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由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缘故吧!听到余秋雨这个名字也就是最近的事,而真正的"走近"余秋雨的,“走近”他的作品,却也仅仅是这几年。
之所以,我写“走近”余秋雨,而不是“走进”。主要原因还是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把!我想我确实不敢也不够资格说我“走进”了余秋雨。但是就在对散文的热爱上,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寻求中,我相信我和余秋雨走的很近。
真正的和余秋雨“亲密接触”还是缘于他的《文化苦旅》。他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文采是我所佩服的,但抛开文章本身,他的语言中的哲学道理和人生感悟也同样让我信服。我总是在认真的看完他的文章之后,心中增加一份哀伤,因为他总能用他独有的方式,把我带到那些让我足以沉思的地方和事件背后。使我思索那片有战争,有鲜血,有文化的地方,现在是否还依旧完好,而余秋雨的脚印是否还依旧在那片土地上。
也正因为这,我才觉得,余秋雨很勇敢,他不仅是行为的勇敢还是心灵的勇敢。他从来都不畏艰险,他所到过的每一个角落,他用一颗坚强的心,把一切不快的或快乐的一并放在他的文章里,从来都不会因为害怕而逃避。我想,也正因为他的这份对文化的执著,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总让我感到一份力量,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我说不上来。应该是积在他心中的一股信念把!
余秋雨的散文,总是有一点像是游记和哲理诗,两者的结合,让我在看到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有股冲动想再翻翻前面,当书无意停留在一片扉页上时,再看,我回发现惊喜,觉的又一种智慧的碰撞和另一番哲理的升华。
我想这就是余秋雨文字的魅力,语言上创新,让人读罢,再去领悟。思维上创新,总会在文化和事件的背后提出让人惊讶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而这一些,也仅仅只是我一夜的偶得,不算人物描写,也不算读后感,只是真诚的没有改变人称的一次对余秋雨的诉说。
-全文完-
▷ 进入如梦悠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