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稍退,便觉暖意融融,户外初见枝条的鹅黄。
妻便邀我与儿子去爬山。山并不远,也不高。转过学校后门走约五分钟的路便可爬山。五岁的儿子很兴奋,曲曲弯弯的山路上他总是走在我们前面。忽然,他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爬山。”
“这不就是爬山吗?”妻说,“我们现在就是在爬山。”
儿子便回转身,撅着小屁股,双手着地爬开了。
妻便大声斥道:“快起来,别把衣服弄脏了”。儿子不理睬,依然认真的爬着。妻随手在路边折下一树条,吓唬道:“你不听话,看这是什么?”
儿子眨巴着小眼睛说:“你不是说的爬山吗?”
妻子说:“向我们这样往山上走就叫爬山,爬山不是就要用手爬。”
儿子对这个回答显然不满意,反驳说:“那我们这叫走山,不叫爬山。”
妻试图解释,但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能让儿子明白什么是爬山。
略一停顿之后,儿子便又问我:“爸爸,你说是爬山,还是走山?”
没想到五岁的儿子倒跟我这个中学语文教师玩起咬文嚼字来了。我略一沉思,便说:“走山”。
大人所谓的爬山乍听有理其实无理。
孩子所说的走山乍听可笑其实有理。
放在约定俗成的语法规范里,走山是错误的,如果小学生的组词作业组成“走山”一词老师会毫不客气的划一把“╳”。但儿子这里的“走山”虽然不合规范但更合实际。我不能用错误的规范去纠正本来正确的问题。孩子的语言看似浅稚但更接近真实,但是,
我们常常在用一些错误的规范来约束一些浅近的真实,这很让人遗憾。
更遗憾的是,浅近的真实常常被错误的取代。
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文已被编辑[梦天使]于2005-9-24 8:45:5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飞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