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徐神仙的传说(三十二)蕉下鹿

发表于-2005年10月25日 下午4:54评论-2条

三十二、历兴衰更迭朝代 投仙丹祐护子孙

话说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后,做皇帝的思想迅速膨胀了起来,他在公元1366年趁小明王在瓜步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只,把小明王韩林儿淹死了。第二年,又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由江西南取闽越,命杨璟为主帅,率荆湘之众,以取广西,命汤和等帅师讨伐方国珍。几路大军进展顺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形势喜人。

到了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岁次戊申,这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相国李善长等人的连表劝进下,看到时机成熟,便在应天城南面称尊,国号大明,自此吴王朱元璋便成了明太祖高皇帝,建元洪武,所以这年又称洪武元年。

然而,朱元璋虽然在应天做了皇帝,但元朝还仍然统治着北方。为了统一全国,朱元璋决定派兵北伐。即位没几天,即下诏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即日北上。明师一路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连连告捷,元兵水陆俱溃,一败涂地,明师所到之处,元军尽皆望风奔逃,只有极少数守臣拼死抵抗。顺帝吓得仓皇收拾行装,趁夜携着后妃太子,打开建德门,出居庸关北遁而去。八月二十日,明军进入大都城,元守臣皆死难,元朝遂亡,朱元璋终于统一了全中国。

结束了长达十七年兵马倥偬的战乱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相对稳定了一些下来,这时候,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生产力已得到逐步恢复发展。

蒲塘村也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正在重建家园,所幸的是由于蒲塘本来只是一个山乡村落,故很少惹及兵火,再加上有囦默真人的佑护,所以兵燹匪患程度较轻。人们所担心的王霸,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了,其靠山王溥也早被朱元璋削职,不久就暴病身亡。为此,蒲塘人去了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了却了一场担惊受怕的心病。

由于这些年来兵连祸结,元朝廷忙于用兵剿灭各地反叛势力,疲于应付各处告急,朝廷内部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及科举考试,因此没有开科取士,也由此造成了大量人才被埋没,徐孟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自幼在母亲启蒙下,着意攻读经史,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得满腹经纶,诗书文章写得绝妙,不料“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乃至湮没林泉,成为农夫。

且说孟清在至正二十二年腊月与周氏成亲之后,小两口恩恩爱爱,有商有量,周氏也很会划算,穷人家的女儿没缠脚,也就时常帮丈夫到田里打理打理农活,一家人相处和睦,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孟清用顺帝赏赐给父亲的资财,买了几亩水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倒也惬意。闲暇时,偶尔也会吟诗作赋,挥毫作书,或是邀来几位知心朋友,用自家酿的谷酒,在家里猜拳行令,讴歌唱曲,尽情玩耍。成亲后的第三年,周氏生了一胎男孩,婆婆龚氏高兴得不得了,视若心肝宝贝一般,特别是刘老太君看到有了重孙,更是乐颠乐颠的笑口常开,心情开朗得很。

刘老太君认为这一切都是神仙儿子保佑赐福的,所以特意请人用木头雕刻了一尊儿子——祥可的神像,用木龛装盛好,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朝夕烧香供奉。一来可时时看到早逝的儿子面容,以寄托心中的哀思;二来听儿子说过天上清寒,让他享食一些人间烟火,以抵御寒冷;三来希冀儿子保佑家人平安如意。她自己也从此吃斋念佛,一心向善,厚积福报。

自从太君雕刻了祥可的神像后,玉梅便不大敢到太君的房间里去。因为每去一次,看到祥可栩栩如生的面目,触景生情,就伤心欲绝,泪水洗面,想起丈夫生前的诸般情形,有几晚就休想成眠。

眼看媳妇又身怀六甲了,且肚子一天大似一天,玉梅喜滋滋的忙着准备小孩出世的衣物,并亲自操持家务,不让媳妇做任何事情,生怕有个闪失,只是让她静养,等待分娩。

周氏既不要做事,且又不断地加强营养,人变得白白胖胖,好象换了个人似的。 转眼到了洪武元年初冬,周氏突然叫肚子痛,玉梅知道即将临盆,忙吩咐媳妇到床上躺下,一家人上上下下开始忙碌了起来。玉梅叫清儿去请接生婆,自己又是到厨房烧水,又是准备接生用物,又是到房里探视媳妇,忙得不亦乐乎。

周氏在床上躺着,感到腹痛一阵紧似一阵,比生第一胎时还要难受,禁不住哼叫起来。玉梅忙问:“你 肚子好痛是不是?我去冲碗沙糖水给你喝,好不好? ”周氏点点头。玉梅冲好糖水,端到周氏嘴边叫她喝下,喝下后,周氏还是叫痛不已。

这时,接生婆已到,玉梅对接生婆说:“ 你赶紧看看是怎么回事,她生头胎时都没痛成这样,怎么二胎时反而更痛?”

接生婆检查了一会,对玉梅说:“我看她胎位有点不正,婴妇吃的营养过多,婴儿也有点过大,怕是生产有困难。”

玉梅说:“这怎么好?你是老接生的,替我想想办法吧!”

接生婆说:“这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可想,孩子是要靠她生,别人又帮不上忙,我们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玉梅说:“那,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她这样?”

