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18日。南昌梅岭。
绿树映掩的省团校礼堂,一个初而坎结继而滔滔不绝的人在演讲。他的话语宛如潺潺溪流,又似煦煦微风,激荡着人们的心田。最后,掌声狂风海涛震撼着礼堂,听课的团干部哗地涌到了讲坛边。
一张张彤红的脸,一双双滚烫的手,还有那敞开着无数希冀的笔记本1……使他惶惑,激动,他想起了前天在太原领奖的那一幕……
当他捧着全国青年企业管理论文一等奖的奖品——那面精致闪亮的石英电子钟的时候,夺眶而出的热泪禁不住啪啪地咂在光洁鉴人的钟面上。泪水下,放大了的秒针正冷静地划过绞剪的时空,一步步迈进——超越……
火车风疾电弛,汽车长途颠簸。1970年的4月,赣南的山风还裹着料峭的春寒。17岁的朱胜龙夹在大批上海知识青年中间来到这里,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这神奇而陌生的一切。
他曾就读于培养出李富荣这样的世界乒乓球名将的上海巨鹿路第一小学。胜龙,是父亲给他取的象征着辉煌图腾的名字,可他人却长得那样赢弱,他太爱读书。
来到这遥远的异乡土地,他与纯朴的山民打成了一片,成了全县首批知青党员,还挤入了公社团委委员之列。
1975年龙南师范招生,许多人因其偏僻闭塞望而却步,朱胜龙却报考了。
读书期间的两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优异成绩从师范毕业。
1978年夏天。南昌。他作为被抽调的工作人员参加了省教育工作会议。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他尽心守职。带队的行署副专员从一大摞会务组编印的简报中发现了他。回到赣州一纸调令,他春风得意地跨进了赣南日报社的大门。
报社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一接触工作和同事,他才惊异地发现自己的知识层面上,竟然还有大片荒芜的[ch*]女地。
人们突然发现平时爱说话的他,变得沉默起来,眼里闪着思索的光。他拼命地读呀读,不停地写呀写。小说、剧本、诗歌不断地从他的笔下涌了出来。可是倾注了满腔热血孕育的“婴儿”总是在希望和失望的轮回中相继夭亡。他苦闷,迷惘,搁笔反思,自己的文学底气太差,也许根本就不是搞文学的这块料。经过冷静而痛苦的否定之否定之后,他开始自学经济管理科学。
夜已经深了,妻子搂着宝贝女儿早已酣然入梦,甜蜜的呓语中还似乎滲着缕缕怨意,朱胜龙捧着书坐在灯下,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妻子是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学校里还有几十个像女儿一样的宝贝学生,她太累了……自己八小时工作时间排得满满的,有点空闲就看书,有点闲钱就买书,所有的生活色彩都被自己涂成了字和蔼纸的黑白,她受不了……退而思之,令人羡慕的中专文凭,温暖的小巢,两份不错的工作,不学点烹调,做做家务,逛逛公园,逗逗孩子,舍熊掌而取鱼肉,何苦?
他屏气宁息,意守丹田,驱逐了乱心的猿马,苍天不负苦心人,几年业余的自学下来,他通过了马列主义专业的大学自学考试。来之不易的卷面成绩未能使他沾沾自喜,他是一块海绵,而不是一片贪婪的沙漠。
他结合自学研究了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弗里德曼的《社会心理学》、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等大量的管理学专著。他结合工作做了许多调查,撰写了一批学术论文。他数百次投稿,似泥牛入海。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失眠,辗转反复,他有时他记不起多少次心烦意乱地把刚写好的稿子撕得粉碎,发誓再也不粘这枯燥乏味的研究。然而时代的改革总是牵扯着他无法麻木的神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每次让他冷静下来之后又默默扫净地上的纸屑,重新握起沉重的笔,又一次陷入了思考。
一次,他去一个设备落后,条件差,人员少的集体企业采访,发现这个企业由于管理科学,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高于同类国有企业的数倍。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他将感受上升到理论连夜写出了《论满足的两重性》,这篇论文很快被全国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采用。拿到杂志的那一刻,他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但他又迅速冷静下来,回首以往的日子,引以自慰的是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只有在个人和国家命运的结合坐标上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不断引爆出更光辉灿烂的花朵。
从这以后,他更拼命地思考,撰写,《光明日报》编辑、著名理论家李春林从雪片般的来稿中发现了他的文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四次让他的论文在一版专栏中“亮相”,《领导科学》、《企业管理》、《中国企业家》、《新华日报》等十七家报刊相继发表了他的二十四篇论文。他的《权力•压力•动力》因“立意较高,很有见地,对当前企业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评委会语)而被评为全国青年企业管理论文一等奖;他的《领导行为激励与劳动者的积极性》被评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优秀论文。“十年磨一剑”,一个中专文化的毕业生通过自学成了地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中国科协现代管理知识讲师团的兼职讲师……
他成功了,他走了一条并不顺畅的之字形奋斗道路。
租赁制、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全国四十多万家企业需要改革、探索,发挥巨大活力,国家需要大批管理人才、领导者、企业家……
他深知个人力量单薄,太原领奖之时,他主动捐款并倡议设立全国青年企业管理论文奖励基金,得到另三位获奖者的一致响应,连国家经委干部培训中心的教授也慷慨解囊支持。
他成功了,闪光灯和摄像机频频对准他,鲜红和荣誉包围着他,他细眯着眼睛,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人总是在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一步步前进。朱胜龙也仍然在苦苦地思索,为自己,为国家,寻求新的超越。
本文已被编辑[梦天使]于2005-10-25 15:01:4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