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神灵矶游子受阻 洞庭湖夤夜飞舟
话说至正二十年庚子(公元1360年)间,本县波源李家村有一户贫苦的佃农名叫李福,年纪约五十来岁,因事得罪本村李财主,惧祸而举家外出,几经周折,流落至湖广行省岳州路(今湖南省岳阳市)城郊以后才定居下来。开始是靠出卖苦力谋生,一家人生计很是艰难,后来混熟了些,人家看他可怜,便叫他租种了几亩田地,种些蔬菜到城里卖,由此,日子开始慢慢过得好点了。
到岳州后的第二年,也即至正二十一年,一天李福在街上卖菜,遇到同乡——新塘村的余成,二人他乡遇老乡,不由两眼泪汪汪,很是觉得亲热。这余成年纪约莫三十几岁,单身一人,在此地做些小买卖,虽无大的进项,倒也衣食无缺,还小有节余。
李福见余成孤单一人在此,便常常邀余成到家中做客,李福的妻子邱氏总是很客气的弄些酒菜,让他们边吃边聊,余成非常感激。后来余成来玩时,也时常会带些自己卖余的小物品送给李福的子女玩,或买些小菜、或拎瓶酒来与李福对酌,二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连李福的小孩子每次见余成来都叔叔前叔叔后的叫个不止,余成感到很高兴,一点也不感到孤单寂寞。
闲暇时,他们偶尔也会相约到雄踞洞庭湖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登楼远眺,欣赏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或相携到湖中的君山游玩,领略那里的秀丽风景。
到了至正二十二年,一日李福在与余成饮酒时, 提起了想回故乡去看看的念头,又怕回去被李财主刁难报复。余成说:“要不,我先写封信回去,叫我的叔叔侧面打听一下李财主的情况,然后再做定夺,大哥意下如何?”
李福说:“如此最好,但千万不要提及我在这里。”
余成说:“这个自然,大哥请放心。”
李福端起酒杯说:“有劳老弟费心了!来,先敬一杯,干了!”
余成举起酒杯,与李福碰了碰杯说:“你我兄弟,些须小事,何须谈起敬字!”
余成给家里寄去一信,可等到大半年后才收到回信,这已到了至正二十三年了。余成匆匆拆信,看到李财主已经病死的消息,高兴得连忙去告诉李福。
李福听到此言,也暗自高兴。心想,既然李财主已死,那便没有什么可怕的,大可放心回去了,俗话说树老千丈,落叶归根,自己总不能一直飘泊在异地他乡吧。有道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地虽好,终非久留之地,还是回去的好。想到这,他遂对余成说:“既是这样,我想今年回去过年,不知老弟你想不想回去?”
余成说:“既然老兄想回去,那我也同你一起回去一趟好了,我也有好几年没有回去了。”
李福说:“好吧,那到时我们就租一只船回去,省得走旱路,这兵荒马乱的,走水路安全些。”
余成说:“那倒也是,就听老兄安排。”
李福说:“那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候我安排停当就来叫你。”说罢,遂留余成在这里吃饭。
余成说:“一言为定。小弟今天还有事就不吃饭了,等下次有空时再来叨扰大哥。”二人别过不提。
待到冬至已过,田地里的作物也收成得差不多了,李福将田租赋税交割清楚,把田退还给地主,一家人便着手整理行装,准备回乡。
李福租好船只,邀齐了余成,选了个吉日,便扬帆启航了。船上人由于白天搬东西大都很累,到了晚上都睡得很熟,当天半夜时分,两个水贼偷偷潜入船舱,东翻西找,不料却惊动了梢公,他大喊有贼,余成第一个惊醒,忙朝船尾奔去,且边走边喊:“大哥,有贼,快起来!”