接生婆说:“那也没有办法,我看她吉人自有天相,你做婆婆的就不要担忧。”

玉梅说:“说得轻巧,我怎能不担忧。”

已经过了一天一夜,还不见人生下来,玉梅一家人急了,周氏叫得也越来越厉害。孟清在房外踱来踱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人又不能进到房里去,只得在房外高声安慰周氏,时时叫出接生婆询问情况,接生婆只是说快了快了。

这样又过了一天一夜,依然不见人生下来。大家熬了两天两夜,又急又累,都疲惫极了,玉梅叫大家轮流休息,再轮流到产房照顾周氏。而周氏叫喊了两日两晚,也叫得筋疲力竭,竟昏睡了过去。等到醒来,又大叫不止,身上大汗淋漓,痛苦不堪。无论接生婆怎样叫用力,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眼看露出了一点点头发,被叫了几次用力,却又缩回去了。

刘老太君心疼、惶急得不得了,跷着一双小脚,趔进趄出,嘴里呢呢喃喃个不停:“这怎么好,这怎么好,咳,这怎么办,怎么办。我这么大把年纪,硬是没见过生人有这么难的。”

就这样在惊恐不安中度过了七天六晚,眼看周氏叫声渐弱,已经有气无力,人都快不行了。这天吃过晚饭,玉梅与太君商量:“妈,看来要准备后事了。哪有生人要这么久的?”

太君说:“我长这么大年纪也没见过,如果今晚再不生,看来是挨不到明天了。”

玉梅流着泪说:“想不到她年纪轻轻的就要这样的去了,这真是我害的。我总想让她吃好点,让她少做事,谁知这样反而害了她。”

太君也悲戚地说:“现在说这些也迟了,这也不能怪你,你也是一番好意。要不,我去烧香问问祥可,看他有没有办法?”

玉梅说:“他对女人生产的事会有什么办法?反正现在也别无它法,那么,试试也好,这也是最后的希望。”

太君说:“如果连他也没有办法,那就只好准备后事了。”

玉梅说:“那就请娘赶快去焚熏二宝吧!”

太君依言,连忙到自己的房间内,净过手后,在祥可的神像前点了三支香,然后点燃难香,熏上指甲,默默祷告。

俄顷,异香满室,烟云缭绕。忽然,神像开口说起话来:“母亲召儿何事?”

太君说:“儿啊,你媳妇生产了七天六夜,还不见生下人来,眼看人都不行了,今特来问问你,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神像说:“娘为何不早说,这等人命关天的事,害媳妇折磨许久,再晚一点的话,她就有性命之忧了。”

太君说:“怪娘一时糊涂,娘认为你对妇人生产的事也是爱莫能助,故没有惊动你。”

神像说:“儿为神仙,无有不能,这救人性命之事,更是神仙本分。娘可撮取难香香灰和上案前香灰,用温水调和成一粒丹丸,给媳妇服下,娘的曾孙女就可出世了,大人也可安然无恙。”

太君说:“你就不去看看她们吗?”

神像说:“我不便久留,即刻就要回去,就不去了,反正她们都过得好好的,不看也不打紧。”

太君说:“以后如遇有人难产,可否照此法行之?”

神像说:“没有难香作引,便不灵了。儿要去了,娘可速去救人。”说罢,神像再不开口,香气消失,烟云也随之飘散。

太君按照祥可的指点,依法调制好丹丸,速速拿到产房。这时只见周氏两眼已闭,鼻中尚存些许气息,忙叫玉梅撬开其口,将丹丸放入,再灌了几汤匙温开水,让她咽下,一会儿,周氏悠悠醒转,睁开双目,众人转忧为喜,正自惊奇,纷纷到床头探视,突然,“哇”的一声,婴儿已呱呱坠地,接生婆忙着洗儿,剪脐带,将婴儿包裹好,接着,帮产妇清理、换下污秽的衣被,安顿周氏躺好。

玉梅看见孩子终于生了下来,是个又白又胖的闺女,喜孜孜的抱给太君看。太君看见果然是曾孙女,佩服祥可料事如神,便把问祥可的前后经过告诉玉梅,玉梅听后又是悲喜交集。

玉梅将婴儿抱出递给孟清看,孟清苦熬了七天七夜,现在终于放下心来,一看此婴儿,且喜且恼,抱着婴儿说:“你这个小冤家,迟迟不肯出来,差点把你娘都给害死了,你知道不知道?”玉梅告诉孟清,是你父亲救了她母女二人,遂把太君的话又转告给孟清,孟清听着,看见女儿正裂开小嘴笑,便点着女儿的小鼻说:“你还笑呢,不是你祖父救你,还不知道有没有你。”

孟清抱着女儿来到房里,看见妻子的精神还好,便把女儿放在妻子的身旁,和妻子商量着给女儿取名字。孟清说:“既然是祖父保佑才生下来的,我看就取名叫祖佑好了。”

妻子周氏刚从鬼门关回来,经历了如此一场大难,听孟清要为女儿取这个名字,感到正合己意,想起自己生产时的艰难,若不是公公在天之灵保佑,此时早已做鬼去了,百感交集之下,遂含泪连连点头。

孟清把女儿取名叫祖佑的事告诉奶奶、母亲,她们也说这个名字取得好,很有纪念意义;她们说,若不是及时服下祥可指示的仙丹,恐怕难有其母女在世了,大家说着,又都流下泪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蕉下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章评论共[2]个
简竹-评论

欣赏哈~at:2005年10月25日 晚上8:48

荆楚风铃-评论

看这女人难,生了那么久啊。at:2005年10月25日 晚上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