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岭,地处九江县境,是庐山一支脉。远看象一卧虎,曲颈回首,正用舌条润舔自己的尾巴。所以,故来勘舆家把此地称为“卧虎舔尾”风水宝地。民族英雄岳飞之母——姚太夫人的墓,就在这“卧虎舔尾”的风水宝地之中。
我和妻来到此时,正是秋雨霏霏。立路旁遥望,几座建筑,黛瓦白墙,一条石阶,自下而上,白霭云雾,轻遮漫掩,整个墓园景区,缥缈似在仙境。步入墓区,空无一人,只“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迎面醒目。妻登上仪门台阶,向里轻呼,许久,一老者方出,微笑中告之,几日秋雨,游者甚少,其他人员皆已休假,只他一人在此守墓兼作工作人员。
购票进入仪门,“一代贤母”四字匾额,苍劲工整,映入眼帘。细观之,是现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书。仪门后两侧,两对石人石马,相向而立,威风凛凛,正气浩荡然。仪门之后是岳母祠,三米之高岳母坐像,手扶龙头拐杖,一脸慈祥。像后墙壁上,“岳母纹子,尽叫报国”“教子习文,励子从戎”的巨幅壁画,分列岳母像的左右两侧;“母教典范”“英雄母亲”等一些当代名人题书条幅,琳琅满目,更让人心生敬仰。沿祠后台阶,拾级而上,是供有岳飞立像的享殿。殿内陈列着岳飞屯戍江州及岳家市遗址和墓区出土文物。沿殿旁石阶向上是叠翠亭,翘檐飞角,临空而立。岳母墓就在这享殿和翠亭之间。
岳母墓冢,并不像北方所见之古代墓冢那样高大,坐东南朝西北,用湖广石块砌成的圆形拱顶,寓意着对曾经岁月的眷恋。墓冢长9·1米、宽3·2米、高1·7米。刻着“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的墓碑,竖立在墓冢的前方正中,显得端庄肃穆。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两侧为1963年所立《重修岳母墓碑记》,整个墓体极为简洁。岳母墓以其简单的造型,给人一种简洁、稳定、原始的质朴,从而体现了岳母人格的高洁。
生长在河南,儿孙葬在浙江杭州,为何岳母墓却在九江?原来,岳母曾在九江居住两年,并且爱上了匡庐山水。岳飞是在公元1131年3月,率部收复被流寇李成盘据的江州(今九江),第一次到九江。第二年,朝廷正式命令岳飞屯驻江州,于是岳母随军到了九江。1134年,岳母又随大军移师鄂州(武昌),1136年农历3月26日病逝于武昌军中。岳飞奏报朝廷,高宗皇帝赐葬株岭。岳飞和其子岳云,亲自扶灵,将母亲的忠骸埋葬在庐山株岭,让母亲的忠魂与其生前喜爱的山水并存。
快九百年了,一代民族英雄的母亲,就在这秀丽幽远、风景如画的大地中长眠。据文史资料记载,明朝清朝乃至民国初年,每年的岳母祭日,当地的官府和民众,都要到此祭奠,表达对于岳母的敬意。我也曾经拜谒过很多陵墓祠堂,凭吊过很多英雄遗迹,缅怀过很多先贤伟业,但是祭拜像姚太夫人这样英雄母亲,仅只一此。一个生长在河南汤阴普通的农家妇女,受到历史的如此厚爱,受到人们的如此爱戴,是因为她教养了一个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时刻,能够立马横刀,解民倒悬的民族英雄;是因为她善良贤慧,忠君爱国的朴素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岳母刺字,“尽忠报国”,已经成为流传千古、激励后人的一种民族精神。
所以,今日岳母墓,它就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一堆坟冢,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籍;所以,拜谒岳母墓,就不再是一次悲伤,一次哀叹,而是一次洗礼,一次教化。岳母墓,以它的质朴简洁,点缀着青峰秀峦,以它闪烁着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光辉,滋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