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杀猪匠的神庙三河汉子

发表于-2005年10月02日 上午11:02评论-7条

一河清水,两棵古榕,一只小木船,让古渡构成了一幅绝佳的水墨画。从渡口弃船而上,便来到了古镇的街口。这就是镶嵌在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结合部大娄山中的福宝古镇。来之前就听说,福宝古镇的庙宇特别多,整个古镇是因庙宇而兴起来的。到了古镇街上,仔细看过之后,才知所言非虚。福宝镇隶属四川省合江县,镇子不大,仅几百户人家,但庙宇不少,史料记载可查的有14座。现存尚有五显庙、土地庙、张飞庙(即桓侯宫,当地人叫张爷庙)、川主庙、禹王庙、万寿宫、天后宫、火神庙、董公祠、乡谊祠、王爷庙等11座。川南古镇离不开庙,凡有场镇的地方都有庙,这已不足为奇,但一个山区小镇有如此多的庙却是很少见的。中国人信神,对神之恭敬虔诚胜过对任何物体的崇拜,所有的神都为之建有庙。一个小镇建有如此多的庙宇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这与宗教没有多大关系。宗教的寺庙里一般有专门从事传教布道的人员,比如佛教的寺庙里有和尚,道教的寺庙里有道士,天主教的寺庙里有传教士,而古镇的庙宇全都没有专门的传教布道者,所有的庙里只有一个或两个看庙的香师。修庙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用以供俸神灵,寄托、祈求、减轻生活中的心理折磨。

一个小镇有这么多庙宇确实有些不可思义,生存就应该是一大问题吧?不过别担心,小镇人是从实用性来建庙的,各庙都有生存的方法。除了用于拜神,不同的庙还有不同的功用。比如文坛吧,本来是读书人聚会,设斋坛、烧盆香祭祀孔子的地方,但人们又在文坛后殿设了一个白坛,搞抬笔扶乩,做追荐亡灵的法事道场。有的更干脆把庙作市场,做起了买卖。如川主庙(清源宫)就卖杂粮、大米和干鲜。五显庙设赌场,卖豆花(腐)抄手小面米线等小吃。管庙的香师除平常收香火钱,根据各自的功能还有不同的进项。观音庙有求签、扮灵媒治病赚钱;白云坛扶乩问卜赚钱;张飞庙川主庙集日从猪肉、杂粮和米的买卖中得好处------大多庙宇还有香火田。

让我好奇的是众多的庙宇耗资巨大,兴建者都是何许人?问过当地人后才知道,小镇的庙大多是外来人集资修建起来的。比如天后宫(通称妈祖庙)就是福建商人建的。相传与福建莆田人陈汝亨有关。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县湄州人。姓林,生前是一位女巫,死后“屡显神异”,救海难,退海寇,祛病疠,解旱魔,是中国多神崇拜中“有求必应”最突出的神灵之一。陈汝亨是清雍正进士,曾任四川安县知县,于乾隆二年(1737)为安县天后宫写了一篇《记》,言“地险山川丘岭,蜀之谓也。利涉大川,后之德也,岂特吾乡人所宜庙而祀之乎?”把妈祖庙给荐了过来。禹王宫是湖南湖北人修建,被叫做湖广会馆或三楚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修建的,当地人叫江西会馆;张飞庙是客家人修建------

除了提供求神拜佛,庙宇还是一种文化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演戏和庙会。请戏班和办庙会的钱主要由庙田的租子,信徒弟子、行业会的捐助,募化等。每逢演戏和庙会,远近的人都赶来,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们来到时正是7月,小镇也很炎热。走到渡口时,真想跳进大漕河里冲个凉。不过,比起山外来,已经凉爽了许多。计划中是从古镇进大森林的,四川文学的高虹老师想要上玉兰山,因为意西老师一行没去过,不巧正在修路,去不成,于是就在古镇逗留了大半天,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老街上。镇文化中心主任小钟介绍庙宇时,张飞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他说,张飞庙除了一般庙宇的功用,人们还用来作屠工授徒、祭奠的场所,更在庙里卖猪肉。这个功用在所有的庙宇中应该是最特殊的。神庙卖猪肉,福宝张飞庙恐怕是第一个。不知睡了两千多年的张飞一觉醒来,看见满屋子的猪肉会怎么想,或许是非常高兴的吧,要不怎么会一直以来没有半点不满的表露?据当地人讲,早年福宝场的猪肉都在张飞庙里卖。每逢赶场天,全镇子要杀三五头猪,每头猪按惯例送管庙的香师半斤肉。

