他手里的两把二十响盒子枪上;最羡慕的当属《小兵张嘎》里张嘎子缴获胖翻译官的那把“王八盒子”。当张嘎子把枪藏带老鸹窝里的时候,就可笑地幻想走进银幕爬到树上把那把枪偷来据为己有。
为了实现拥有枪支的梦想,我开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实践。房前屋后的小树,成了我做“步枪”的原料。谁家请木匠了,就去捡下脚料用来做“手枪”。“长枪”、“短枪”做了一大堆,然后把小伙伴们武装起来,一起玩打仗的游戏。
哦,在那一幕幕游戏中的美妙时刻,我感到自己仿佛真的就是李向阳、就是张嘎子了。相信对于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这虽无名利可言,却是人生旅程中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它将伴随我们一直到生命的弥留之际。
生命是一条长河,它的源头往往是纯净无瑕、清澈见底的。慢慢地就裹携了泥沙,呼啸着奔向海洋,每个人都不会例外。唯一能使生命充满活力、奔腾不息、激荡浪花的,就是不懈追求、不断超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生命提供源头活水。就像打靶一样,枪就是握在手中的命运,靶子就是终极目标,只要努力了,就不必在意结果,只须把扣动扳机时那一刻的美好记忆留在心间。
【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新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战争就应运而生了。虽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和所造成的灾难是极其巨大的,但不可否认,战争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若人类诞生以来从来没有爆发过战争的话,恐怕早就因人口的急剧膨胀而自我毁灭了。这当然不是绝对理由,战争的主要作用在于破坏了旧秩序,建立了新秩序,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得到了发展壮大,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枪是战争的产物。枪出现以前称为冷兵器时代,那时候的战争更像是动物之间的角斗。两军对垒,旌旗招展,鼓角铮鸣。兵对兵,将对将,捉对厮杀。刀砍一串,棍扫一片,更多的是拼人的体力,因而赵子龙、关云长式的人物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绝对英雄。
枪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使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冲突不断升级,战争破坏力不断加剧。目之所及,就可以取对方的性命,想来是多么残酷和可怕的事情啊!
枪之后又出现了杀伤力更大的炮。美国作家安·比尔斯(ambrosebierce1842-1914)在他所著的《魔鬼辞典》里是这样注释大炮的:大炮——一种用来校正国家边境的仪器。读后使人在领略作者幽默的同时引发深深地思索。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无不为紧紧把枪杆子抓在自己手里而绞尽脑汁。秦始皇销毁天下兵器,铸成12个铜人,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大秦帝国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蒋介石“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并且有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作后盾,却不但没有把共[chan*]党人赶尽杀绝,反而丢掉了江山。难道是这条真理有误吗?不,这是因为这条真理的真正含义是:枪杆子里面只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不懂得这个道理,枪杆子抓得再紧也是本末倒置、白费心机。因而,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枪杆子绝对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枪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曾经夺去了几千万无辜者的生命。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21世纪,冷战宣告结束,局部战争虽然时有发生,但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的可能性在日益减小,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潮流。歌舞升平下,枪炮似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人类就像是一个既聪明而又顽皮的玩橡皮泥的孩子,总是在不断地创造,又在不断地毁灭;渴望和平,却又预谋战争。美国先灭阿富汗,再占伊拉克。日本不但拒不承认战争罪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道歉,反而不断在我国东海制造事端,首相带头参拜靖国神社……种种迹象表明,战争的威胁并没有远去,而是像吸血幽灵般徘徊在我们周围。所以,枪炮的历史使命远没有完成,在必要的时候,它仍然是“用来校正国家边境的仪器”。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这不是在我标榜,从中国的方块汉字中就能得到有力的印证。“武”是汉语独有的一个词,是无法准确翻译成外语的。从造字方式上讲,“武”是一个会意字,可以拆为“止”和“戈”两部分,“戈”是冷兵器时代武装军队的常规武器。止戈为武,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用枪的目的在于放下枪”,这说明我们睿智的祖先早就已经深刻理解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电影《英雄》的最后,秦始皇背对无名,终于悟出了“剑”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同样的道理,用枪的目的也在于维护和平。当世界和平远没有到来之时,我们还是应该擦亮眼睛,握紧手中的钢枪。
-全文完-
▷ 进入流氓公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