这边,那两个水贼看见被人发现,有点着慌,其中一贼挥着一把钢刀朝梢公砍来,梢公闪避不及,手臂被刀划出一道很深的口子,就在水贼再要劈第二刀时,被余成赶到,使出一招绊腿掐喉,将对方摔倒。另一贼看见同伙吃亏忙赶过来助战,被余成一个扫堂腿,绊得他摔了个狗啃土。先前那个被摔倒的水贼,正要爬起来对付余成,被余成一脚踢入水中。那边那个水贼正要行凶,被随后赶来的李福将斧头打落,二人扭打起来,余成随即赶来,那水贼一看不妙,一个金蝉脱壳,翻入水中去了。
二人来到后舱,点燃蜡烛,看见梢公手臂上血流不止,忙找来一条绷带,帮梢公包扎起来。余成还拿来点金疮药给梢公敷上,李福很奇怪的问余成:“相识几年,我还不知老弟会武功呢。你是在哪里学的?”
余成说:“在家时跟我叔叔学了几招,也就会那么两下子,谈不上会武功。”
李福说:“今天多亏了你,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真是要多谢你老弟了!”
余成说:“大哥见外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稍为有点正义感的人都会挺身而出,何况我们兄弟。”说毕,转身问梢公:“你的伤怎么样?要不要紧?”
梢公说:“伤虽无大碍,但撑舵是不行了。”
李福说:“这,这可怎么办?”
梢公说:“要不天明回去,换个梢公再走,客官意下如何?”
李福说:“你既然撑不了,那还有什么办法,也只好如此了。”
余成也说:“只好如此。”
天亮后,借着顺风,梢公指点着余成掌舵,将船撑回码头。梢公上岸跟船主说明前后缘由,请船主换个人去。船主没法,只好重新找了位叫长年的梢公,叫他去趟江西,工钱从优,这一折腾就耽误了两天的行程。
长年起锚,扯起桅帆,将船缓缓撑离了码头。在八百里洞庭湖中走了两天,长年发现天气渐渐变得不好起来,就在快要到神灵矶的地方,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已波涛翻滚,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已铺天盖地的袭将下来。长年拼命摇橹,将船靠拢神灵矶,抛锚停泊了下来。
直到傍晚,雨才收住,可灰蒙蒙的天空彤云密布,一点也不象要转好的样子。李福叹了口气说:“怎么回事哟,我咋这么倒霉。今天是走不了啦,还不晓得明天怎么样。”接着又问梢公长年:“这是什么地方?”
长年说:“这个地方叫神灵矶。”
大家一宿无话。夜晚只觉得呼啸的北风把船刮得摇摇晃晃,气温骤然冷了许多。
翌日,天刚蒙蒙亮,李福走出船舱一看,傻眼了。只见神灵矶白茫茫一片,厚厚的积雪把神灵矶的石滩遮盖得严严实实,湖面上也浮起了薄薄的一层积雪,天空中还在飘飘洒洒的抖落雪花。
李福来到后舱,叫起长年,告诉他下大雪了,问他能不能航行?长年起来看了看,一脸无奈地说:“走不了啦!这么厚的雪,船哪里撑得动,现在却还在下雪,还不知阻到什么时候哩!”
李福急了:“照此看来,过年都到不了家,这怎么办?”
长年说:“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别说回家过年,你就等着回家过年宵吧!”
李福又大喊余成,余成一看也大叫:“糟了,糟了。眼看过年都没几天了,这可怎么办?!”
李福垂头丧气地说:“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石尤风。这等下去,吃的都没有,岂不是要活活饿死在这里。”
余成问长年:“难道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长年说:“真的不行!”
李福闷闷不乐的 坐进船舱发呆,他的两个小孩子倒高兴得很,跑到石滩上玩起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
第二天,余成邀李福下船散散心,怕他一个人在那里闷出病来。可叫了几次他就是不出来,没办法,余成只好强行拉他出来,开导他说:“你坐在那里干着急又有什么用,愁出病来反而划不来。不如放宽心,说不定吉人自有天相,明天天放晴也未可知。”李福遂勉强的下船,随余成到神灵矶漫无目的的走走。
二人走了会,忽然看见前面山上亭子里似有个人,不免感到奇怪。这冰天雪地的,会有谁在这里?赶过去一看,李福认识,是蒲塘的徐祥可,原来早几年在家时,李福见过祥可几次。
李福见又碰到老乡,而且还是在这种穷途末路的时候,真是满泪眼对满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感到格外高兴,连忙过去与祥可打招呼:“嗨,祥可老弟,你怎么会在这里?”