张飞是蜀汉开国功臣,官封桓侯。民间传说,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时候是河北涿县的屠户。《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张飞初识刘备时自我介绍:“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传说大约以此为据。因此屠户们便把张飞当做行业保护神来崇拜。福宝虽地处山区,但是四川入黔通道咽喉,故外来经商居住的人多。据合江县志记载,福宝场是清代初年才创建的移民聚落,几百户人差不多都是外来户。商业的发达造就了众多庙宇,外来移民又使得张飞能在此立庙。

事实上张飞恐怕连足迹也从来没涉入过小镇。诸葛孔明有七擒孟获之举,但走的不是这条路。最早从小镇经过直取夜郎国的,是公元前135年的汉中郎将唐蒙。彩旗飘飘,鼓声阵阵,唐蒙率军从古符关(今天的合江县城)出发,沿着夜郎古道来到了小镇。象一股锐不可当的铁流,向夜郎国倾泻而去。夜郎臣服了,但唐蒙没有在古镇留下任何可供考证的物相,倒是从未来此的张飞建起了庙宇。原因很简单,张飞是神,唐蒙不是。

神庙座东朝西,正面五开间,青砖砌墙,在古镇的庙宇中算是阔庙。单从规模,就可以想见当初兴盛的场景。内有戏台。从回龙街进入中门,便到了戏台底下,再由两侧钻出到院坝。戏台对面是大殿,两侧楼上是看台,左男右女,不相混杂,分别叫“男居楼”和“女居楼”。院坝里也可以看戏。很有喜剧意味的是,如今的神庙早已变成了民居。虽然楼宇依然,但大殿空空的,连早先供俸张飞神像的香案也不知何时就灰飞烟灭了。小钟告诉说,当年卖肉的案桌就在进门的坝子里。

我是怀着景仰的心情走进张飞庙的。从庙里出来,却有了另外一种感受。张飞我们谁也没见过,从电视剧里看到的是现代人在戏剧中的神勇。他的被神化,很大原因应是他作战勇武的精神。能在此立庙,与其说是崇拜,还不如说是实用的需要。试想,一群陌生的外来者,突然置身于封闭千年的土著居民中,心中难免害怕和恐惧,总是想要找到能唬住当地人的图腾,勇武的张飞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福宝张飞庙修建的准确年代已很难考证,据回龙桥头小庙里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立的道光十年(1830年)重造的回龙桥功德碑上的记载,应在1830年以前就有了,说明福宝屠工业祈祀张飞已有很深的历史。

神庙一但建起来,其权威立刻显现。据福宝镇新隆湾二组78岁的老屠工勾五福和福宝镇铜鼓村五社79岁的老屠工汪志云介绍,福宝镇的屠工无论是拜师学艺还是学徒出师,都要请张飞。授徒和出师都有隆重的仪式。学徒进师要准备4树(叠)纸钱,分别是“长钱”(用白纸包好的纸钱)两树,,“散钱”(没包封的纸钱)2树,一只公鸡,一个刀头(一小块切方正煮熟的猪肉),酒一瓶。布置一个香案,将张飞像供上。徒弟站香案前先给张飞像磕头,然后才给老师和引进师(介绍人)磕头。这个仪式后才算进师,才可以跟着师傅杀猪。此后,老师除了要教徒弟杀猪的本领,还要传授给与杀猪相关的风俗仪式。如抽刀放刀,挖灶选方向,放生等。勾五福说放生就是很难学到的风俗仪式。原因一是老师舍不得教,二是有的屠工自己就没学到。他说放生通常在杀猪前进行。要备4树长钱,一叠散钱,三柱香,一对烛,两杯酒。放猪出圈前,屠工在猪圈前点然香烛,作揖,烧纸钱。口中默念:“弟子起散钱一烩,交与本宅土地,前去通传。阴传阴教师,阳传阳教师,不传自教师,口传心授之。弟子迎请詹王大帝,张三将军,传度宗师,主人酬还。”但汪志云告诉的口诀却又不同,他说放生时念有的是“是天要杀你,地要杀你,不是我要杀你。”之所以这样念,是屠工为了开脱罪责。不过,不管怎样念,最后也把猪杀了。还有挖灶。旧时乡村大多是土灶,水冲不得,杀猪都在坝子边上临时挖一土坑作灶。但这挖灶却很讲究,屠工在挖灶前先选好灶口方位,然后焚香祷告,口中默念:“一退天煞归天,二退地煞归地,三退龙公归海岛,四退猪山八庙神,五退五方凶神恶煞各归方位。”这叫退煞,以防挖灶碰到煞气。默念完后烧过纸钱,才敢开挖。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如打符号水等老师也要传授。

