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书札记(二)北方的雪狼

发表于-2005年09月19日 晚上7:48评论-4条

(一)

近日,看了一些周作人的文章,颇有感悟,便忍不住想写一些他的东西。对于周作人,以前了解的不多,记得以前只看过他的两篇文章《故乡的野菜》和《乌蓬船》,十分向住。看过鲁迅的杂文,深深为他的文字所折服,那可真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现在看周作人的文章,发现两兄弟走的道路,完全相反,一阳刚一阴柔,却是散文的两种发展方向。

周作人的散文,更具体一点说是小品文,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我的中学一个语文老师说到周作人,把他贬到靠写鲁迅的回忆录出名,实有偏激之辞。事实上,周作人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一定的读者群,并非老师说的那样。我想,周作人的散文在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大概与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出任日伪的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华北教育总署署长有关。这一点,倒也是令我感到奇怪,因为我在读了他在1928年写的《闭户读书论》,其中有一句是“宜趁现在不适宜于说话做事的时候,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活书,可以得道,可以养生,岂不懿欤?”并且在另一篇《弃文就武》中对当局海军与美英日妥协的诘问,一个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的中国人,竟然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鼓吹。因而,后人骂他“汉奸”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红色的阶级年代不看好也就在情理之中。

我手上看的周作人的小册子,已经颇有些年代了。其中的文章,大多来自《雨天的书》、《夜读抄》、《风雨谈》和《苦茶随笔》。

(二)

读周作人的文章,应该选择有阳光的午后或者深夜,泡一杯热茶,播放一些轻柔缓和的音乐,渐渐让自己浮躁的灵魂融入到他的文字中,跟随他的文字领略中外的风土人情,草木虫鱼的乐趣中。比如他写道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生梦。”“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其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雨天的书·喝茶》)而我终究做不到这一点,陶瓷茶具未必见得如此地好,茶叶也不是什么上品,喝茶也仅仅是使精神抖擞,使自己的精力更能够集中于文字。

昨晚与一友人说到文人,他说文人多性情。这一点,表现在周作人也是十分明显。他曾经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苦雨斋,在《偶卿纪念》的一幅挽联“月夜看灯才一梦,雨窗欹枕更何人”更令我感动。在这个世界上,友情在他的眼中成了一座大山,不带一丝浮躁。在《情理》文章中有一段这样写道:“这所说的似乎专批评别人,其实重要的还是借此自己反省,我们现在虽不做官,说话也要谨慎,先要认清楚自己究竟知道与否,一切不可那样不讲情理地乱讲。”

前人总结他的散文小品,认为他的文章很富有个性,溶平和、闲适、自然、古朴、苦涩、幽默等特点,在现代散文史上无可替代。读林语堂和林清玄的散文,同样也给我有这样的感觉。可惜至今所藏的书中,只有一本《林清玄散文》,林语堂的作品在书店不曾见过,图书馆的藏书也不完整,只有零散的几篇文章。

读周作人的散文,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的民俗、神话、儿歌、心理学……特别是他在日本留学的六年时间对日本文化的研究,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许多以前没有涉猎的知识。因而,他也把日本比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而从他的文字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对他文学的影响很大。在他草木虫鱼篇,很多都是引自古今中外的材料,后人对这样的做法也评价不一。但从我的观点来看,能够做到不拘于材料,将丰厚的知识运笔裕如,自由挥洒,随手引证,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读周作人的散文,你看不到在他的笔下的浮躁。他总是徐徐叙出,娓娓道来,仿佛是一股山泉,汩汩而出,令人赏心悦目;又如一湾溪水,缓缓流出,浸入我们的心田。因而,吕胜江在《周作人散文美学风格论》中说;“周作人的文如滴石之人,点点滴滴,断断续续,又如山间飘浮之雾,忽忽悠悠,袅袅娜娜。”这一点,与其兄“横眉冷对”一针见血的写作风格相去甚远。从他文章里,看到有一股“隐士”之风,这大概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道释思想影响太深的缘故,这在军阀割据的年代是格格不入的,因而闭门读书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废名曾经用“渐进自然”来评价他,倒是最为适合了。

