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从沉甸甸的《平凡的世界》走出时,我依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一任泪水横流。是谁把苦难注释得如此真切?是谁把生命挥洒得如此鲜艳?是谁把人生敲打得如此响亮?是路遥,是从苦难中站起的路遥,是不顾自己身分蘖节体日夜挥笔疾书的路遥,是患肝功能衰竭而离世仅四十二岁的路遥啊!
路遥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的一个贫民农家,吸吮着黄土地丰姿的营养,坚强地生长着。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文学之旅,艰难地跋涉着,不分昼夜地耕耘着,默默地收获着。终因《人生》而载誉文坛,数不胜数的荣誉纷至沓来,掀起一股股浪潮,汹涌地淹没着路遥坚定的追求。路遥受不了这种无奈,就在鲜花众众、金光闪闪的时候,挥手而去,作别所有的鲜花和赞词,把关怀和温暖裹进记忆,独自一个人,走向了毛乌素大沙漠。在那无边的苍茫中,在那无尽的寂寥中,他用大宇宙的思索,观照着生命,观照着人生,观照着人类的现实和历史。他和他自己作了一次残酷的“赌博”,以他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作了沉重的赌注。把自己关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夜以继日地在文学的大海上航行,在小说的田地里精耕细作,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铸就了这样一部辉煌的鸿卷巨作。每字每句,无不飘洒着他生命昂贵的血液;每页每章,无不飘荡着他奋斗不息的灵魂。他以“滴血的手指”,坚强地“弹拔出绝响”;他以“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以超出生命极限的意识和力量,写下的这部小说,震憾了所有膜拜的心灵,激励着每一双双陷入困境和苦难的仰望。
路遥是一个精神使者,痛苦着人类的痛苦。当我重又读完了《痛苦》,重又读完了《平凡的世界》,重又读完了《早晨从中午开始》。我又一次想起了路遥的苦难和坎坷,又一次看到了路遥艰难的抗争,尽管这种抗争无法改变生命的结局,但仍然是我心中点燃的启明星,日夜照着我行走的足音。路遥是一个理想的文学家,为着文学而穷尽了生命,他写作绝不是为了功利,也不是为了虚名,而是觉得“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因此,当“眼角糊着眼屎,手指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搁在刀刃上”时,他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而是更加勤奋地写着,直把生命也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写成一段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灿烂的诗句,才永远停止了飞翔。
路遥,是一首永远读不腻的诗,是一篇永远读不完的文。而我一直用心在读着,只有我一走进路遥的世界,我就读得自己双眼迷漫,再也无法看清所有的文字·····。
(稿于2005年10月23日深夜)
-全文完-
▷ 进入徐玉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