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华钟美致夏心健
心健,在你信中说到家庭问题时,有两句话最妙:“钟美,我想她们之所以不能相互理解,第一在于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深刻考虑问题;第二在于她们不具备接受自己错误、深入自省的能力与勇气。”“我当然不是在纵容她的思想,而是仅从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她身上真的有可取的东西:在他人面前尽量展示好的形象。”因为我又看到了你身上的特点,你看问题总是那么全面、深刻、透彻。而其他人呢,只会以点遮面,不是以优点掩饰了大缺陷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说到看问题要全面,人们都会引用一分为二这个词语,但就是做不到。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父子间的心理纠葛,儿子有点象你的品性,也是不吸烟,不喝酒,不到处玩,不乱花钱,做家务很恋家,但父亲经常嘲弄说他:“你就只会守那一点死工资,连人家小刘都知道忙忙碌碌去赚钱。”小刘确实有做生意的一套,但是他是吸、喝、抽、赌、玩,更不知做家务恋家是什么,花钱比挣的多,父母都要气死了。拿这样一个人物来与自己比,殊不知这些毛病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命的缺点,儿子很痛心说:“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儿子,你早气死了。”父亲呵斥:“你要学人家的优点。”儿子辩解:“优点人人都有。”父亲又嘲弄着反问:“你的优点是什么。”父子一直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父亲居然对身边儿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儿子很心酸,他当然不会说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什么,他只有沉默了。心健,你说儿子的优点是什么?那些“不吸烟,不喝酒,不到处玩,不乱花钱,做家务很恋家”不正是难得的优点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这种品性的男孩是越来越少了。他不会挣钱吗?不,儿子的“不乱花钱”本身就是在赚钱呀!拥有这样的儿子是多么富有,但父亲不知珍惜是多么悲哀的事!心健,你看,不能全面看问题就使父子的隔阂多深,儿子更是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
心健,你母亲是一位过于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位置的人,总要求别人应尊敬自己、注意自己、关怀自己。我们年轻人许多更是这样,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太肤浅、稚嫩。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关注着象我这样的优等生,在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就应是被人重视的,而到了大学我成了成绩普通的学生,还真有一点失落感。其实得到别人的关怀是幸运的,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也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可能没条件,可能是没时间,可能没看见,别把人家根本没在意的一个眼神看作是对自己的鄙夷轻视,别以为没有遇到款待便是受到冷落,别把他人漫不经心的小议论看成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喜好也应是别人的喜好,不要以为我们的大事也应是他人的大事。我们是平常人,当然过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好心态。
你在信中谈论最后一个问题时,你说了“他们的语气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好象这个社会理所当然应是这样的”这么一句话,我能体会到你写这话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沉痛。真的,如果人们面对思想的腐蚀无动于衷,心甘情愿的去迎合它们,是多么可怕;如果人们面对这个严肃问题不是愤怒地谴责而是谈笑风生,是多么可怕。心健,如果我的生活环境真的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不知我还能否生存,不过幸而还有你这样的风向标。
心健,在每谈一个话题时,我总不由想到我们可能没有什么可谈了,可在每次沟通后不是你就是我总要有话题去谈。于是我没有这种担忧了,我坚信每次沟通后都会有新的灵感诞生,每次沟通后都有再上一个台阶。或者可以说我们的话题是写着信而不时迸发出来的,那么今天呢?
我常常想着年轻人在学生时代胸中总是充满雄心壮志,为了才华的施展,为了人类的希望要不懈追求着;可随后又对这种激情置之不理,甘愿束缚在狭小的世俗的生活圈子里,沿着习俗的轨道随波逐流。这就好比晚上打算要看日出可第二天就是起不了床。一旦踏上了世俗的道路,他们便忘记了来自何方,也不清楚将去何处,就象儿童一样仅仅受到饼干、蛋糕的支配。就象我单位的同事在平常看不出他们对金钱的斤斤计较,一到发工资、奖金他们便会对其分配方案的不公平而吵吵闹闹。
心健,究竟是什么吞噬了那美丽的冲动?而你的激情仍然永驻心间真让人感到鼓舞和鞭策。
记得小时候,老师们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有的说当科学家,有的说当音乐家,有的……可是随着心灵上的成熟,他们的这种美好思想让时间抹去了。我也曾认为人生在经过了许多历程后,激情会褪色,理想会尘封起来,而当我看到你在给别人的毕业留言的那一页的志向一栏中赫然填写着科学家和文学家时,我觉得我犯了错误,这一发现使我快乐。有的人自然会说“太不实际了,太天真了”、“都快参加工作了还象个小孩子。”等等一类的话。但我在一个杂志上看到的一个范例就会把他们的思想击得粉碎。英国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在老师布置的作文“未来我是什么”里写道他将来必定是一个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50年过去了,老师想看看他们现在他的同学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老师发出这一启事,没几天,同学们觉得有趣便写出地址让老师寄去了那本作文本。老师也收到一封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来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他,感谢老师保存儿时的梦想,但现在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自己的梦想就一直在自己的脑子里,一天也没有放弃过。心健,他用行动证明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儿时的理想保持50年,那么50年后的他一定已经实现了。我从这个例子以及你的例子中真切懂得了成熟不应是顺应现实命运而是排除自己的理想,应是坚持我们的理想,现实生活不能夺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比如我们永远坚信正义、真诚、善良和美丽的力量。把梦想保持50年,这需要多大的承受能力。当然我也承认有这种美好思想的人也可能会整日沉溺于泛泛空想中而丧失外部行为,空想越多,行动越少,这也是一个致命的误区。但我们清楚这一点便不会误入歧途,我总觉得这种情感恰是能把你送到成功彼岸的,你也正是拥有自由的思想并且能够以之来驾驭外部行为的人。
10月25日
-全文完-
▷ 进入和静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