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六周年
枞阳,为皖之江边一古镇,全国地图一小点。滨江环山怀湖,地理条件优越,山水资源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智慧、勇敢的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杰地灵的枞阳!元明之际,文有宰相何如宠,武有元璋功臣“大刀王胜”,还有一身正气的“忠毅公”东林党中坚左光斗。明末清初的方以智是我国十七世纪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与经学大师钱田间共同开创了桐城文派的先河。清代康熙以后,相继出现了方苞、刘大魁(魁字少了木字旁,电脑敲不出,非常用字)、姚鼐三位“桐城派”的祖师,继之而起的有刘开、姚莹、吴汝纶,他们在清代文坛独领风骚二百余年,在中国文学史上至今仍有一席之地。枞阳,“桐城派”的故乡。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将军、书画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党首章伯钧,以及慈云桂(中国计算机之父)、疏松桂、汪旭光等科技精英。
枞阳人民自古就有不畏******、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早在隋朝就有李英琳起兵于枞阳,声势浩大,与隋王朝进行殊死斗争。元末,“大刀王胜”率三千子弟在会宫起义,为推翻元朝,建立朱元璋的平民政权作出了杰出地贡献。清初,农民范大、范二扎寨白云岩(今为旅游圣地),竖起了反清大旗。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沉重压迫下,民族生存又面临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从未在恶势力面前低过高贵头颅的枞阳人民,用自已的鲜血和生命英勇抗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一八五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枞阳成为安庆东郊的重要战略屏障,是太平天国巩固的坚守时间较长的根据地之一。 枞阳人积极参加太平军,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像李仕福、张逸民那样的英雄儿女。辛亥革命前夕,高甸人吴樾为揭穿满清立宪骗局,在北京的正阳门火车站向清廷投出了第一枚炸弹,击杀出洋“考察宪政”的清廷五大臣而一身殉难。事虽未成,但唤醒了国人,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斗志。一九一二年,法国天主教义津分会教徒仗教会势力,横行乡里,当地人组织起自治会,对抗教会的霸道非为。“五四”、“五卅”运动期间,枞阳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商人罢市,农民抗租抗税,抵制日货,成立“后援会”,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随后,一些进步人士和一批失学青年又组织起“反日会”,展开影响较大的反日爱国斗争。大革命时期,枞阳这块热土上又出现了光明甫、史恕卿等安徽政坛上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物,他们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枞阳人民和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仅动摇了封建统治制度的基础,而且也狠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在人民民主和民族自立的进程中,枞阳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一批枞阳热血男儿走出家门,踏上了救国济民、追求真理的征途。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入中国共[chan*]党的怀抱。史逸、房师亮、童长荣、章逐明、陈雪吾、吴克正、吴砚庄等成为枞阳籍的早期共[chan*]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共[chan*]党指派,章逐明等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汤沟暴动”,后虽失败,但却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一九二八年一月,章逐民在今枞阳县后方乡章家大屋建立了桐城县(旧建制包括今枞阳县和桐城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桐城直属支部。从此,枞阳地区的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九二八年以后,在党组织的策划下,枞阳各地农民协会纷纷成立,群众运动进一步掀起高[chao]。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零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斗争,著名的有汤沟的禁米斗争、陈家油坊抗租风潮、钱家桥攻打团防、周家潭“六*一九”立夏节游行等。一时间,农民运动轰轰烈烈。一九三二年,枞阳地区掀起武装斗争高[chao],陈雪吾等共[chan*]党人在枞、舒、庐边界的欧家岭领导武装暴动,成立了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
抗日战争期间,枞阳是新四军重要活动地区之一。这里曾形成枞东、枞南两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枞阳人民在共[chan*]党的领导下,配合人民军队在反击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的同时,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而持久的战斗,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九四九年三月,枞阳全境先后集结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和随军作战的非军事人员近二十万人,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艰巨而光荣的支前工作摆在枞阳人民面前。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渡江作战的特点,枞阳人民担负支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征集粮草、保障二十万人生活的供给;修路架桥,保证作战运输路线的畅通;提供民船民夫,满足渡江工具和技术力量的需要。为确保支前工作任务的迅速到位,早在一个月前,中共桐庐县委(今枞阳县前身),就对支前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成立了县委主要组成人员参加的支前工作指挥部,配齐了区乡主要干部,为支前工作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制定了粮草征收办法;分解落实了区乡修路架桥任务;明确了船只征用的基本原则。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枞阳人民给予了积极响应,热情支援。征粮时,有些群众家里没有粮食,不惜把自已田里的油菜苔摘下挑送部队;渡江时,白柳乡一家父子两人参战,父亲在渡江途中不幸牺牲,其子继续战斗,事迹感人,可歌可泣。从三月到四月二十三日渡江战役结束的这一段时间内,枞阳人民先后修筑了八十九公里的桐枞、庐枞两条公路;建造大小桥梁五十余座;调集了大小船只一千九百二十二只,并培训了一批船工和水手;征集军粮二百七十万公斤、柴草四十万公斤、军鞋五万四千六百余双,其它零星物资不计其数。为保证粮食物资的正常供应,全县还动员了大量人力,其中组建常备民工一万三千人,运输民工五千人。渡江作战过程中,船工和水手们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地运送大军渡江,有二十五位枞阳儿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枞阳人民为解放军胜利渡江作出了英勇牺牲,表现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必将永远记录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注:本文史实取至黄山书社《枞阳县志》,国庆贴出此文,旨在
希望枞阳籍在国内外工作的人士爱祖国、爱家乡。)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5-10-1 21:14:3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陪peipei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