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庆前夕
【上篇】历史的血痕
寂寞的外滩。无主。
寂寞的黄浦江。东流。
奔腾的黄浦江一路蜿蜒而来,于上海外滩处随意拐了一个弯儿,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有风袭来,裹着江水的潮湿。倪虹隐隐,朦胧了滨江两岸雍容的建筑,也朦胧了外滩的黄昏,外滩的夜。
浦西是旧上海的缩影,也是怀旧的胜地。面对那些或宏伟或奢华,或典雅或精细的欧式建筑,依然可以遥想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纸醉金迷,奇男靓女莺歌燕舞的靡靡之音,以及张爱玲笔下劫后余生的斑斑碎片。那些古旧的墙壁,古旧的廊柱,古旧的窗棂,依然透着一股无法排遣的古欧洲的忧郁情怀,美丽而哀伤。
只是,我们该去倾听什么?
只需翻几下历史的书页,就能找到一条由无数船夫和苦工踏出来的纤道。不过百余年,一片滩涂之地一跃成为国际性大都会。摩天楼巍峨挺立,高架桥流光溢彩,一个太过年轻的城市,只能用高度和亮度疲于奔命地书写今天的历史。
而昨天呢?
昨天,黄浦江上风平浪静。忽然就驶来了飘着各色国旗的货船,和一些怀着冒险精神前来寻找金矿的外国人。然后,愚昧的中国警醒了,落后的中国开放了。从水深火热到歌舞升平,从夜郎自大到海纳百川,仅仅百年的洗礼,上海就完成了一系列的蜕变。
巨变的外滩,无语的黄浦江,见证了大上海的起落兴萧,也承载了历史上整个中华民族最深重的灾难。一个不平等条约揭开了一段屈辱历史的帷幕,一场畸形的繁荣比荒凉更让人刻骨铭心。
太平洋暂时太平了。那阵血雨腥风横扫中国的累累伤痕已经淡去,谁都不愿再去舔舐伤口,谁都不想再去诟病重温。
熙熙攘攘的游客在“万国建筑群”前瞻仰,观光,拍照,流连。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还有许多柔情蜜意的情侣。
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国人的心理我无从揣测,或许他们只是在缅怀他们国家或民族曾有过的文明与辉煌。可是我们自己呢,又在为什么而仰慕,为什么而沾沾自喜?
八月姐姐说,历史很可怜,总是沦为政治的棒子。
艺术也是无罪的,却总是因历史而荣耀,而蒙羞。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错落有致的音符蘸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奏响了那个时代最为摩登的篇章,也谱写了旧上海的绮丽繁华。然而那又不过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遭受过侵略与践踏的见证,而我们却用以标榜自己的历史价值。
相对于列强铁蹄蹂躏下的万千民众的苦难,相对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尊严,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区区一点视觉上的审美,一些称不上顶级的艺术,在整个民族的沉重喘息中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实在太让人抬不起头来。
而,恰恰相反的。仰望的人太多了。一脸兴奋和艳羡的人太多了。向往的人太多了。
却,又在仰望什么?
我们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我们的尊严支离破碎,我们的家园一片荒芜。
还需要感恩吗?
强盗们酒足饭饱地走了,留下一些残羹冷炙,我们也咀嚼得很有滋味吗?
历史不容忘却,我们又记住了什么?
真想大哭一场。
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对垒,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融合,是历史的动力,也是文化的酵母。只是,什么时候,我们能不再得意于“远东华尔街”、“东方小巴黎”这样的称谓,什么时候,我们能以自己的底蕴,自己的气魄让世人瞩目?
世纪钟声回响,略过百年沧桑。
现在,人们说,上海有包容万物的大气,有引领潮流的胸襟。而大气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来者不拒,只是给予“强j*式联姻的产儿”不一般的母爱吗?
不管怎样,我们已经欣欣然接受了。
【下篇】文明的代价
侵略者走了。带走了他们对外滩的钟情,留下了西方人的优雅与奢华。人们还在恍惚的旧日风采中惆怅,再回首时,现代化气派已深入骨髓。
浦东是新上海的招牌。文明的光芒照亮了后现代的前卫,在水泥森林,金属质地中生活的都市人,终究禁不住华丽夜色的缭乱,迷失在透明玻璃的美感和满眼的外国广告中。
当城市作为现代化,作为文明的标志而日新月异时,现代人,仍停留在唐诗宋词的美学境界里。
没有谁,为城市着墨。没有谁,为城市颂歌。
有时,漫步上海外滩,看那些耸入云霄的现代化建筑,总会莫名地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想远古时期劳作在黄河岸边的奴律,时而能享受“河水清且涟漪”的自然。而我们呢?所谓的现代人,是自由了,解放了,先进了,文明了,可是,即使登上金茂大厦,登上东方明珠,又能看到什么呢?檀树的影子都腐烂了,两千年前奴律的视野,还能再现吗?
真想一声狂笑。
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季节,我说喜欢四季,更喜四季分明。
这个世界不再纯粹。城市里没有了四季,冬不像冬,夏也不是夏。
河流消失了,可以把水和空气包装成商品。森林消失了,可以把假山移进庭院,把盆景搬进室内。草原消失了,可以给城市的街头贴上绿化带。力所能及的毁灭,总会有力所能及的补救。只是,这美丽的纱布,是否能治愈那些致命的伤口?
淀山湖逐年枯萎,太湖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只知道黄浦江脚下有座美丽时髦的城市,谁还管它是从哪里来的,谁还在意它是少年白头。
长三角地区星罗棋布的的湖泊水系在大规模围湖造田和掠夺性的开发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铁路。
没有了水,还会有生命的繁衍吗?
不可否认,文明的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也离不开现代文明。可是,怎样才算现代,怎样才算文明?如果现代文明以掠夺森林、污染河流、吞噬草原、凿挖地球为契机,以大自然的生命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这样的所谓现代,所谓文明,还有那么美妙吗?还有那么崇高吗?
当地球上不再有[ch*]女地,文明,能大过一切吗?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血腥和暴力,在阵痛中分娩的文明是对双胞胎,一个是先进,一个是恶果。人们顶着先进的光环,却忽略了恶果的阴影正在四处蔓延。
或许终有一日,天狗食月的悲剧会在已经衣衫褴褛的地球上重演。
当一个滨江小城进化为物质世界的佼佼者,除了电力发出来的灯光越来越亮,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得黯淡。天空不再蔚蓝,河水不再清澈,空气不再纯净,人心不再透明。
无数人的奋斗和拼搏,成就了上海今日的辉煌。每年,有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家园,投身到城市的建设中。城市,也像一只巨型八爪鱼,伸出触角贪婪地噬啮着周围的水草鱼虾,疯狂地扩张着。
不多时,缭乱的街灯亮起,林林总总的高楼林立,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而那些外来的建设者呢,依然住在简陋的工棚里,吃着简单的食物,依然在公交车、地铁站里遭受城市人的白眼,依然为孩子的入学问题伤透了脑筋。
或许,多年以后,一个父亲领着孩子散步,会指着一座大楼回忆:这里原来有一条小河,爸爸小时候常来这里玩儿,那时水里有好多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
那个孩子好生惊诧,因为他只在海洋生物馆里见过几条可怜的鱼。
那该是一种怎样的荒凉!
人们,还能像哈姆雷特一样,自诩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吗?
今天,我们在外滩看着车水马龙,帆来船往。明天之后的明天,是否还能听到白渡轮悠扬的汽笛,和搁浅在长河那端历史的童谣?
寂寞的外滩。无主。
寂寞的黄浦江。东流。
-全文完-
▷ 进入雪孩子的夏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