真人说:“咳,别提了,我来洞庭游玩,不意被前两天的这场大雪困在这里,冷都冷死了。你老兄怎么也会在这里?”
李福说:“哎,也别提了。我的事等会慢慢再告诉你,你还是先到船上去暖和暖和吧。”说罢,径邀祥可来到船上。
李福忙着吩咐妻子邱氏去弄了几个菜来,自己找出了两瓶酒,对祥可说:“都是遭难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粗菜淡饭的请别见怪,先喝杯酒暖暖身子。”李福叫余成去喊长年一块过来喝两杯。
四人坐定,李福给大家分别作了介绍,然后端起杯子对祥可说:“老弟呀,真是有缘,会在这碰到你,我敬你一杯!”
真人起身谢过,一饮而尽。接着余成也敬了真人一杯,都是老乡,自然亲热。长年也敬过真人。
酒过三巡,李福便把自己的身世及船被雨雪阻至此地的经过向祥可叙说了一遍。
真人说:“老兄不要担心,我送你们回去便了。”
李福说:“老弟别说笑了,你自己都不得回去,还怎么送我们?”
余成说:“老兄没喝醉吧,这会撑船的长年都没有办法,何况你还是一个不会撑船的人。”
真人说:“我说的是真的,骗你们干什么!”
李福问:“那你什么时候送我们回去呢?”
真人一脸认真地说:“就在今晚。”
长年说:“这船桨都冻住了,怎么划?难道你会飞不成?”
真人笑笑说:“也差不多吧。”
众人只是不信。
真人说:“不信不要紧,只是今晚由我来操舟,你们不得偷看。”
长年说:“有这样的好事,我才巴不得呢,你就别吹牛!”
众人只当他说笑,也不介意。试想,晚上外面那么冷,哪个愿半夜三更去偷看他,于是一齐答应说,决不偷看。
当晚,大家因喝了几杯酒,都早早歇息去了,而且都睡得很死。未及五鼓,真人叫醒众人,说到了浒湾了。
李福和余成一看,果真到了浒湾镇。二人大惊,咦,这是怎么回事?忙问真人:“这不是做梦吧?”
真人说:“这下你们总该相信了吧?”
李福高兴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老弟,你用什么法子,一夜的工夫就走了千多里路?”
真人含笑回答:“我是腾云驾雾飞来的。好了,你们也到了,我也该回去了,告辞告辞!”说罢转眼就不见了。
李福和余成惊讶不已,由于还要收拾东西,再说过几天就是新年,一时没空,二人便相约明年正月初四一起到蒲塘去拜谢祥可。
到了正月初四,二人来到蒲塘祥可家里,要面谢祥可,接待他们的孟清莫名其妙,及至问清原由,才知又是父亲显灵。孟清告诉二人:“我爸前年二月就去世了,至今都快到两年了。”二人不信,还认为是孟清骗他们。孟清带他们来到真人的坟前,二人看到坟墓,这才知道是真人的神灵帮了他们,怪不得那个地方叫神灵矶,于是在真人坟前毕恭毕敬地拜了起来,虔诚地感谢真人的大恩大德。
第二年(即至正二十五年)春天,余成到庐山游玩,发现五老峰顶一巨石上有舟行过的痕迹,而李福一次偶然的在金溪境内的桃花岭上发现有真人的足迹,岩石上也似乎有船行擦过的痕迹,归而告诉真人的堂侄徐孟恕。徐孟恕当时是个秀才,专程到这两个地方考证,证实确有其事,遂在明永乐丁酉年(公元1417年)署金溪县事时,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并载入《徐囦默真人年谱》。
-全文完-
▷ 进入蕉下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