然而,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激烈的东西。如在《门前遇马队记》写军阀的马队驱赶群众:“那马是无知的畜生,他自然直冲过来和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但我仿佛记得那马上似乎也骑着人,当然是个兵士或警察了。”他以“装痴假呆”的方式对反动军警的讽刺,实在是高明,可惜这样的文字终究是少见。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在《关于写文章》中说:“去年除夕在某处茶话,有一位朋友说我近来写文章不积极,无益于社会。我诚实的自白,从来我定的文章就都写不好,到了现在也还不行,这毛病就在于太积极。我们到底是一介中国人,对于中国种种事情未免关心,这原不是坏事,但上、是没有实力,奈何不得社会一分毫,结果只好学圣人去写文章出口鸟气……文字在民俗上有极大神秘的威力,实际却无一点教训的效力,无论大家怎样希望文章去治国平天下,归根结蒂还是一种自慰。”这在周作人二篇文章《关于命运》也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

周作人在谈到写文章时说“写文章没有别的决窍,只有一字曰简单。”是的,他的文章朴素简洁,就像故乡的野菜一样,谓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中论述四种散文,其中周作人的散文,应该属于学者型的散文。这样的文字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为主;这种散文,功力深厚,且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完全无法作伪。学得不到家,往往沦幽默为滑稽,讽刺为骂街,博学为炫耀。因而,读周作人的文章,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深厚的文化背景,读之,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北方的雪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雪落樱点评: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素质,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4]个
雪孩子的夏天-评论

我觉得无论在乱世,还是在所谓的太平盛世,我们都更需要鲁迅,而不是周作人、梁实秋之流。
中华文化侧重在一个“和”字上,但我觉得中国尤其在面对国际的时候,应该不宽容一些,不厚道一些,不隐忍一些,不谦恭一些。。。
要不然,就算GDP高到月亮上,也是一样的受人欺负。

雪狼,你应该把读书笔记坚持写下去,将来,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北方的雪狼 回复】:欢迎你的光临,我想,我会把这个好好写下去的,记得来鼓励我哦!
中国人喜欢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实上,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说的看的那么简单,就像我在《中秋月杂谈九·一八事变》中说的那样,要有两手准备,对敌人要狠,对朋友自然要“和”,掌握这个底线很重要:) [2005-9-19 21:50:03]at:2005年09月19日 晚上9:45

尖叫的咖啡-评论

很好的读书笔记。
周作人之降敌,或者就因为他的生活太闲适,最终抵御不了物欲的诱惑,骨头软了。所以,我以为,文人在歌舞升平之世,还是要常常提醒自己,别为个闲字迷惑。
  【北方的雪狼 回复】:可能有这个原因,但深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他在日本留学的六年时间里日本文化对他影响使他最终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2005-9-19 21:54:38]
  【快乐的春天lovely赵 跟帖】:有道理 [2005-9-24 9:45:52]at:2005年09月19日 晚上9:51

世外桃园-评论

蔚蓝的天空是那么迷人/飘飞的白云是那么深情/原来/是你的文功造化了这样的美景!面向未来,继续努力吧,朋友!自然的本色属于你! 


  【北方的雪狼 回复】:呵呵,兄之点评出现在多人文章处,有点不太好吧,希望你能改变一种方式,也许对你更好:) [2005-9-20 9:07:18]
  【世外桃园 回复】:谢谢你的提醒!
[2005-9-20 9:59:33]at:2005年09月19日 晚上10:37

攸舍-评论

同意君的不少观点,虽然不能用红色或绿色对其在日伪时期的作为翻案,但谁也不会否认他的文学成就!
  【北方的雪狼 回复】:欢迎光临:) [2005-9-20 21:01:42]
  【攸舍 回复】:^.^ [2005-9-20 23:44:58]at:2005年09月20日 晚上7:24