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楠溪山水最好的写照,悠悠楠溪江,三百里的秀水逶迤,象一条飘逸的绸练,盘绕在青山碧竹间,自古有36湾、72滩之誉。
楠溪江溪流清荣峻茂,秀丽多姿,水清见底,游鱼在目。日间泛舟江上,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俯赏碧蓝江水,饱览溪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夜游楠江,见渔火点点,闻渔舟晚唱,受江风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尽抒幽情逸致;歇息滩林,横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昼如昏,朦胧幽静,促膝谈心,诗意盎然。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曾诗云:“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苺苺兰渚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登石室,饭僧诗,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古往今来,美丽、神妙、奇幻的永嘉山水激发了多少文人学士的情思,泼洒下多少骚人迁客的笔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孟浩然、宋文学家苏东坡等历代文士,无不慕名挥毫,吟咏不辍。
楠溪江是永嘉的灵魂所在,不仅风景灿漫,而且文脉深厚,这里保存浙南农村的耕读文化向宗教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遗留下了著名的“永嘉四灵”和“永嘉学派”。另有“东南邹鲁”“溪上邹鲁”之称。昔章伦先生有联云:“邹鲁号溪山,道统儒门双接绪;程朱传理学,春宫第甲六登墀。”可见楠溪江畔在中国历史上的文风盛况。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
※悠悠楠溪话古风-----永嘉学派溯源
永嘉之学,起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到南宋形成学派。南宋之时,出现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永嘉学派的知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齿斤其间,遂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当时,永嘉地区出现了富工、富商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永嘉学派就是代表这些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减轻捐税,恢复工农生产,强调买卖自由,尊重富人,提倡实事和功利。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学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朦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事物之变不知为何也。”
永嘉学派的主旨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改革弊政,对外主张明“夷夏之辨”,抗击金兵入侵。
二是经济上反对中国传统“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应该“通商惠工”、“扶商贸”,发展商品经济,并认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是合理的,富人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是学术思想上重视事功之学,认为讲“义”不可以离开“利”,对传统儒家中所谓“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仁人正谊(义)不之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因此,他们提出了“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历史和制度的研究,希望通过考求历代国家成败兴亡的道理、典章制度沿革以寻找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经。这些思想又具体反映在其哲学研究上,认为“道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
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讲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重要侧面。而叶适远承“关学”、“洛学”,近师周行已、郑伯熊,光大薛季宜、陈傅良而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其学术是宋以来反传统思想与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原文化的发展流变与东南地域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鼎足而立,集诸儒大成者---------叶适
黄玉顺有诗云:
“浙东永嘉九先生,
由北至南播张程。
又经艮斋与止斋,
乃至水心集大成。”
这里所说到的水心先生就是指叶适。
叶适,字正则,号水心先生,永嘉人,南宋哲学家,提倡对事功之说,反对空谈义理,不务实际;主张“通商惠工”,反对“抑末”;著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水心别集》等宏著。
叶适,官至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是一位爱国主义学者,曾亲自带兵上前线,参加了抗金斗争,为保家立国做出显著功勋。
在学术思想造诣上,叶适其一生都在著书立说,其思想对后世人影响很大。叶适在南宋学术史上很有地位。黄震对之论道:
乾、淳间正国家一昌有之会,诸儒彬彬辈出,而说各不同。晦翁本《大学》致知格物,以极于治国平天下,工夫细密;而象山斥其支离,直谓“心即是道”。陈同甫修皇帝王霸之学,欲前承后续,力柱乾坤,成事业,而不问纯驳;至陈傅良则又精史学,欲专修汉唐制度吏治之功。其余亦各纷纷,而大要不出此四者,不归朱则归陆,不陆则又二陈之归。虽精粗高下,难一律齐,而皆能自白其说,皆足以使人易知。独水心混然于四者之间,总言统绪,病学者之言心而不及性,似不满于陆;又以功利之说为卑,则似不满于二陈;至于朱、则忘言焉。水心岂欲集诸儒之大成者乎?
此论指出叶适“混然于四者之间”,有自己的“统绪”,对朱、陆都有“不满”,且其学实“集诸儒之大成”,则无疑是符合实际的。这意味着叶适的学说思想不仅集永嘉功利之学大成,而且集南宋儒学之大成。
《温州嘉靖府志》说:“适生平喜读书,不以世务萦怀,考论古今,品藻人物,自成一家。言名重当世,四方学者,仰之如山斗……远而高丽,捐金购求其文。”可见,叶适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思想冠誉海外。
而叶适的思想,对浙南地区尤其是发祥地温州,更有着直接广泛而深刻的浸润。
※淑气溢商海 民殷歌盛世--------永嘉学派对温州文化的影响
精神是天地万物之精气,犹如”活力”与“心神”,是掌握事物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区域精神更是一个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高度凝练,是一个区域内的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区域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温州,地处于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属于瓯越文化,而瓯越文化发韧地在温州,其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一种由海洋文化和农业文化并重的复合文化----温州文化·而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温州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温州人受1600多年前永嘉学派影响很深。永嘉学派提倡“功利并举”、“农商并重”,即功名和利益同等,务农和经商一样重要;强调实际的经济利益,农资流通的客观存在,因此,温州人很早就有了市场经济的意识。
正所谓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温州人讲究实效、实事求是、不好高鹜远、不讲形式主义的作风与“功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思想有关;温州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开拓奋进的精神与“功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思想不无关联;“无利不起早”、“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等朴素的市场观和价值观,也正是“功利并举”、“农商并重”思想的体现·可以说永嘉学派的思想学说支撑了温州乃至江南经济的发展。
由于这种功利观念、竞争意识的支撑,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多项第一:温州第一个实现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实行土地有偿转让,第一个建立了民营金温铁路,第一个靠民间资本建立民营航空港。温州精神,可以说遍布全国,全世界的每一角落。温州人可以自豪地说,哪里有人群,就有温州人,哪里有市场,也就有温州人。温州人已经一个特殊群体,成为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现象正在不断渗透、不断壮大……由此可见,永嘉学派”义利双行”的理论,注重功利、讲求实利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无不渗透到温州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中。
本文已被编辑[redyfeng]于2005-9-20 8:41: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风清荷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