学徒没出师以前是不能收徒的。哪怕你已经学会了所有的本事,没举行出师仪式,就不能自行收徒弟,否则就是违背师命,不仅要受处罚,还要被行业所不耻。出师仪式比进师仪式更隆重。同样要准备长散钱各两树,一只公鸡,两只酒杯,置一个香案。仪式开始,老师先敬香,默念请张飞,再把公鸡冠掐出血,将鸡血滴入盛有酒的两只杯中。徒弟站到香案前,先给张飞像磕头,然后站起来与师父各端一杯酒,相对而饮,这叫吃“合同酒”。师徒分别把酒喝干后,徒弟再次下跪给老师磕头,口里说:“谢谢老师辛苦,多传多教。”老师回答说:“恭喜你,学业有成。今后千家有请,万户来迎,年年大事小事搞不赢。”除了招徒授业,每年还要在张飞庙办一次大型祭祀活动,名曰庙会,所有屠工都聚拢来,杀猪办酒,祭拜张飞。可见张飞庙在福宝屠工业中的地位。从两位老屠工的介绍可以看出,张飞已不仅是神,还成了屠工行业的自律监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飞庙对一个时期的行业规范,稳定当时的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今,福宝镇早就有了专门的猪肉市场,张飞庙里已经看不到半腿猪肉,闻不到一丝肉腥。庙宇的功用大大减退,所罩的神晕逐渐淡出,但屠工进师出师仍要请张飞。那套传承数百年的礼仪还在传承着。古镇已经开发旅游,有人建议将屠工进师出师仪式回归庙里,让来古镇的旅游者饱览地方风情,这倒不失为古为今用的一剂妙方。据说当地政府已经着手探讨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若果真搞起来,张飞庙将重获新生。看来,张飞这位古神还得为今人服务下去,只是,那层崇拜和祈求的色彩已经转换为欣赏与猎奇。

本文已被编辑[流泪的木偶]于2005-10-2 11:27:0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三河汉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流泪的木偶点评:

从你的文字里也理解了不少知识呢。
以前的一些建筑如古庙之类应该保护了,不然损失惨重!

文章评论共[7]个
郁秋琰-评论

文学的东西变的很客观之后就像读史
  【三河汉子 回复】:呵呵,没有了史实的文可就很难成为好的文学了,你说对吗? [2005-10-2 14:23:05]at:2005年10月02日 中午12:59

风之点-评论

这福宝古镇在三河兄的笔下真是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只是少有机会出门,真是羞愧不曾领略这等古文气息的文化,好羡慕你有如此的经历与深触的笔力。
问好!

  【三河汉子 回复】:谢谢,有机会来玩。 [2005-10-2 14:24:13]
  【风之点 回复】:好地,好地。:) [2005-10-3 12:29:38]at:2005年10月02日 中午1:26

五一-评论

我去了多次,就不知从何说起,还是老大底蕴深啊!
  【三河汉子 回复】:呵呵,谢谢。只是偶然拾得,见笑了。 [2005-10-2 17:30:30]at:2005年10月02日 中午2:35

一声叹息-评论

三河汉子的文笔象你的名字一样硬朗,喜欢你的文字,深沉而扎实!
  【三河汉子 回复】:谢谢。问好。好久不见,好吗?国庆节快乐! [2005-10-3 7:29:53]at:2005年10月02日 下午5:41

世外桃园-评论

崇拜和祈求的色彩已经转换为欣赏与猎奇。

  【三河汉子 回复】:呵呵,这是现代人的生活。 [2005-10-3 7:30:51]at:2005年10月02日 晚上7:53

攸舍-评论

很多传统就是一种文化,需要加以发掘和保护!向你致意~
  【三河汉子 回复】:谢谢。这是我努力的方向。问好,节日快乐! [2005-10-3 7:32:23]
  【攸舍 回复】:大家闺秀快乐 [2005-10-3 9:20:11]
  【三河汉子 回复】:呵呵,大家快乐 [2005-10-3 15:22:29]
  【攸舍 回复】:怎么回复成那样呵呵! [2005-10-3 15:54:39]at:2005年10月02日 晚上8:38

li心有千千结-评论

听老师上课喽:)
  【三河汉子 回复】:呵呵,在笑话我吗?问好,节日快乐! [2005-10-3 7:33:39]at:2005年10月02日 晚上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